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科宇专利>正文

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4112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接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及方法。该机构包括底面去毛边组件、螺纹去毛边组件和下料组件;底面去毛边组件、螺纹去毛边组件和下料组件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底面去毛边组件、螺纹去毛边组件和下料组件分别与管接头搬移机构输出端相衔接;底面去毛边组件用于管接头底面去毛边;螺纹去毛边组件用于管接头螺纹去毛边;下料组件用于加工以后的管接头下料;该机构通过设置螺纹去毛边组件避免管接头发生变形,提高管接头的加工质量。管接头的加工质量。管接头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接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接头是液压系统中连接管路或将管路装在液压元件上的零件,是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工具,是元件和管道之间可以拆装的连接点。管接头在管件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是液压管道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而在对管接头进行切削加工、铸造或者模锻等加工过程中,会导致管接头出现部分微小的塑性变形,从而使得管接头内孔和外端面产生余屑和极细小的显微金属颗粒,这些被称为毛边。而毛边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管接头螺纹连接的顺滑性,并且如果毛边脱落到管接头内部,毛边会沿着管道流动到各液压元件微小的工作间隙内造成滑阀卡死、使回路或滤网堵塞而造成事故;同时毛边在管道中的流动还会引起流体紊流或层流,降低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管接头的去除毛边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6270789B,专利名称为一种应用于油管接头的自动去毛刺设备,包括底座及集成于该底座上的振动盘、上料机构、旋转机构、定位导向机构、三轴CNC切削机构和卸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和CNC切削机构分设于旋转机构的两侧,所述定位导向机构和卸料机构分设于旋转机构的前后,所述振动盘位于上料机构的一侧;前述上料机构、旋转机构、定位导向机构、三轴CNC切削机构和卸料机构均接入电气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振动盘、上料机构、旋转机构、定位导向机构、三轴CNC切削机构和卸料机构集成于底座上,并接入电气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油管接头的三维边缘进行全自动去毛刺的功能,进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设计精巧、高效实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000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对管接头螺纹去除毛边时,先用气爪手夹紧管接头外圈锥面部分并且带动管接头旋转,而后切边元件动作与管接头螺纹相接触将管接头螺纹毛边去除;而管接头为中空结构并且壁厚较薄,在管接头受到径向力时由于内部为中空结构径向抗压强度低容易发生变形;而气爪手夹紧管接头时为了防止管接头的滑落一般采用较大的夹紧力,当气爪手较大的夹紧力作用于管接头锥面部分时,即气爪手较大的夹紧力沿着管接头径向作用于管接头;从而使得管接头在去除螺纹毛边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降低了管接头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设置螺纹去毛边组件避免管接头发生变形,提高管接头的加工质量的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及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该机构包括底面去毛边组件、螺纹去毛边组件和下料组件;底面去毛边组件、螺纹去毛边组件和下料组件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底面去毛边组件、螺纹去毛边组件和下料组件分别与管接头搬移机构输出端相衔接;底面去毛边组件用
于管接头底面去毛边;螺纹去毛边组件用于管接头螺纹去毛边;下料组件用于加工以后的管接头下料;螺纹去毛边组件包括旋转驱动元件、旋转头、下压驱动气缸、下压头和切边元件;旋转驱动元件输出端与旋转头相连接;旋转头包括旋转孔,旋转孔与管接头锥面相配合,并且旋转头上表面与管接头挡块下表面相接触;下压驱动气缸输出端与下压头相连接;下压头包括下压外壳、下压轴承、和下压杆;下压轴承外圈与下压外壳内孔相配合,下压轴承内圈与下压杆外表面相配合,并且下压杆输出端与管接头上表面相接触;切边元件输出端与管接头螺纹相接触;旋转驱动元件用于带动管接头旋转;切边元件用于将管接头螺纹的毛边去除。
[0007]作为优选,旋转驱动元件包括旋转电机、旋转轴、旋转轴承和旋转轴套;旋转电机固定在工作台上,旋转电机输出端与旋转轴下端相连接;旋转轴承外圈与旋转轴套内孔相配合,旋转轴承内圈与旋转轴外表面相配合;旋转轴上端与旋转头下表面相连接。旋转电机和旋转轴之间通过带传动连接。
[0008]作为优选,下压外壳包括下压外壳上壳和下压外壳下壳;下压外壳上壳上端与下压驱动气缸输出端相连接,下压外壳上壳下端通过螺纹与下压外壳下壳相连接,并且下压外壳下壳内孔与下压轴承外圈相配合。下压杆包括下压杆上杆和下压杆下杆;下压杆上杆上端与下压轴承内圈相配合,下压杆上杆下端相应孔位与下压杆下杆相配合连接。
[0009]作为优选,下压杆下杆包括下杆定位部和下杆压紧部;下杆定位部位于下杆压紧部下端,并且下杆定位部与管接头内孔相配合;下杆压紧部为圆柱形状,下杆压紧部圆柱直径大于管接头内孔直径,并且下杆压紧部下表面与管接头上表面相接触。切边元件包括切边气缸、切边导轨滑块和切边头;切边气缸输出端与切边头相连接,切边头与切边导轨滑块中的滑块相连接,并且切边头输出端与管接头螺纹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切边头包括切边块;切边块位于切边头输出端,切边块为锯齿形状,并且切边块与管接头螺纹相匹配。螺纹去毛边组件还包括遮挡驱动气缸和遮挡板;遮挡驱动气缸固定在工作台上,遮挡驱动气缸输出端与遮挡板相连接,并且遮挡板与管接头搬移机构输出端相衔接。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方法,该方法采用所述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底面去毛边组件将管接头底面毛边去除后,管接头搬移机构动作将管接头搬移至旋转头中的旋转孔进行定位;2)下压驱动气缸动作带动下压头下移,下压杆下杆中的下杆压紧部与管接头上端面相接触将管接头压紧;3)旋转电机动作带动与之相连接的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被压紧在旋转孔中的管接头和压紧管接头的下压杆同时转动;4)切边气缸动作带动与之相连的切边头伸出,切边块与管接头螺纹相接触将管接头螺纹处的毛边去除完成管接头外端面整理过程。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及方法的优点是:通过设置螺纹去毛边组件;管接头被搬移至旋转头中的旋转孔进行定位后,下压驱动气缸动作带动下压头下移,下压杆下杆中的下杆压紧部与管接头上端面相接触将管接头压紧;旋转电机动作带动与之相连接的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被压紧在旋转孔中的管
接头和压紧管接头的下压杆同时转动;切边气缸动作带动与之相连的切边头伸出,切边块与管接头螺纹相接触将管接头螺纹处的毛边去除完成管接头外端面整理过程。而旋转孔对管接头进行定位时,旋转孔上表面与管接头挡块下表面相接触,下压杆下杆中的下杆压紧部与管接头上端面相接触将管接头压紧;即管接头的固定是通过旋转孔上表面和下杆压紧部分别将管接头挡块下表面和管接头上表面压紧而固定的,管接头的受力方向为管接头挡块和管接头上表面的压紧方向;而管接头挡块和管接头上表面的压紧方向与管接头的径向方向垂直,管接头的空心结构在此方向上有较大的截面惯性矩;即管接头在此方向受力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紧力,不容易发生变形;与管接头受到气爪手沿着管接头径向施加的较大夹紧力带动管接头旋转时管接头的空心结构在径向方向具有较低的抗压强度相比,管接头在受到与径向方向垂直的压紧力作用被带动旋转时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从而避免了管接头在夹紧旋转时发生变形,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底面去毛边组件(221)、螺纹去毛边组件(222)和下料组件(223);底面去毛边组件(221)、螺纹去毛边组件(222)和下料组件(223)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底面去毛边组件(221)、螺纹去毛边组件(222)和下料组件(223)分别与管接头搬移机构输出端相衔接;底面去毛边组件(221)用于管接头底面去毛边;螺纹去毛边组件(222)用于管接头螺纹去毛边;下料组件(223)用于加工以后的管接头下料;螺纹去毛边组件(222)包括旋转驱动元件(224)、旋转头(225)、下压驱动气缸(226)、下压头(227)和切边元件(228);旋转驱动元件(224)输出端与旋转头(225)相连接;旋转头(225)包括旋转孔(2251),旋转孔(2251)与管接头锥面相配合,并且旋转头(225)上表面与管接头挡块下表面相接触;下压驱动气缸(226)输出端与下压头(227)相连接;下压头(227)包括下压外壳(2271)、下压轴承(2272)、和下压杆(2273);下压轴承(2272)外圈与下压外壳(2271)内孔相配合,下压轴承(2272)内圈与下压杆(2273)外表面相配合,并且下压杆(2273)输出端与管接头上表面相接触;切边元件(228)输出端与管接头螺纹相接触;旋转驱动元件(224)用于带动管接头旋转;切边元件(228)用于将管接头螺纹的毛边去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旋转驱动元件(224)包括旋转电机(2241)、旋转轴(2242)、旋转轴承(2243)和旋转轴套(2244);旋转电机(2241)固定在工作台上,旋转电机(2241)输出端与旋转轴(2242)下端相连接;旋转轴承(2243)外圈与旋转轴套(2244)内孔相配合,旋转轴承(2243)内圈与旋转轴(2242)外表面相配合;旋转轴(2242)上端与旋转头(225)下表面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旋转电机(2241)和旋转轴(2242)之间通过带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其特征在于,下压外壳(2271)包括下压外壳上壳(22711)和下压外壳下壳(22712);下压外壳上壳(22711)上端与下压驱动气缸(226)输出端相连接,下压外壳上壳(22711)下端通过螺纹与下压外壳下壳(22712)相连接,并且下压外壳下壳(22712)内孔与下压轴承(2272)外圈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接头外端面整理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宇任盼玲孙爱珍
申请(专利权)人:陈科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