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翅片白铜合金高效管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405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翅片白铜合金高效管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熔铸、铣面、行星轧制、第一次拉伸、第二次拉伸、第三次拉伸、中罩炉退火、盘拉、在线退火、放卷、矫直与切定尺、轧制翅片、清洗、漂洗、吹扫与烘干、消应力热处理、矫直、定尺、检验检测并包装入库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方法可行性高、成材率高等优点。成材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翅片白铜合金高效管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外表面强化型铜合金高效管制造
,具体地说是一种翅片高度与底壁厚的比值超过2的高翅片白铜合金高效管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Fe10-1-1白铜合金高效管广泛应用在空调及换热器上,可大大提高换热效率,翅片高度越高,换热效率越高,设备越易紧凑化、大型化,但翅片高度/底壁厚超过2的高效管是高效管制造一道门槛,轧翅片后开裂概率高,尤其对于铜合金这种强度相对高、塑性相对低的材料,因此急需一种操作可行、成才率高的BFe10-1-1白铜合金外表面强化型高翅片高效管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
[0004]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高翅片白铜合金高效管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通过熔铸得到材质为BFe10-1-1、外径及外径公差为90
±
2.50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5
±
1.50mm的坯料,其中铸造采用半连续式铸造;(二)、将步骤(一)所得的坯料进行铣面,铣面厚度控制在0.8~1.0mm;(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坯料进行行星轧制,轧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49
±
1.5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5
±
0.3mm的管坯;(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一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42
±
1.2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2
±
0.07mm的管坯;(五)、将步骤(四)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37
±
1.1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1.9
±
0.06mm的管坯;(六)、将步骤(五)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三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32
±
1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1.7
±
0.05mm的管坯;(七)、将步骤(六)所得的管坯进行中罩炉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700~730℃,退火时间控制在50~70min;(八)、将步骤(七)所得的管坯进行盘拉,盘拉至外径为15~25mm、壁厚为1.0~1.5mm的管坯,盘卷直径控制在4~5m;(九)、将步骤(八)所得的管坯进行在线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720~750℃,退火时间控制在20~30s,收卷直径控制在4~5m;(十)、将步骤(九)所得的管坯进行放卷、矫直以及切定尺;(十一)、将步骤(十)所得的管坯进行轧制翅片,翅片高度控制在1.45~1.55mm,轧制翅片加工段的底壁厚控制在0.6~0.65mm,翅片的齿密度控制在0.68~0.78 pcs/mm;(十二)、将步骤(十一)所得的高效管进行清洗、漂洗、吹扫以及烘干;
(十三)、将步骤(十二)所得的高效管进行消应力热处理,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50~720℃、保温时间控制在40~60min;(十四)、将步骤(十三)所得的高效管进行矫直、定尺、检验检测并包装入库。
[0005]作为优选,将在步骤(一)中所使用的BFe10-1-1材料的各成分含量调整为:镍含量为9.0~9.5wt%,锰含量为0.55~0.65wt%,铁含量为1.0~1.5wt%,铅含量不超过0.02wt%,磷含量不超过0.005wt%,硫含量不超过0.008wt%,硅含量不超过0.05wt%,锌含量不超过0.05wt%,锡含量不超过0.005wt%,余量为铜。
[0006]作为优选,步骤(八)中所述盘拉的总延伸系数超过2.0时增加一次中罩炉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700~730℃,退火时间控制在50~70min。
[0007]作为优选,步骤(十一)中所述轧翅片,在保证翅片高度、加工段底壁厚及换热面积的前提下,增加齿密度、降低翅片高度,每降低0.01mm的翅片高度,则增加齿密度0.01pcs/mm。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翅片BFe10-1-1高效管制造工艺,工艺可行性高、成材率高。通过科学控制强化元素镍和锰,同时降低对轧翅片开裂影响较大的杂质元素,提高了BFe10-1-1铜合金管坯的塑性;将铜合金盘管的制造工艺引进来生产高效管的管坯,生产效率成倍提高,高效的在线退火使得高效管用母管塑性一致,其内应力、组织均匀,为后续变形准备了良好的条件;结合该工艺减少了大量产品流转工序,使得管坯表面质量优异,基本杜绝了高翅片BFe10-1-1高效管轧翅片时开裂问题。通过增大盘卷、收卷的盘管直径,壁厚均匀度好,有效避免了盘管制造工艺的缺点,高效管的尺寸精度得到有效控制;在保证换热面积的前提下,对齿密度与翅片高度的科学定量匹配,使得轧翅片时开裂情况大为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1一种高翅片白铜合金高效管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通过熔铸得到材质为BFe10-1-1、外径及外径公差为90
±
1.72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5
±
0.88mm的坯料,所使用的BFe10-1-1材料的各成分含量调整为:镍含量为9.26wt%,锰含量为0.606wt%,铁含量为1.21wt%,铅含量为0.00487wt%,磷含量为0.00296wt%,硫含量为0.00471wt%,硅含量为0.001wt%,锌含量为0.0300wt%,锡含量为0.00135wt%,余量为铜;其中铸造采用半连续式铸造;(二)、将步骤(一)所得的坯料进行铣面,铣面厚度控制在1.0mm;(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坯料进行行星轧制,轧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49
±
1.1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5
±
0.1mm的管坯;(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一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42
±
0.76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2
±
0.06mm的管坯;(五)、将步骤(四)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37
±
0.62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1.9
±
0.04mm的管坯;(六)、将步骤(五)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三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32
±
1mm、壁
厚及壁厚公差为1.7
±
0.04mm的管坯;(七)、将步骤(六)所得的管坯进行中罩炉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700℃,退火时间控制在70min;(八)、将步骤(七)所得的管坯进行盘拉,盘拉至外径为24.96~24.99mm、壁厚为1.47~1.49mm的管坯,盘卷直径控制在5m;(九)、将步骤(八)所得的管坯进行在线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720℃,退火时间控制在30s,收卷直径控制在5m;(十)、将步骤(九)所得的管坯进行放卷、矫直以及切定尺;(十一)、将步骤(十)所得的管坯进行轧制翅片,翅片高度控制在1.55mm,轧制翅片加工段的底壁厚控制在0.65mm,翅片的齿密度为0.68 pcs/mm;(十二)、将步骤(十一)所得的高效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翅片白铜合金高效管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通过熔铸得到材质为BFe10-1-1、外径及外径公差为90
±
2.50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5
±
1.50mm的坯料,其中铸造采用半连续式铸造;(二)、将步骤(一)所得的坯料进行铣面,铣面厚度控制在0.8~1.0mm;(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坯料进行行星轧制,轧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49
±
1.5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5
±
0.3mm的管坯;(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一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42
±
1.2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2.2
±
0.07mm的管坯;(五)、将步骤(四)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37
±
1.1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1.9
±
0.06mm的管坯;(六)、将步骤(五)所得的管坯进行第三次拉伸,拉伸至外径及外径公差为32
±
1mm、壁厚及壁厚公差为1.7
±
0.05mm的管坯;(七)、将步骤(六)所得的管坯进行中罩炉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700~730℃,退火时间控制在50~70min;(八)、将步骤(七)所得的管坯进行盘拉,盘拉至外径为15~25mm、壁厚为1.0~1.5mm的管坯,盘卷直径控制在4~5m;(九)、将步骤(八)所得的管坯进行在线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720~750℃,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植栋浦益龙周向东高云龙陈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隆达超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