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78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一液晶层、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一第二透明基板,其中一彩色滤光膜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方或第二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该彩色滤光膜使用一玻璃基板使用一印刷的方式以印制而成,再者,当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为一玻璃基板时,可以直接印制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从而使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膜透过一印刷的方式直接制造,以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尤指一种配置彩色滤光膜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依据驱动方式的差异可分为二大类被动式驱动及主动式驱动技术二种。前者的液晶显示器面板乃单纯地由电极与液晶所构成,并在上下基板配置行列矩阵式的扫描电极和资料电极,直接运用与扫描讯号同步的方式,由外部电压来驱动各像素内的液晶,以达到对比显示的作用。液晶显示器并不同于其它自发光性显示器件,在整个显示器件中,液晶盒扮演着光阀的作用,藉由不同的驱动电压来改变液晶的配列状态,进而控制通过此光阀的照明光亮度,以达到灰阶的显示效果。而依据照明光的来源可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模式分为穿透式、反射式、及半穿透反射式的显示器件。穿透式显示器是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源所组成,整个显示器的光量是由面板下方的背光源所提供。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则是以外界环境光为光源,并利用液晶面板下方的反射板将照明光予以反射,这种模式省去了提供光源的背光模块,所以降低整个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成本,且大幅减少电源的消耗功率,当户外光越强时,其所呈现的影像愈清晰。因此,是故该省电的反射式显示器的主要市场,就定位于可携式的户外用信息产品上。平面显示器的彩色化毫无疑问是一定的趋势,因而含有红色、绿色、蓝色三原色的彩色滤光膜,乃成为重要且必备的周边材料。彩色液晶显示器是利用空间混色技术来得到全彩化的显示功能,也就是在每个像素中适当安排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的滤光膜。由背光板所发射出来的光源,经过红、绿、蓝彩色滤光片后,可视为三个新的色彩光源,此和传统映像管-阴极射线管的红、绿、蓝三枪的色彩性能相同。通常藉由外加驱动电压在液晶显示器板上,驱使液晶盒内的分子改变排列状态,进而改变光偏振状态与光透过率。就好象在每一像素中,利用三个不同电压来直接调变子像素红、绿、蓝的光强度一样。随着偏光角度的改变,各个不同强度的光经彩色滤光膜的红、绿、蓝子像素后再混色加成,就会显现出不同颜色及亮度的像素,经由各像素即可组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图案或影像。请参阅图1,其为公知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第一透明基板10与第二透明基板70间配置有红、绿、蓝微细彩色滤光膜30,以及反射层20、第一透明导电层40、液晶层50、第二透明导电层60。因为「对比」乃是亮态与暗态时的光穿透率比值,当对比值愈大时,则所看到的影像愈清晰,故为了能使对比提升,在外加电压驱使液晶层50动作时(即暗态,光被遮断),被驱动的像素一定要呈现非常黑暗。因此,要有效地适用遮光罩来防止漏光现象。同时,为防止红、绿、蓝色材间的混色,彩色滤光片中的红、绿、蓝不能互相接触,所以在各色材之间必须配设无色材、不透光的遮光膜,以提供「避免漏光」和「三原色混色」的效果。另外,必须注意在色材膜与遮光层间的落差,使其平坦化。公知的彩色滤光片必须要经过四道光罩进行四次的曝光显影、去光刻胶(光阻)流程,使其成本高且需要平坦化。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提出本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以克服公知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以使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膜透过一印刷的方式直接制造,例如喷墨印刷、移印、平版印刷、凸版印刷、网版印刷、旋转涂布等,以节省成本。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一液晶层,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上方;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其设置于该液晶层的上方;及一第二透明基板,其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上方;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或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或下表面印刷有一彩色滤光膜。本技术还提出另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一液晶层,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上方;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其设置于该液晶层的上方;及一第二透明基板,其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上方;其中,一彩色滤光膜设置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方或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且该彩色滤光膜为一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板使用印刷的方式所印制。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为一玻璃基板。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为一塑胶基板。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液晶层采用超扭转向列(STN)、扭转向列(TN)或双稳态向列(BiNem)结构。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一反射层。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反射层的反射率介于15%至95%之间。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或金属。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为一玻璃基板。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为一塑胶基板。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彩色滤光膜是透过喷墨印刷的程序印刷至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彩色滤光膜是透过移印的程序印刷至该第二透明基板或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彩色滤光膜是透过平版印刷的程序印刷至该第二透明基板或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彩色滤光膜是透过凸版印刷的程序印刷至该第二透明基板或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彩色滤光膜透过网版印刷的程序印刷至该第二透明基板或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中该彩色滤光膜透过旋转涂布的程序印刷至该第二透明基板或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提出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一半反射层、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一液晶层、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一第二透明基板,其中一彩色滤光膜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下方或第二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该彩色滤光膜使用一透明基板使用一印刷的方式以印制而成,再者,当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为一玻璃基板时,可以直接印制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由于公知技术的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流程采用微影的制程方式,必须要经过四道光罩进行四次的曝光显影、去光刻胶流程,所用材料价格高昂,设备更贵,造成生产成本相当高,其微影制程,其主要包含三个步骤(1)R、G、B三原色(primary color)光刻胶的涂布;(2)间隙对位曝光(proximity alignmentexposure);(3)显像(development),目前所提出的旋转涂布法或Dai NipponPrinting(DNP)公司所提出的的喷墨(inkjet print),都是在微影制程中的R、G、B三原色(primary color)光刻胶的涂布方法。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与前述公知技术完全不同,本技术所提出一彩色滤光膜可透过一印制的程序直接完成制造,且其使用一玻璃基板印制,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降低单价5~6倍以上,大幅节省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方;一液晶层,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上方;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其设置于该液晶层的上方;及一第二透明 基板,其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上方;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或第一透明基板的上或下表面印刷有一彩色滤光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林事评
申请(专利权)人: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