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54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下型背光模组是在一灯箱里面铺设有若干灯管,并且在灯箱顶部盖设有依次由扩散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所构成的显示面板;其中,整体灯管架构是由等数量铺设在灯箱内部两边的复数个灯管所构成,与显示面板尺寸相同的背光模组相比较,大幅缩短单一灯管的长度,而具有组装容易的优点,并且可有效避除灯管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亮度不均的缺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组成结构改良,旨在提供一与相同尺寸的背光模组相比较,可大幅缩短单一灯管长度的灯管架构,进而达到灯管方便组装,以及避除灯管亮度不均的目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是为一般应用在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型背光模组结构分解图,整体背光模组的结构组成是在一灯箱10里面铺设有若干灯管20,并且在灯箱10的顶部开口处复盖有由扩散板31、光学膜片32、液晶面板33所构成的显示面板30,其灯箱10的里层是具有光线反射作用,以将各灯管20的光线朝向显示面板30的方向投射;由于,整体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是由各灯管20投射至显示面板30的光线所构成,而直下型背光模组所习用的灯管20架构,主要是以单一排列的方式将所有灯管20以既定的间距铺设在灯箱10里层,亦由所排列的灯管20数量,以及每一个单一灯管20的长度涵盖整个显示板面。以致于,当背光模组的显示板面尺寸较大时,习用的灯管架构仅能以增加灯管20数量,以及增加单一灯管20长度的方式,才能构成符合大尺寸显示面板的需求;再者,单纯增加灯管数量的方式并不会对整体背光模组的效能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当单一灯管的长度加长时,将直接反应出灯管不易制造,以及灯管组装不易的问题;尤其,当灯管的长度越长时,灯管的均光性会相对降低,亦即整体灯管的亮度表现不平均,将严重影响背光模组的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整体灯管架构主要是由等数量铺设在灯箱内部两边的复数个灯管所构成,与显示面板尺寸相同的背光模组相比较大幅缩短单一灯管的长度,而具有组装容易的优点,并且可有效避除灯管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亮度不均的缺点。其中,灯箱的内部位置处是设有一隆起的支撑座,灯箱内部两边的灯管即以管端固定在支撑座两侧壁面的方式配设,并且由该固定端做为灯管电极的配设端,而得以将背光模组各灯管的电极电路集中在灯箱的中段位置,更有利于灯管的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灯管架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型背光模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直下型背光模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直下型背光模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直下型背光模组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灯管架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灯管架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灯管架构平面示意图;图号说明10灯箱 21电极11支撑座30显示面板12硅胶套31扩散板13凸片 32光学膜片20灯管 33液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本技术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直下型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组成,同样是在一灯箱里面铺设有若干灯管,并且在灯箱顶部盖设有依次由扩散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所构成的显示面板,如图2及图3所示,整体灯管架构是由等数量铺设在灯箱10内部两边的复数个灯管20所构成,与显示面板尺寸相同的背光模组相比较,本技术的灯管架构可大幅缩短单一灯管20的长度,而具有组装容易的优点,并且可有效避除灯管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亮度不均的缺点。具体实施时,灯箱10的内部位置处是设有一隆起的支撑座11,灯箱10内部两边的灯管20即以管端固定在支撑座11两侧壁面的方式配设,并且由此固定端做为灯管20电极21的配设端,而得以将背光模组各灯管20的电极电路集中在灯箱10的中段位置,更有利于灯管的组装,且各灯管20的光线更可由该支撑座11的反射作用,增加光源利用。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座11是由灯箱10的底板一体朝向灯箱10里面弯折成型,并且设有供灯管20管端套固的硅胶套12,当然其支撑座11亦可以如图4、图5所示,由一体设于灯箱10底板里面的结构体所构成,或者是如图6所示,由外加于灯箱10底板里面的结构体所构成,。而且,灯箱10内部两边的各灯管20是可以如图7所示,以相互对应的方式配置,以及如图8所示,以相交错的方式配置;另外,可将灯箱10内部两边的各灯管20的电极21电路以如图8所示的串联方式,以及如图9所示的并联方式构成联结,而得以依照实际需要依照前揭各种实施方式做最为合适的设计。再者,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是如图3所示将灯管20仅可能配设在靠近支撑座11的底部为佳,以适当的延长光源与显示面板30的距离,进而获致较佳的光源投射效果;当然亦可以如图2及图3所示,在支撑座11的顶端设置若干凸片13,由各凸片13对显示面板30形成支撑作用,使显示面板30不致下凹。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直下型背光模组另一较佳可行的灯管架构,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者,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的内。权利要求1.一种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直下型背光模组是在一灯箱里面铺设有若干灯管,并且在灯箱顶部盖设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整体灯管架构是由等数量铺设在灯箱内部两边的复数个灯管所构成,而该灯箱的内部位置处是设有一隆起的支撑座,各该灯管即分别以管端固定在支撑座两侧壁面的方式配设在该灯箱内部两边的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两侧壁面设有供灯管管端套固的硅胶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是由该灯箱的底板一体朝向灯箱里面弯折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是由一体设于灯箱底板里面的结构体所构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是由一外加于灯箱底板里面的结构体所构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灯箱内部两边的各灯管是以相互对应的方式配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灯箱内部两边的各灯管是以相互交错的方式配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的顶端设有若干与显示面板接触的凸片。9.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是在灯箱顶部依次设有扩散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直下型背光模组是在一灯箱里面铺设有若干灯管,并且在灯箱顶部盖设有依次由扩散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所构成的显示面板;其中,整体灯管架构是由等数量铺设在灯箱内部两边的复数个灯管所构成,与显示面板尺寸相同的背光模组相比较,大幅缩短单一灯管的长度,而具有组装容易的优点,并且可有效避除灯管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亮度不均的缺点。文档编号G02F1/1335GK2760608SQ20042011218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曾文保, 江新鉴 申请人:科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架构,其直下型背光模组是在一灯箱里面铺设有若干灯管,并且在灯箱顶部盖设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整体灯管架构是由等数量铺设在灯箱内部两边的复数个灯管所构成,而该灯箱的内部位置处是设有一隆起的支撑座,各该灯管即分 别以管端固定在支撑座两侧壁面的方式配设在该灯箱内部两边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保江新鉴
申请(专利权)人:科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