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313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采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光学膜片、一相对该第一光学膜片设置的第二光学膜片和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该第一光学膜片和该第二光学膜片。该第一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和该第一连接部是一体结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可靠性较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莫组和液 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轻薄和耗电低等特点,且 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创新,种类日益繁多,被广泛应用于手 机、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DVD播放器、笔记型计算机、个人 计算机和电视等领域。然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本 身不具发光特性,所以通常配合一 背光模组才能达到显示效果。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尺寸、构造和用途的不同,背光模组的 结构也有所不同。目前,背光模组依据光源设置位置的不同, 主要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其中直下式 背光模组主要应用于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如液晶电视等。请参阅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 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一 前框11 、 一液晶面板12、 一直下 式背光模组100和 一 后盖13 。该液晶面板12与该直下式背光模组 100层叠设置,收容在该前框11和该后盖13配合而形成的第一收 容空间(未标示)。该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包括一扩散片110、 一胶 框120、多个光源130和 一反射片140。该扩散片110与该液晶面 板12相邻设置,该反射片140与该后盖13相邻设置。该胶框120 为矩形框架结构,其与该后盖13固定。该扩散片110、该胶框120 与该反射片140构成一第二收容空间(未标示)以收容该多个光源 130。该多个光源130是平行设置的冷阴极荧光灯管。光线自该多个光源130发出后,部分光线直接经过该扩散片 U0扩散后进入该液晶面板12,另一部分通过该反射片140反射, 再通过该扩散片IIO扩散后进入该液晶面板12。然而,由于该扩散板IIO仅依靠该胶框120支撑其边缘处, 中间有4艮大面积悬空在该多个光源130上方。当该液晶显示装置 10的尺寸较大时,该直下式背光模组100中扩散片110的尺寸也 会随之增大。由于该扩散片110具有较大面积和重量,在安装和 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因其自重而造成其中间部分下垂或变形,从 而导致该直下式背光模组10 0的光学品质降低,进而使该液晶显 示装置IO的显示效果降低。业界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该扩散片110和该反射片140之间 增加支撑组件以避免该扩散片IIO变形,从而改善该直下式背光 模组100的光学品质。请参阅图2,是另一种现有技术直下式背 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与该直下式背光模 组100的区别在于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进一 步包括多个支撑 组件250。该支撑组件250的一端4氐接反射片240,另一端抵接扩 散片210以保持该扩散片210在预定位置,避免该扩散片210变 形。但是,由于该扩散片210与该胶框220组装时通常具有一允 许范围内的公差间隙,因此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震动或被冲 击时,该扩散片210会与该支撑组件250发生相对运动,并因彼 此的相互摩擦而造成碎屑或异音,使该扩散片210受到损伤,进 而导致该直下式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质下降。因此,该直下式 背光模组200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直下式背光模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有必 要提供一种可靠性较佳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同时,也有必要提供 一 种采用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 显示装置。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 一 第 一 光学膜片、 一 相对该 第一光学膜片设置的第二光学膜片和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 接部分别连接该第 一 光学膜片和该第二光学膜片。该第 一 光学 膜片、该第二光学膜片和该第 一 连接部是 一 体结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面板和 一 相邻该液晶面 板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光学膜片、 一相对该第一光学膜片设置的第二光学膜片和一第一连接部, 该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该第一光学膜片和该第二光学膜片。该 第一光学膜片、该第二光学膜片和该第一连接部是一体结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第一光学膜片、 一第二光 学膜片和两个侧壁,该第二光学膜片包括两个连接片和一底板, 该两个连接片设置在该底板相对的两个边,该第一光学膜片与 该底板相对设置并通过该连接片相连,该两个侧壁与该两个连 接片相连,且该第 一 光学膜片、该第二光学膜片和该二侧壁是 一体结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 液晶面板和 一 相邻该液晶面 板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光学膜片、 一第二光学膜片和两个侧壁,该第二光学膜片包括两个连接片和一底板,该两个连接片设置在该底板相对的两个边,该第一 光学膜片与该底板相对设置并通过该连接片相连,该两个侧壁与该两个连接片相连,且该第一光学膜片、该第二光学膜片和 该两个侧壁是 一 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 显示装置的第一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和第一连接部为一体 结构,该 一 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刚性,使该第 一 光学膜片因受到该第一连接部的张力作用而不会因自身面积较大和重量等原因 导致变形,使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较为稳定和可靠性较高;由于设置側壁,使该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该侧壁可与前 框扣合,从而省去后盖节省空间、组装步骤和成本。附图说明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另 一种现有技术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 体分解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30包括一前框31、 一液晶面板 32、 一直下式背光模组300和一后盖33。该液晶面板32与该直下 式背光模组300层叠设置,并收容在该前框3 1和该后盖33组合而 形成的收容空间(未标示)内。该前框31是一矩形框体结构,其包 括四侧边311。该四侧边311包括多个卡槽312。该后盖33是矩形 结构,其包括四侧壁335 。该四侧壁335包括多个突起336。该前 框31的四侧边311的长度略大于与其相对应的该后盖33的四侧 壁335的长度。该多个卡槽312与该多个突起336相对应。该前框 3 1和该后盖33可通过该卡槽3 12和该突起336扣合。该直下式背光模组300包括一扩散片310、两个第 一连接部 320、 一光源系统330和一反射片340。该反射片340是矩形结构, 该两个第 一 连接部320分别设置在该反射片340相对的两个长 边。该扩散片310和该反射片340通过该两个第 一 连接部320相 连。该第一连接部320的材料与该扩散片310的材料相同,也可 以与该反射片340的材料相同。该扩散片310、该第一连接部320 和该反射片340是利用双料射出成型技术或其它技术,同时射出 扩散片310材料与反射片340材料而一体成型。该第一连接部320 上设置有与该后盖33相扣合的部件(未标示)。该光源系统330设 置在该扩散片310和该反射片340之间。该光源系统330包括多个 灯管331、 一用于控制该多个灯管331发光亮度的电路板332和多 个管脚固定装置333 。该多个灯管331平行间隔排列。每一灯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第一光学膜片和一相对该第一光学膜片设置的第二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直下式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该第一光学膜片和该第二光学膜片,且该第一光学膜片、该第二光学膜片和该第一连接部是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志仲黄美芳郭静桦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