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272271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棱镜层、PET基膜和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为复合在所述PET基膜表面的若干个椭球型凸点;所述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为5~80μm;所述椭球型凸点的短轴为4~60μm;所述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与LED灯条的夹角为0~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LCD产品是一种非主动发光电子器件,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特性,必须依赖背光模组中光源的发射才能获得显示性能,因此LCD的亮度要由其背光模组来决定。由此可见,背光质量决定了液晶显示屏的亮度、出射光均匀度、色阶等重要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液晶显示屏的发光效果。
[0003]背光模组包括照明光源、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增亮膜(棱镜片)及框架等。LCD采用的背光模组主要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射式背光模组两大类。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监视器(15英寸)主要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而液晶电视大多采用直射式背光模组光源。背光模组光源,主要以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为LCD的背光源。
[0004]增光膜用于背光模块中,主要功能为增加背光模块的亮度,其主要原理为利用增光膜上的微结构将底下的斜向光线聚集至垂直出光面。目前背光模块中,在导光板表面需使用一张下扩散片,及上、下两张增光膜,其中上增光膜会在入光面设置雾度层做为遮瑕使用,将刮伤,颗粒,微结构纹路等遮除,以增加组装良率。
[0005]但目前一般雾化结构皆为均匀无方向性之扩散表面,此结构仅提供基本的扩散雾化效果,以做为遮瑕及改善品味之用,但此效果会让背光模块的辉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及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中的增光膜同时具有较好的遮瑕能力和光学辉度。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棱镜层、PET基膜和微结构层;
[0008]所述微结构层为复合在所述PET基膜表面的若干个半椭球型凸点;
[0009]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为5~80μm;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短轴为4~60μm;
[0010]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与LED灯条的夹角为0~90
°

[0011]优选的,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高度为2~10μm。
[0012]优选的,任意两个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150μm。
[0013]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层由雕刻有半椭球型凹点的滚轮转印至PET基膜表面。
[0014]优选的,所述棱镜层为复合在所述PET基膜另一表面的若干个三棱镜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三棱镜结构的高度为5~30μm。
[0016]优选的,所述三棱镜结构的顶角为80~100
°

[0017]上文所述的增光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A)将雕刻刀具在滚轮模具上雕刻出椭球型凹槽;
[0019]B)然后将雕刻刀具调转180
°
,在所述步骤A)得到的椭球型凹槽的基础上进行二次
雕刻,得到叠加的椭球型凹槽;
[0020]C)按照步骤A)和B)将所述步骤B)得到的叠加的椭球型凹槽刻满整个滚轮模具;
[0021]D)将所述步骤C)得到的满刻的滚轮模具将椭球型微结构涂布转印值PET基膜表面,在PET基膜的另一个表面涂布棱镜结构,得到增光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文所述的多功能增光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棱镜层、PET基膜和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为复合在所述PET基膜表面的若干个椭球型凸点;所述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为5~80μm;所述椭球型凸点的短轴为4~60μm;所述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与LED灯条的夹角为0~90
°
。一般背光模块的LED是单边侧向入光,当光进入LGP时,经网点导出的光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本专利技术利用此特性在光学膜表面涂布出具有方向性的扩散结构(微结构层)再利用此结构与光源的方向来控制光学特性,当光线平行椭球型凸点的长轴入射时(图4),光线遇到椭球型结构时光线会被改变行进方向,因此会产生雾化的效果,但而由于长轴的结构是比较平缓的,因此此方向的雾化能力相对较弱;而当光线平行短轴入射时(图5),光线遇到是比较弯曲的结构,因此此时的雾化能力会优于平行长轴的光。但无论椭球型凸点的方向如何,均具有较佳的聚光效果,且此扩散微结构的尺寸远小于人眼可分辨的尺寸(一般为200μm),因此不论结构的排列方式为何,人眼所感受的扩散效果皆相同。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雕刻所使用的刀具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刀具的雕刻路径;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在滚轮表面雕刻出的一个半椭球型凹点;
[0028]图4为光线平行长轴入射时的光线路径;
[0029]图5为光线平行短轴入射时的光线路径;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半椭球型凹点的长轴与滚轮轴向平行;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半椭球型凹点的长轴与滚轮轴向垂直;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半椭球型凹点的长轴与滚轮轴呈45夹角;
[0033]图9a为本专利技术若干个半椭球型凹点规则排列且不相交;
[0034]图9b为本专利技术若干个半椭球凹点不规则排列且两两相交;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某一个实施例中多功能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1为棱镜层,2为PET基层,3为微结构层;
[0037]图11为本专利技术某一个实施例中多功能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8]其中,1为棱镜层,2为PET基层,3为微结构层,4为导光板;
[0039]图12为本专利技术某一个实施例中多功能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40]其中,1为棱镜层,2为PET基层,3为微结构层,4为导光板;
[0041]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次雕刻示意图;
[0042]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次雕刻示意图;
[0043]图15为本专利技术二次雕刻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6为本专利技术二次雕刻得到的结构的切线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棱镜层、PET基膜和微结构层;
[0046]所述微结构层为复合在所述PET基膜表面的若干个半椭球型凸点;
[0047]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为5~80μm;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短轴为4~60μm;
[0048]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与LED灯条的夹角为0~90
°

[004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多功能增光膜具有三层结构,分别为依次接触的棱镜层、PET基膜和微观结构层,所述微观结构层更靠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
[0050]在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增光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棱镜层、PET基膜和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为复合在所述PET基膜表面的若干个半椭球型凸点;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为5~80μm;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短轴为4~60μm;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长轴与LED灯条的夹角为0~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高度为2~1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增光膜,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半椭球型凸点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15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由雕刻有半椭球型凹点的滚轮转印至PET基膜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为复合在所述PET基膜另一表面的若干个三棱镜结构。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惠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