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振宇专利>正文

一种打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57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磨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内侧均设置有下夹持单元;下夹持单元包括下夹持块,各下夹持块的外侧分别与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的内侧连接,下夹持块下端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杆与底座上端连接,下夹持块上端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开设有贯穿于下夹持块的第一开口,各下夹持单元正上方均可活动的设置有与下夹持单元配合使用的上夹持单元,各上夹持单元与下夹持单元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设置,上夹持单元的上端通过第二支撑杆与调节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打磨质量、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和制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不易损坏和制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不易损坏和制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磨结构,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打磨修复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圆柱形管体进行打磨修复时,通过人手对待打磨件进行定位,然后另外一只手手持打磨机对其进行打磨,而无法对待打磨件进行有效的定位,从而一方面,导致打磨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打磨效率不高且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有效对待打磨件进行定位提高打磨质量的打磨定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待打磨件进行定位提高打磨质量的打磨定位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磨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第二定位座内侧均设置有下夹持单元;
[0006]所述下夹持单元包括下夹持块,各所述下夹持块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的内侧连接,所述下夹持块下端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底座上端连接,所述下夹持块上端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开设有贯穿于所述下夹持块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两个定位块,各所述定位块相互对称设置,各所述定位块上均设置有螺杆,各所述螺杆与所述定位块螺纹配合,各所述螺杆一端设置有抵紧块,各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扭块;
[0007]各所述下夹持单元正上方均可活动的设置有与所述下夹持单元配合使用的上夹持单元,各所述上夹持单元与所述下夹持单元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上夹持单元的上端通过第二支撑杆与调节杆连接;
[0008]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半段均开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杆的两端通过所述调节口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可活动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槽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延伸座,各所述第一延伸座相互对称设置且与所述下夹持块上端连接,各所述第一延伸座的内侧均具有与所述弧形槽配合使用的第一弧形面。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弧形槽的中心线重合且直径相同。
[0011]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有若干个长条形防滑垫。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抵紧块的外侧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抵紧块的内侧具有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的中心线与所述弧形槽的中心线重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下夹持块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安装框,所述第一
开口位于所述安装框处,各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均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框可拆卸连接。
[0014]作为优选,各所述定位块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
[001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框内侧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各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块下端贴合并用于支撑各所述定位块。
[0016]作为优选,各所述定位块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框内。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待打磨件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下夹持单元上,随后将调节杆向下移动直到上夹持单元与待定位件贴合为止,通过许旋紧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上的螺母对调节杆进行定位,此时待夹持件通过下夹持单元上和上夹持单元进行定位,随后拧动上下夹持单元上的扭块,使其上下夹持块上的抵紧块对待夹持件进一步进行限位,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在修复打磨时,待夹持件由于定位不佳而转动,从而加大打磨修复难度和降低打磨质量,具有提高打磨质量、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和制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下夹持单元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下夹持单元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打磨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所述第一定位座2与所述第二定位座3内侧均设置有下夹持单元5;
[0023]所述下夹持单元5包括下夹持块6,各所述下夹持块6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座2和所述第二定位座3的内侧连接,所述下夹持块6下端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杆7与所述底座1上端连接,所述下夹持块6上端设置有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内开设有贯穿于所述下夹持块6的第一开口9,所述第一开口9处设置有两个定位块10,各所述定位块10相互对称设置,各所述定位块10上均设置有螺杆11,各所述螺杆11与所述定位块10螺纹配合,各所述螺杆11一端设置有抵紧块12,各所述螺杆11的另一端设置有扭块13;
[0024]各所述下夹持单元5正上方均可活动的设置有与所述下夹持单元5配合使用的上夹持单元15,各所述上夹持单元15与所述下夹持单元5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上夹持单元15的上端通过第二支撑杆16与调节杆17连接;
[0025]所述第一定位座2与所述第二定位座3上半段均开设有调节口18,所述调节杆17的两端通过所述调节口18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并通过螺母19与所述第一定位座2和所述第二定位座3可活动连接。
[0026]所述弧形槽8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延伸座20,各所述第一延伸座20相互对称设置且与所述下夹持块6上端连接,各所述第一延伸座20的内侧均具有与所述弧形槽8配合使用的第一弧形面21。
[0027]所述第一弧形面21与所述弧形槽8的中心线重合且直径相同。
[0028]所述弧形槽8内设置有若干个长条形防滑垫22。
[0029]所述抵紧块12的外侧与所述螺杆11连接,所述抵紧块12的内侧具有第二弧形面23,所述第二弧形面23的中心线与所述弧形槽8的中心线重合。
[0030]所述下夹持块6上设置有安装槽26,所述安装槽26内设置有安装框27,所述第一开口9位于所述安装框27处,各所述定位块10的两侧均通过螺钉28与所述安装框27可拆卸连接。螺钉28的设置使其定位块10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定位块10、抵紧块12和螺杆11等零部件的检修和更换。
[0031]各所述定位块10之间通过加强板29连接。所述安装框27内侧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30,各所述支撑块30的上端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块10下端贴合并用于支撑各所述定位块10。各所述定位块10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框27内。
[0032]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打磨件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下夹持单元5上,随后将调节杆17向下移动直到上夹持单元15与待定位件贴合为止,通过许旋紧第一定位座2和所述第二定位座3上的螺母19对调节杆17进行定位,此时待夹持件通过下夹持单元5上和上夹持单元进行定位,随后拧动上下夹持单元上的扭块13,使其上下夹持块上的抵紧块12对待夹持件进一步进行限位,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在修复打磨时,待夹持件由于定位不佳而转动,从而加大打磨修复难度和降低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所述第一定位座(2)与所述第二定位座(3)内侧均设置有下夹持单元(5);所述下夹持单元(5)包括下夹持块(6),各所述下夹持块(6)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座(2)和所述第二定位座(3)的内侧连接,所述下夹持块(6)下端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杆(7)与所述底座(1)上端连接,所述下夹持块(6)上端设置有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内开设有贯穿于所述下夹持块(6)的第一开口(9),所述第一开口(9)处设置有两个定位块(10),各所述定位块(10)相互对称设置,各所述定位块(10)上均设置有螺杆(11),各所述螺杆(11)与所述定位块(10)螺纹配合,各所述螺杆(11)一端设置有抵紧块(12),各所述螺杆(11)的另一端设置有扭块(13);各所述下夹持单元(5)正上方均可活动的设置有与所述下夹持单元(5)配合使用的上夹持单元(15),各所述上夹持单元(15)与所述下夹持单元(5)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上夹持单元(15)的上端通过第二支撑杆(16)与调节杆(17)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2)与所述第二定位座(3)上半段均开设有调节口(18),所述调节杆(17)的两端通过所述调节口(18)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并通过螺母(19)与所述第一定位座(2)和所述第二定位座(3)可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何振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