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87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包括:废钢斗本体,废钢斗本体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轴、两个第二耳轴;吊钩,吊钩上间隔设置有卡接工位以及安装工位,吊钩通过安装工位与第一耳轴配合连接于废钢斗本体上;吊装时,吊钩通过安装工位在废钢斗本体上滑动,使得卡接工位与第二耳轴对应卡接;倒斗时,吊钩沿吊装时滑动的反方向滑动,使得卡接工位与第二耳轴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钩通过安装工位连接于废钢斗上,且需要吊装或倒斗时,吊钩沿第一耳轴滑动后,吊钩上的卡接工位与第二耳轴卡接或脱离,行车操作人员在吊装时可实现自动装钩或卸钩,而无需人工装钩或卸钩,消除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钢斗的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

技术介绍

[0002]废钢,指的是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 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成分为钢的叫废钢;废钢在废钢斗内的冶炼能降低废钢的比例,便于回收。
[0003]传统的废钢斗在人工吊装时需要人工来装钩以及卸钩,由于废钢斗内物件的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吊装过程中容易散落,以及温度超高(最高达1000℃左右),人工装钩以及卸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旨在解决废钢斗在人工吊装时需要人工来装钩以及卸钩,而人工装钩以及卸钩过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包括:
[0007]废钢斗本体,所述废钢斗本体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轴、两个第二耳轴;
[0008]吊钩,所述吊钩上间隔设置有卡接工位以及安装工位,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与所述第一耳轴配合连接于所述废钢斗本体上;
[0009]吊装时,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在所述废钢斗本体上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对应卡接;
[0010]倒斗时,所述吊钩沿吊装时滑动的反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脱离。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废钢斗本体本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耳轴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耳轴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耳轴对应与所述吊钩卡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吊钩包括连接板以及对称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的吊臂,所述吊臂上设置有所述卡接工位以及所述安装工位,所述吊臂通过所述安装工位、所述卡接工位对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工位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吊臂的径向贯穿所述吊臂,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吊钩吊装时滑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耳轴的外径,使得所述吊钩吊装时,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第一耳轴滑动后,所述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卡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吊臂的侧壁上设置有外凸边缘,所述外凸边缘与所述吊臂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外凸边缘与所述吊臂之间形成所述卡接工位。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凸边缘沿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吊臂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外凸边缘远离所述吊臂的端部设置成圆弧状。
[0017]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工位包括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卡接槽的开口方向为所述吊钩在所述废钢斗本体上滑动的方向。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所述吊臂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吊臂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工位到所述废钢斗本体上端的距离,使得吊装时,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废钢斗本体的上方。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吊钩通过安装工位连接于废钢斗上,行车操作人员在吊装时,吊钩沿第一耳轴滑动后,吊钩上的卡接工位与第二耳轴卡接,可实现自动装钩,而无需人工装钩;行车操作人员在倒斗时,吊钩沿吊装时滑动的反方向滑动,吊钩上的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脱落,可实现自动卸钩,而无需人工卸钩,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00、废钢斗本体;200、吊臂;201、安装工位;202、卡接工位;203、外凸边缘;300、连接板;400、第一耳轴;500、第二耳轴;600、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传统的废钢斗在人工吊装时需要人工来装钩以及卸钩,由于废钢斗内物件的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吊装过程中容易散落,以及温度超高(最高达1000℃左右),人工装钩以及卸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其吊钩通过安装工位201连接于废钢斗上,且需要吊装时,吊钩沿第一耳轴400滑动后,吊钩上的卡接工位202与第二耳轴500卡接,行车操作人员在吊装时可实现自动装钩或卸钩,而无需人工装钩或卸钩,消除了安全隐患。
[0035]图1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100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包括:
[0037]废钢斗本体100,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轴 400、两个第二耳轴500;
[0038]吊钩,所述吊钩上间隔设置有卡接工位202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废钢斗本体(100),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轴(400)、两个第二耳轴(500);吊钩,所述吊钩上间隔设置有卡接工位(202)以及安装工位(201),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201)与所述第一耳轴(400)配合连接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上;吊装时,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201)在所述废钢斗本体(100)上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202)与所述第二耳轴(500)对应卡接;倒斗时,所述吊钩沿吊装时滑动的反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202)与所述第二耳轴(500)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本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耳轴(400)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耳轴(500)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耳轴(400)对应与所述吊钩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包括连接板(300)以及对称设于所述连接板(300)的端部的吊臂(200),所述吊臂(200)上设置有所述卡接工位(202)以及所述安装工位(201),所述吊臂(200)通过所述安装工位(201)、所述卡接工位(202)对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工位(201)包括安装孔,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星赵磊罗应义谢镇韶唐叶财罗伟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