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63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商用车底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双后横梁,包括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后横梁相对于第二后横梁处于后端,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的端部通过横梁连接部与车架纵梁可拆卸式连接;后下部防护装置,设于第一后横梁上且位于第一后横梁的后下部;后牵引装置设于第一后横梁上且位于第一后横梁的正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后下部防护和牵引功能集成在后横梁,集成程度高;采用一体结构成型,减少整车零部件及连接件,减轻后横梁总成的总体重量;后下部防护装置和后牵引装置分别设于第一后横梁的后下部和正后部,二者位置布局优化合理。二者位置布局优化合理。二者位置布局优化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商用车底盘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商用车整车技术的发展,对整车底盘轻量化,集成化要求越来越高。后横梁总成作为商用车底盘后部重要组成部件,具有承载和连接其他零部件等重要作用,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除此之外,如自卸车等工程类车辆存在卸货举升工况,用户在极端路面下卸货,经常会出现举升卸货时翻车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此类商用车底盘后端拥有足够高的扭转刚度,从而增加卸货时上装车箱的稳定性,减少翻车事故发生。
[0003]现有商用车底盘后横梁总成多采用钣金冲压的槽型梁,结构功能单一,且单位扭转刚度偏低,对整车后部扭转刚度贡献值较少,因此需要一款可以提高抗扭刚度并且可以集成多种功能的后横梁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以解决后横梁总成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所述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为一体结构,包括:
[0007]双后横梁,包括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后横梁相对于所述第二后横梁处于后端,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的端部通过横梁连接部与车架纵梁可拆卸式连接;
[0008]后下部防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后横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后下部;
[0009]后牵引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后横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的正后方。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均为封闭式方形梁。
[0011]可选地,所述横梁连接部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与螺栓配合以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上。
[0012]可选地,所述横梁连接部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接孔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双后横梁还包括横向稳定管梁,所述横向稳定管梁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横向稳定管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后横梁或所述第二后横梁。
[0014]可选地,所述横向稳定管梁设有四个,在所述横梁连接部、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围设空间内呈菱形分布。
[0015]可选地,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防护支架和第二加强筋,所述防护横梁平行于所述第一后横梁设置,所述防护横梁朝向所述第一后横梁的一侧设有纵向的第二加强筋,所述防护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后横梁。
[0016]可选地,所述防护横梁为中空管状,所述防护横梁内部设有蜂窝式第三加强筋。
[0017]可选地,所述后牵引装置包括插销口和配合面,所述配合面贴合所述第一后横梁的正后表面设置,所述插销口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插销口间隔设于所述配合面的上下两端。
[0018]可选地,所述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为全铝铸造结构。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包括双后横梁、后下部防护装置和后牵引装置,将后下部防护和牵引功能集成在后横梁,集成程度高;采用一体结构成型,减少整车零部件及连接件,减轻后横梁总成的总体重量;后下部防护装置和后牵引装置分别设于第一后横梁的后下部和正后部,二者位置布局优化合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中双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中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中防护横梁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中后牵引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槽型梁的后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双后横梁;11.第一后横梁;12.第二后横梁;13.横梁连接部;131.连接孔;132.第一加强筋;14.横向稳定管梁;2.后下部防护装置;21.防护横梁;211.第三加强筋;212.蜂窝孔;22.防护支架;23.第二加强筋;3.后牵引装置;31.插销口;32.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为一体结构,具体包括双后横梁1、后下部防护装置2和后牵引装置3,其中,双后横梁1包括第一后横梁11和第二后横梁12,第一后横梁11和第二后横梁1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后横梁11相对于第二后横梁12处于后端,第一后横梁11和第二后横梁12的端部通过横梁连接部13与车架纵梁可拆卸式连接;后下部防护装置2设于第一后横梁11上且位于第一后横梁11的后下部;后牵引装置3设于第一后横梁11上且位于第一后横梁11的正后方。
[0035]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双后横梁1、后下部防护装置2和后牵引装置3,将后下部防护和牵引功能集成在后横梁上,形成集成化后横梁总成,集成程度高;双后横梁1、后下部防护装置2和后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化后横梁总成为一体结构,包括:双后横梁,包括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后横梁相对于所述第二后横梁处于后端,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的端部通过横梁连接部与车架纵梁可拆卸式连接;后下部防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后横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后下部;后牵引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后横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的正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均为封闭式方形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部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与螺栓配合以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部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接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后横梁还包括横向稳定管梁,所述横向稳定管梁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连旭贺宁亚王继瑶李建华于宁刘嘉南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