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0512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包括右半玻璃、左半玻璃、右导轨、左导轨、右导轮、左导轮和锁止机构;所述的右导轨和左导轨交叉构成X型导轨,且右导轨和左导轨的滑道深度不同,所述的X型导轨设置在皮卡后窗玻璃框的上、下端面上。所述右导轮和左导轮分别通过右导轮轴和左导轮轴固定在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的上、下端面,右导轮和右导轮轴的高度和与右导轨的滑道深度相同,左导轮和左导轮轴的高度和与左导轨的滑道深度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将传统的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更改为X型导轨,能够保证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完全闭合后的表面平整、连续,保证后窗玻璃的美观性和密封性。证后窗玻璃的美观性和密封性。证后窗玻璃的美观性和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皮卡后窗玻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皮卡车由于其出色的动力和载货性能,与轿车相比,更能满足普通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为了增强皮卡车的舒适性,各汽车厂家也做了相应的研究,但现有的皮卡车还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中小型皮卡后窗玻璃都为一整块,不可开启;大型皮卡的后窗虽可开启,但常见的都是中间开一小窗,最大只能开启后车窗的约三分之一面积,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于视野和通透性的要求;具备两侧开启功能的大型皮卡的后窗,由于玻璃导轨为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所以玻璃窗闭合时两侧玻璃处于两个平面,闭合后不平整、不美观,还影响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能够满足右半玻璃或左半玻璃完全开启的功能,同时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完全闭合后的表面平整、连续,保证后窗玻璃的美观性和密封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包括右半玻璃、左半玻璃、右导轨、左导轨、右导轮、左导轮和锁止机构;所述的右导轨和左导轨交叉构成X型导轨,且右导轨和左导轨的滑道深度不同,所述的X型导轨设置在皮卡后窗玻璃框的上、下端面上;所述右导轮和左导轮分别通过右导轮轴和左导轮轴固定在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的上、下端面,右导轮的直径与右导轨的滑道宽度相同,右导轮和右导轮轴的高度和与右导轨的滑道深度相同,左导轮的直径与左导轨的滑道宽度相同,左导轮和左导轮轴的高度和与左导轨的滑道深度相同;所述的锁止机构包括锁止把手和与锁止把手配合的锁舌,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上均设置有锁止把手,所述的锁舌设置在皮卡后窗玻璃框的对应位置。
[0005]所述的右导轨的滑道深度值小于左导轨的滑道深度值。
[0006]在所述的左导轨和右导轨的交叉位置处两侧,左导轨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限位部,限位部的高度值不大于左导轮轴的高度值。
[0007]所述右半玻璃的两端均设置有右导轮,所述左半玻璃的两端均设置有左导轮。
[0008]所述右半玻璃的左端面和左半玻璃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右密封条和左密封条。
[0009]所述的右密封条的端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弧部,所述的左密封条的端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弧部,且右密封条和左密封条上均开设有用于弱化密封条强度的垂直方向的弱化通孔。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将传统的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更改为X型导轨,能够保证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完全闭合后的表面平整、连续,保证后窗玻璃的美观性和密封性;第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可将后窗开启一半,远大于现有的三分之一大小,使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和通透性。
[0011]第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在左导轨和右导轨的交叉位置处两侧,左导轨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限位部,且右导轨和左导轨的滑道的深度不同,能够保证右导轮(左导轮)在滑动时,不与左导轨(右导轨)发生干涉,进而保证了右半玻璃(左半玻璃)开始或闭合时的流畅性。
[0012]第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右密封条和左密封条的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弧部和凹弧部,且均设置有弱化通孔,能够保证闭合后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X型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右密封条和左密封条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包括右半玻璃2、左半玻璃1、右导轨4、左导轨3、右导轮6、左导轮5和锁止机构7;所述的右导轨4和左导轨3交叉构成X型导轨,且右导轨4和左导轨3的滑道深度不同,所述的X型导轨设置在皮卡后窗玻璃框的上、下端面上;所述右导轮6和左导轮5分别通过右导轮6轴和左导轮5轴固定在右半玻璃2和左半玻璃1的上、下端面,右导轮6的直径与右导轨4的滑道宽度相同,右导轮6和右导轮6轴的高度和与右导轨4的滑道深度相同,左导轮5的直径与左导轨3的滑道宽度相同,左导轮5和左导轮5轴的高度和与左导轨3的滑道深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右导轮6和左导轮5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为了生产方便,右导轮6和左导轮5可采用相同大小的导轮;所述的锁止机构7包括锁止把手和与锁止把手配合的锁舌,右半玻璃2和左半玻璃1上均设置有锁止把手,所述的锁舌设置在皮卡后窗玻璃框的对应位置。
[0017]使用时,通过开启右半玻璃2或左半玻璃1上的锁止机构7,并推动右半玻璃2或左半玻璃1,即可使右半玻璃2或左半玻璃1完全处于开启状态,以右半玻璃2为例:开启右半玻
璃2上的锁止机构7,向左推动右半玻璃2,右导轮6在右导轨4内带动右半玻璃2向左滑动,直至右半玻璃2完全开启,即与左半玻璃1处于重合状态,即可将后窗开启一半,远大于现有的三分之一大小,使使用者获得更好的视野和通透性;关闭时,向右推动右半玻璃2,直至右半玻璃2完全关闭,此时,由于右导轨4和左导轨3交叉构成X型导轨,因此,完全关闭后的右半玻璃2和左半玻璃1处于同一平面上,闭合后的表面平整、连续,保证后窗玻璃的美观性和密封性。
[0018]如图3所示:优选的,右导轨4的滑道深度小于左导轨3的滑道深度,右导轨4和左导轨3的交叉处无导轨壁限制,保证右导轮6和左导轮5能够分别在右导轨4和左导轨3的任意位置滑动;进一步的,在左导轨3和右导轨4的交叉位置处两侧,左导轨3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限位部31,限位部31的高度值不大于左导轮5轴的高度值,保证左导轮5轴能够顺利通过限位部31的同时,还能保证右导轮6在右导轨4内滑动到左导轨3和右导轨4的交叉位置处,因受右导轮6宽度的限制,使右导轮6不能通过限位部31滑入左导轨3。
[0019]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右半玻璃2的左端面和左半玻璃1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右密封条9和左密封条8;所述的右密封条9的端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弧部,所述的左密封条8的端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弧部,且右密封条9和左密封条8上均开设有用于弱化密封条强度的垂直方向的弱化通孔;进一步的,右密封条9上开设的弱化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水平的长条形91,左密封条8上开设的弱化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右半玻璃、左半玻璃、右导轨、左导轨、右导轮、左导轮和锁止机构;所述的右导轨和左导轨交叉构成X型导轨,且右导轨和左导轨的滑道深度不同,所述的X型导轨设置在皮卡后窗玻璃框的上、下端面上;所述右导轮和左导轮分别通过右导轮轴和左导轮轴固定在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的上、下端面,右导轮的直径与右导轨的滑道宽度相同,右导轮和右导轮轴的高度和与右导轨的滑道深度相同,左导轮的直径与左导轨的滑道宽度相同,左导轮和左导轮轴的高度和与左导轨的滑道深度相同;所述的锁止机构包括锁止把手和与锁止把手配合的锁舌,右半玻璃和左半玻璃上均设置有锁止把手,所述的锁舌设置在皮卡后窗玻璃框的对应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卡后窗玻璃可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导轨的滑道深度值小于左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辉秦松梅李庆成张安霞何会齐张汝琳赵静艺蒋龙飞谷林雪王爱洪刘德攀任龙辉王瑞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