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付银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挖掘机铲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22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挖掘机部件,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挖掘机铲斗,其包括铰接的斗体和底盖,斗体上设有齿条部和定位槽,底盖上设有主轴、盘形凸轮、齿轮和具有定位凸块的栓杆;定位凸块与定位槽配合可将底盖锁紧,主轴旋转先使定位凸块从定位槽中移出,而后齿轮与齿条部配合驱使底盖旋转,底盖向前旋转斗容减小,反之斗容增大,待定位凸块与定位槽的槽口对齐时,如主轴反向旋转,可使定位凸块再次进入定位槽中。本铲斗可根据实际工况对斗容进行调节,可在保证挖掘机稳定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作业效率;斗容调节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无需配备备用铲斗,缩减了装备购置成本,杜绝了备用铲斗在运输和拆装中产生的耗费人力、降低作业效率等不足。业效率等不足。业效率等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挖掘机铲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机械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挖掘机铲斗。

技术介绍

[0002]铲斗是挖掘机的重要构成部件,其容量即斗容更是挖掘机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操作重量、发动机功率及斗容)之一。原装铲斗的斗容通常是标准斗容,其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工况,比如对于密度较低的轻质物料,应选用斗容较大的铲斗,以降低功耗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密度较高的重质物料,则应选用斗容较小的铲斗,以避免挖掘机超负荷来保证其工作稳定性。因此,挖掘机通常需配备多个斗容不同的备用铲斗,以应对建筑施工中不同的工况所需,这一现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方面,购置多个规格的铲斗大大增加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铲斗通常较为笨重,运输和携带十分不便,尤其更换时的拆装操作通常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此外还有一方面,铲斗的斗容规格是呈阶梯性变化的,通过更换铲斗的方式通常难以将斗容调节至最佳数值。
[0003]同时,挖掘机在连续作业过程中,时有物料密度随作业进展而前后变化较大的情况,比如在深度跨度较大的开挖作业中,上层的土质密度较小,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挖掘机铲斗,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斗体,斗体的前端下部固定有齿座板,前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边板,斗体的上侧固定有背板和安设有斗耳套的斗耳板,齿座板的前侧设有齿座并安设有斗齿;其特征在于:斗体后端开口而呈框状,后下端设有第一铰接部,上壁内侧中后部为弧面部,弧面部与第一铰接部两者的几何中心轴重合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弧面部上设有一导向筋和两个分布于导向筋两侧的弧形凸条,导向筋与弧形凸条均前后延伸且随弧面部弯曲,导向筋的一侧设有一随其弯曲的齿条部,弧形凸条上开设有若干前后均布的定位槽,定位槽远离导向筋的一端为槽口;斗体后部设有一底盖,底盖为具有内腔的盖状结构,后端为向后拱起的底部,下端设有几何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铰接部,上端设有一安置座,安置座上设有导向槽;第二铰接部与第一铰接部铰接,导向筋位于导向槽中且两者滑动配合,使得底盖扣置在斗体的后部且能够在斗体内旋转;底盖在斗体内旋转过程中,上端紧贴弧面部移动,左右两端则分别紧贴斗体的左右两内侧壁移动,使得底盖始终能够对斗体的后端口进行封堵;底盖向前旋转斗容减小,底盖向后旋转斗容增大;安置座中限定有一仅能与其相对旋转的主轴,主轴与第二铰接部两者的几何中心轴垂直,主轴的一端暴露于斗体的内腔中且端面上开设有与摇把组合的插孔;主轴上安设有间隔分布且均与其垂直的一盘形凸轮和一齿轮,盘形凸轮与主轴固定连接而同步旋转,盘形凸轮的外轮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呈弧形的凹陷部,齿轮与主轴之间设有角度限位机构使得两者能够且仅能够在特定角度内相对旋转,齿轮与齿条部啮合;底盖上安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对称分布于盘形凸轮左右两侧的栓杆,两栓杆能够进行左右移动且各基于弹性件而具有向盘形凸轮靠近之趋势,栓杆上固定有能够与定位槽进行插接组合的定位凸块;栓杆与盘形凸轮处于初始配合状态时,两凹陷部呈左右分布,两栓杆相对的端部分别位于两凹陷部中,栓杆上的定位凸块插入对应的定位槽中以对底盖进行锁定;栓杆与盘形凸轮处于初始配合状态下,外力驱使主轴向一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付银
申请(专利权)人:黄付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