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移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54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墨移印机,包括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的一侧上横向开设有若干条固定槽,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承印物的固定机构和将固定机构固定在工作台面上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固定装置能在工作台面上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承印物提供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整体结构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承印物的适配性,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更换固定装置,提高了印刷加工效率。提高了印刷加工效率。提高了印刷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移印机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墨移印机。

技术介绍

[0002]移印机是一种印刷设备,适用于塑胶、玩具、玻璃、金属、陶瓷、电子、IC封等。移印是一种间接的可凹胶头印刷技术,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
[0003]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499812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印机,它包含控制面板、脚踏开关、工作台面、下印刷治具、导轨、左右调节螺丝、气缸、油印刷、箱体、油印盒、上印刷治具;所述的箱体上方设置有导轨,上印刷治具通过连接件导轨连接,并通过左右调节螺丝固定,上印刷治具的上方连接有气缸,上印刷治具一侧设置有油印刷,油印刷一端与导轨滑动连接,上印刷治具和油印刷的下方设置有油印盒,油印盒的一侧设置有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上设置有下印刷治具,脚踏开关与气缸连接,箱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控制电路连接。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不同批次的承印物会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从而需要操作人员频繁更换工作台面上的下印刷治具,进而可能会造成印刷的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墨移印机,能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承印物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承印物能稳定固定在工作台面上,进而保障印刷效率。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墨移印机,包括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的一侧上横向开设有若干条固定槽,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承印物的固定机构和将固定机构固定在工作台面上的限位机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机构将会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承印物进行固定,限位机构则为固定机构提供支撑和固定效果,从而固定装置能在工作台面上为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承印物提供固定效果,进而操作人员无需频繁更换下印刷治具,提高了印刷效率。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承接板和两个固定框,所述承接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固定框通过滑移组件设置在承接板远离工作台面的一侧上,且所述固定框朝向承接板几何中心处的一侧开口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板将为承印物提供支撑,而固定框通过滑移组件则可在承接板上滑移,且固定框朝向承接板几何中心处的一侧开口设置,使得固定框能根据承印物形状和尺寸的不同改变其在承接板上的位置,并保持对承印物的限位效果。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移组件包括配合齿轮,伸缩杆和连接杆,所述配合齿轮的相对两侧上均设置有转动杆,两根转动杆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槽的槽底上和承接板靠近工作台面的一侧的几何中心处,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承接板靠
近工作台面的一侧上且伸缩杆的一端与配合齿轮相啮合,所述承接板上开设有供连接杆嵌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伸缩杆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和固定框远离承接板几何中心处的一侧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合齿轮转动时,伸缩杆将进行伸缩,从而连接杆会在连接槽内发生位移,从而使得两个固定框同时发生移动,进而在固定承印物时,两个固定框能同时保持或解除对承印物固定,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杆、滑移杆和拉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固定杆靠近承接板几何中心处的一端上开设有供滑移杆嵌入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杆与配合齿轮相啮合,所述滑移槽的槽底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在滑移杆嵌入至滑移槽的一端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滑移槽的槽底后从固定杆的另一端伸出。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拉杆来拉动滑移杆,滑移杆则会压缩弹性件且带动配合齿轮转动,从而两个固定框将相互远离,操作人员将承印物放在承接台上后,松开拉杆,弹性件则会将滑移杆弹出,配合齿轮反向转动,使得两个固定框相互靠近,弹性件将持续对滑移杆施加弹力,进而使得固定框与承印物抵触,完成对承印物的固定。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拉杆远离滑移杆的一端的侧壁上,所述拉杆远离滑移杆的一端上设置有拉手。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将为固定框和伸缩杆之间提供连接效果,从而保障了结构的稳定性,拉手则便于操作人员拉动拉杆,进而提高了整体结构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框包括固定板和两块弹性板,两块所述弹性板的端部分别设置在固定板的两端上且朝向承接板的几何中心处,所述连接杆连接在固定板远离承接板几何中心处的一侧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固定框上的弹性板将与放置在承接板上的承印物相抵触,从而弹性板将利用自身的弹力而对承印物进行限位,使得承印物在承接板上不易发生位移,进而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板靠近承接板几何中心处的一侧上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抵触弹簧和抵触板,所述抵触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固定板的几何中心处,所述抵触板设置在抵触弹簧的另一端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固定框相合拢时,抵触板将与承印物相抵触,抵触弹簧蓄力,从而为抵触板提供弹力,进一步对承印物进行限位,减小了承印物在承接板上发生位移的概率。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四根限位杆和四个限位块,四根所述限位杆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承接板靠近工作台面的一侧的四个顶角处,四个所述限位块分别设置在四根限位杆远离承接板的一侧上且嵌入至固定槽中。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固定槽的配合使得承接板将不易发生位移,为限位杆与限位块的配合则为承接板提供了支撑效果。
[0022]综上所述,依据本技术可以得到以下至少一种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3]1.固定装置能在工作台面上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承印物提供固定效果,从而提高
了整体结构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承印物的适配性,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更换固定装置,提高了印刷加工效率;
[0024]2.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和滑移组件等结构,使得整体结构使用时较为便捷且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工作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滑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工作平台的侧视图。
[0029]附图标记:100、工作台面;110、固定槽;200、固定装置;300、固定机构;310、承接板;311、连接槽;320、固定框;330、固定板;340、弹性板;350、弹性组件;360、抵触弹簧;370、抵触板;400、滑移组件;410、配合齿轮;420、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移印机,包括工作台面(100),所述工作台面(100)的一侧上横向开设有若干条固定槽(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100)上设置有固定装置(200),所述固定装置(200)包括用于固定承印物的固定机构(300)和将固定机构(300)固定在工作台面(100)上的限位机构(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00)包括承接板(310)和两个固定框(320),所述承接板(31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00)上,所述固定框(320)通过滑移组件(400)设置在承接板(310)远离工作台面(100)的一侧上,且所述固定框(320)朝向承接板(310)几何中心处的一侧开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400)包括配合齿轮(410),伸缩杆(430)和连接杆(420),所述配合齿轮(410)的相对两侧上均设置有转动杆(440),两根转动杆(440)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槽(110)的槽底上和承接板(310)靠近工作台面(100)的一侧的几何中心处,所述伸缩杆(430)设置在承接板(310)靠近工作台面(100)的一侧上且伸缩杆(430)的一端与配合齿轮(410)相啮合,所述承接板(310)上开设有供连接杆(420)嵌入的连接槽(311),所述连接杆(42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伸缩杆(430)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和固定框(320)远离承接板(310)几何中心处的一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30)包括固定杆(450)、滑移杆(460)和拉杆(470),所述固定杆(45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面(100)上,所述固定杆(450)靠近承接板(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越夏文林雷祖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和油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