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818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6
一种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该装置与可缠绕的光杆或抽油杆一起使用,使液体举升装置的冲程可达到60米以上。包括筒管柱总成和多柱塞总成,所述筒管柱总成包括下双壁缸筒、上双壁缸筒和位于下双壁缸筒和上双壁缸筒之间的中间油管,下双壁缸筒与中间油管、中间油管与上双壁缸筒之间分别通过油管接箍连接;所述多柱塞总成包括由上至下布置的尺寸一致的多级柱塞,其中最上面的第一级柱塞上端设有与抽油杆匹配的内螺纹,第一级柱塞下端、其余柱塞上下两端结构完全相同并分别设有可径向旋转的活动凡尔座和可轴向摆动的旋转接头;二个相邻的柱塞之间利用其上的旋转接头连接柱塞连杆,下双壁缸筒、中间油管和上双壁缸筒以及各级柱塞长度相同。及各级柱塞长度相同。及各级柱塞长度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国内采油厂使用的泵筒最长为9米多,国外也不超过13米,加之受有杆抽油机结构限制,有杆抽油机的冲程一般为6-8m。受冲程限制,在遇到深井、低渗透井、稠油井和含气井的场合,有杆抽油机就不适用了。
[0003]目前国内已有各式各样的可缠绕的光杆或抽油杆投入使用,所配套的长冲程抽油泵是将多级泵筒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对泵筒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而且现场组装也很麻烦,难以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该装置与可缠绕的光杆或抽油杆一起使用,使液体举升装置的冲程可达到60米以上,打破现有有杆式抽油泵最长冲程仅为9米的局限,克服有杆式抽油泵冲程受限,不适宜低产油井、深井、稠油井的缺陷。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其特殊之处是:包括筒管柱总成以及位于下油管和筒管柱总成内的多柱塞总成,所述筒管柱总成包括下双壁缸筒、上双壁缸筒和位于下双壁缸筒和上双壁缸筒之间的中间油管,下双壁缸筒与中间油管、中间油管与上双壁缸筒之间分别通过油管接箍连接;
[0006]所述多柱塞总成包括由上至下布置的尺寸一致的多级柱塞,其中最上面的第一级柱塞上端设有与抽油杆匹配的内螺纹,第一级柱塞下端、其余柱塞上下两端结构完全相同并分别设有可径向旋转的活动凡尔座和可轴向摆动的旋转接头;二个相邻的柱塞之间利用其上的旋转接头连接柱塞连杆,实现柱塞连杆的径向和轴向浮动,下双壁缸筒、中间油管和上双壁缸筒以及各级柱塞长度相同,当抽油上行程过程中第一级柱塞顶面位于与上双壁缸筒的下端口时,与第一级柱塞相邻的第二极柱塞顶面位于下双壁下缸筒的上端口,与第二极柱塞相邻的第三级柱塞顶面位于双壁下缸筒的下端口。
[0007]所述活动凡尔座表面设有环形凹槽,在柱塞表面圆周方向均布多个通孔并安装旋转销钉,所述旋转销钉插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实现活动凡尔座径向旋转并承受轴向拉力。
[0008]所述活动凡尔座和旋转接头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彼此对应的径向销孔,在所述径向销孔内插装销轴,通过径向销轴将活动凡尔座和旋转接头连接在一起。
[0009]所述柱塞连杆与对应的柱塞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油井的具体情况增减下级柱塞,从而改变冲程的长度,实现长冲程,冲程长度可达六十米以上,能够满足深井和超深井的液体举升。在加大冲程时只有两个柱塞在上下缸筒内工作,不需要抽油机增加动力。为使各级柱塞顺利进入缸筒内,各级柱塞之间采用轴向和径向浮动柱塞连杆连接,与多缸筒长冲程和多缸筒
多柱塞相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阻力小,缩短了耐磨段行程,提高了柱塞的使用寿命,漏失率小,泵效高,适用于深井、低渗透井、稠油井和含气井抽油作业。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筒管柱总成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多柱塞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现场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抽油上行程第一级柱塞进入上双壁缸筒瞬间位置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抽油上行程第二级柱塞进入上双壁缸筒瞬间位置示意图。
[0016]图中:1.抽油杆,2.上双壁缸筒,3.下双壁缸筒,4.销轴稳钉,5,凡尔球,6.凡尔球罩,7.凡尔球座,A1.下油管,A2.中间油管,A3.上油管,B.油管接箍,C.柱塞连杆,D.活动凡尔球,E1.第一级柱塞,E2.第一级柱塞,E3.第一级柱塞,E4.第一级柱塞,E5.第一级柱塞,E6.第一级柱塞,F.活动旋转凡尔座,G.旋转销钉,H.销轴,K.旋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包括筒管柱总成以及位于筒管柱总成内的多柱塞总成。
[0018]如图1所示,所述筒管柱总成包括下双壁缸筒3、上双壁缸筒2和位于下双壁缸筒3和上双壁缸筒2之间的中间油管A2,下双壁缸筒3与中间油管A2、中间油管A2与上双壁缸筒2之间分别通过油管接箍B连接,通过双壁缸筒可以防止深井高压时缸筒变形。图1中L1为筒管柱总成断面连接标记。
[0019]如图2所示,图2中Z1和Z2为多柱塞总成断面标记。所述多柱塞总成包括由上至下布置的尺寸一致的多级柱塞,本实施例以6级为例,按照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极柱塞E1~第六级柱塞E6,第一级柱塞E1上端设有与抽油杆匹配的内螺纹,第一级柱塞E1下端、第二级柱塞E2~第六级柱塞E6上下两端结构完全相同并分别设有可径向旋转的活动凡尔座F和可轴向摆动的旋转接头K,活动凡尔座F表面设有环形凹槽F1,在柱塞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多个通孔并安装旋转销钉G,所述旋转销钉G插入所述环形凹槽F1内,实现活动凡尔座F径向旋转并承受轴向拉力;活动凡尔座F和旋转接头K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彼此对应的径向销孔,在所述径向销孔内插装销轴H,通过销轴H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二个相邻的柱塞之间利用其上的旋转接头K通过螺纹连接柱塞连杆C,在旋转销钉G和销轴H的作用下实现柱塞连杆C的径向和轴向浮动。下双壁缸筒3、中间油管A2和上双壁缸筒2以及各级柱塞长度相同,当抽油上行程过程中第一级柱塞E1顶面位于与上双壁缸筒2的下端口时,第二级柱塞E2顶面位于下双壁下缸筒3的上端口,第三级柱塞E3顶面位于双壁下缸筒3的下端口。
[0020]现场安装时,如图3所示,将下油管总成下入油井中,所述下油管总成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凡尔阀总成、五根串联的下油管A1,凡尔阀总成包括固定凡尔球罩6,固定凡尔球罩6内腔装有固定凡尔球5,固定凡尔球座7与固定凡尔球罩6螺纹连接;然后下入筒管柱总成并连接上油管A3,上油管A3、下油管A1与中间油管A2规格和尺寸一致。将多柱塞总成逐级下入上油管A3、井中筒管柱总成和下油管总成;最后将第一级柱塞E1上端与井口抽油杆通过螺纹连接。图3中L2为下油管总成断面标记。
[0021]当抽油机上行抽油时,如图4所示,第一级柱塞E1首先进入上双壁2缸筒下端口同时第二级柱塞E2由下双壁缸筒3的上端口出去、第三级柱塞E3进入下双壁缸筒3的下端口,带动液面向上举升;如图5所示,当第一级柱塞E1从上双壁缸筒2上端口出去时,第二级柱塞E2进入上双壁缸筒2的下端口,第三级柱塞E3由下双壁缸筒3的上端口出去,继续向上举升液面;以此类推,下级柱塞按此顺序依次进入和出去对应的缸筒,抽油机往复冲程过程中,缸筒内始终有对应的柱塞运动,大大的增加了抽吸冲程以及举升效率。
[002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缸筒多柱塞深井液体举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筒管柱总成以及位于下油管和筒管柱总成内的多柱塞总成,所述筒管柱总成包括下双壁缸筒、上双壁缸筒和位于下双壁缸筒和上双壁缸筒之间的中间油管,下双壁缸筒与中间油管、中间油管与上双壁缸筒之间分别通过油管接箍连接;所述多柱塞总成包括由上至下布置的尺寸一致的多级柱塞,其中最上面的第一级柱塞上端设有与抽油杆匹配的内螺纹,第一级柱塞下端、其余柱塞上下两端结构完全相同并分别设有可径向旋转的活动凡尔座和可轴向摆动的旋转接头;二个相邻的柱塞之间利用其上的旋转接头连接柱塞连杆,实现柱塞连杆的径向和轴向浮动;下双壁缸筒、中间油管和上双壁缸筒以及各级柱塞长度相同,当抽油上行程过程中第一级柱塞顶面位于与上双壁缸筒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谢剑晨喻波薛勇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天威锦州石油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