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调节阀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04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调节阀调节器,包括壳体、调压旋钮、调压弹簧、调压膜片、调压柱和复位弹簧,所述壳体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均压室和中间腔,两侧分别设有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中间腔通过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进气腔和出气腔连通,所述均压室通过均压孔和泄压孔分别与出气腔和泄压管连通;所述调压柱穿过均压室与中间腔之间的通孔,调压柱下端扩展为挡盘并与进气孔对应,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中间腔底板与调压柱之间;所述调压旋钮通过螺纹与均压室的侧壁连接并通过调压弹簧将调压膜片压向均压室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手动操作方式来控制气动调节阀,不受停电影响,也很好地解决了气动调节阀的机旁操作问题,消除了事故隐患,保了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保了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保了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调节阀调节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方便地调节气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的装置,属于阀门


技术介绍

[0002]气动调节阀在工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所有气动调节阀通过仪表气源的压力大小来调节阀门开度,而仪表气源压力均采用阀门定位器控制。这种控制装置存在的缺点是操作员只能在远程通过电信号来调节仪表气源压力,最终控制阀门开度,无法在机旁通过仪表气源操作阀门,若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停电事故,阀门定位器失去电信号,则气动调节阀会回到初始阀位,无法动作,不仅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在机旁控制阀门开度的气动调节阀调节器,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气动调节阀调节器,构成中包括壳体、调压旋钮、调压弹簧、调压膜片、调压柱和复位弹簧,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均压室和中间腔,两侧分别设有与仪表气源连接的进气腔和与气动调节阀连接的出气腔,所述中间腔通过其顶部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进气腔和出气腔连通,所述均压室通过其底部的均压孔和侧壁上的泄压孔分别与出气腔和泄压管连通;所述调压柱穿过均压室与中间腔之间的通孔,调压柱下端扩展为挡盘并与中间腔顶部的进气孔相对应,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中间腔的底板与调压柱之间;所述调压旋钮通过螺纹与均压室的侧壁连接并通过调压弹簧将调压膜片压向均压室底部。
[0006]上述气动调节阀调节器,所述调压膜片的外缘设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与均压室的侧壁滑动接触。
[0007]上述气动调节阀调节器,所述均压室的顶部设有环形顶盖,所述环形顶盖套在调压旋钮的上端并通过螺纹与均压室的侧壁连接。
[0008]上述气动调节阀调节器,所述中间腔的底板通过螺纹与中间腔的侧壁连接。
[0009]上述气动调节阀调节器,所述调压柱下端挡盘的下部设有与复位弹簧相对应的环形限位台。
[0010]上述气动调节阀调节器,所述调压旋钮的下部设有与调压弹簧相对应的环形限位台。
[0011]本技术采用手动操作方式来控制气动调节阀,不受停电影响,也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气动调节阀的机旁操作问题,从而消除了事故隐患,保了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与气动调节阀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外形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初始位置时的状态;
[0017]图5是本技术开启气动调节阀时的状态;
[0018]图6是本技术开启气动调节阀后达到的稳定状态;
[0019]图7是本技术关闭气动调节阀时的状态;
[0020]图8是本技术关闭气动调节阀后达到的稳定状态。
[0021]图中各标号为:1.气动调节阀调节器,2.泄压管,3.仪表气源,4.气动调节阀,1-1.环形顶盖,1-2.调压旋钮,1-3.调压弹簧,1-4.调压膜片,1-5.均压孔,1-6.壳体,1-7.泄压孔,1-8.出气腔,1-9.出气孔,1-10.调压柱,1-11.复位弹簧,1-12.底板,1-13.中间腔,1-14.进气孔,1-15.进气腔,1-16.均压室,1-4-1. 橡胶密封圈,1-10-1.挡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看图2和图3,本技术主要包括环形顶盖1-1、调压旋钮1-2、调压弹簧1-3、调压膜片1-4、壳体1-6、调压柱1-10、复位弹簧1-11、底板1-12。壳体1-6设有与仪表气源3相连的进气腔1-15、与气动调节阀4的执行器相连的出气腔1-8和与泄压管2相连的泄压孔1-7,进气腔1-15与出气腔1-8对称设置在壳体1-6两侧,在壳体1-6的上部设有均压室1-16,下部设有中间腔1-13,均压室1-16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调压膜片1-4、调压弹簧1-3和调压旋钮1-2,均压室1-16的上部开口处设有环形顶盖1-1。均压室1-16内空间位于调压膜片1-4以下的部分构成均压腔,环形顶盖1-1与均压室1-16的侧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在中间腔1-13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调压柱1-10和复位弹簧1-11,中间腔1-13的可拆式底板1-12通过螺纹与中间腔1-13的侧壁连接。中间腔1-13与进气腔1-15之间通过进气孔1-14连通,中间腔1-13与出气腔1-8之间通过出气孔1-9连通,出气腔1-8与均压室1-16之间通过均压孔1-5连通。当调压柱1-10上升到最高位置时,其下端的挡盘1-10-1可将进气孔1-14封闭。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参看图4,调节器在初始位置时,调压弹簧1-3未受力,复位弹簧1-11将调压柱1-10顶到最高位置,调压柱1-10下端的挡盘1-10-1将进气孔1-14堵住,来自仪表气源的气体不能通过,气动调节阀未动作。
[0025]参看图5,当利用调节器开启气动调节阀时,手动顺时针旋转调节器的调压旋钮1-2,旋转到所需阀门开度,此时调压旋钮1-2向下压迫调压弹簧1-3,调压弹簧1-3向下压迫调压膜片1-4。调压膜片1-4中心部分为不锈钢板,起传力作用,外缘为橡胶密封圈1-4-1,起密封均压腔的作用。通过调压弹簧1-3的推力,调压膜片1-4向下压迫调压柱1-10,调压柱1-10使复位弹簧1-11压缩,调压柱1-10下端的挡盘1-10-1下降,进气孔1-14开启。进气腔1-15中来自仪表气源的气体通过进气孔1-14进入到中间腔1-13,再通过出气孔1-9进入出气腔1-8,然后送至气动调节阀,调节阀执行器内逐渐升压,阀门逐渐开启。由于出气腔1-8与均压腔通过均压孔1-5连通,因此均压腔逐渐升压,调压膜片1-4逐渐向上移动。
[0026]参看图6,当均压腔内气体对调压膜片1-4的压力等于调压膜片1-4的重力与调压弹簧1-3对调压膜片1-4的压力之和时,复位弹簧1-11恢复到初始长度,调压柱1-10回到初始位置,进气孔1-14被调压柱1-10下端的挡盘1-10-1封闭。出气腔1-8、均压腔内气压相同并保持恒定,气动调节阀保持在被调节开度。
[0027]参看图7,当利用调节器减小气动调节阀的开度或将其完全关闭时,手动逆时针旋转调节器的调压旋钮1-2,调压旋钮1-2向上移动,使调压弹簧1-3部分卸力或完全卸力,均压腔内气体对调压膜片1-4的压力大于调压膜片1-4的重力与调压弹簧1-3对调压膜片1-4的压力之和,调压膜片1-4向上移动,气动调节阀执行器中的气体经过出气腔1-8及均压腔,通过泄压孔1-7逐渐泄压。
[0028]参看图8,当均压腔内气体对调压膜片1-4的压力减小到等于调压膜片1-4的重力与调压弹簧1-3对调压膜片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调节阀调节器,其特征是,构成中包括壳体(1-6)、调压旋钮(1-2)、调压弹簧(1-3)、调压膜片(1-4)、调压柱(1-10)和复位弹簧(1-11),所述壳体(1-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均压室(1-16)和中间腔(1-13),两侧分别设有与仪表气源(3)连接的进气腔(1-15)和与气动调节阀(4)连接的出气腔(1-8),所述中间腔(1-13)通过其顶部的进气孔(1-14)和出气孔(1-9)分别与进气腔(1-15)和出气腔(1-8)连通,所述均压室(1-16)通过其底部的均压孔(1-5)和侧壁上的泄压孔(1-7)分别与出气腔(1-8)和泄压管(2)连通;所述调压柱(1-10)穿过均压室(1-16)与中间腔(1-13)之间的通孔,调压柱(1-10)下端扩展为挡盘(1-10-1)并与中间腔(1-13)顶部的进气孔(1-14)相对应,所述复位弹簧(1-11)安装在中间腔(1-13)的底板(1-12)与调压柱(1-10)之间;所述调压旋钮(1-2)通过螺纹与均压室(1-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玉双刘典
申请(专利权)人: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