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轮装置、轮履腿行走装置及轮履腿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69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形轮装置,包括支撑架组件和变形机构组件,所述变形机构组件包括变形动力模块,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组件的一侧;所述变形动力模块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致动器、螺旋传动装置和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致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通过所述螺旋传动装置致使所述第一滑动板移动;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形轮装置,可在轮式运动模式和履带式运动模式之间进行快速切换,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形所得机构的构形保持性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轮履腿行走装置及轮履腿机器人,将轮式、履带式、腿式三种运动模式的优势集于一身,载荷能力强、运动速度快、越障水平高。越障水平高。越障水平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轮装置、轮履腿行走装置及轮履腿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变形轮装置、轮履腿行走装置及轮履腿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移动机器人按运动机理和构形形式可分为三种移动机器人,即:轮式机器人、履式机器人和腿式机器人。其中轮式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控制便利的特点,在速度和能耗方面的表现也是现有移动机器人中最好的,但是其不适合复杂多变的环境,越障能力差、通过率低。腿式机器人有着运动灵活,适应性好的特点,但是其机械结构复杂,步态控制困难,速度和能耗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履带式机器人有着较好的越障能力和适应复杂地形的能力,但是存在能耗高、速度及效率较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动灵活、稳定可靠的变形轮装置,还提供一种轮履腿行走装置及轮履腿机器人,将轮式、履式、腿式三种运动模式的优势集于一身,实现速度快、越障能力强、能耗低的目的。
[0004]为了至少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轮装置,包括支撑架组件和变形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机构组件包括变形动力模块,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组件的一侧;所述变形动力模块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致动器、螺旋传动装置和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致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通过所述螺旋传动装置致使所述第一滑动板移动;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安装板,所述第一致动器为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板上,所述电机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连;所述螺旋传动装置包括丝杆和螺母滑块,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螺母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机构组件还包括变形从动模块,所述变形从动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组件的另一侧;所述变形从动模块包括第二固定板、滑轨、滑块和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所述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所述滑块,所述第二滑动板固连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动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多个所述支撑架依次首尾铰接组成圆形;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弧形板,两个弧形板之间通过筋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之间的连接处通过连接轴铰接,分别形成第一铰接处和第三铰接处;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通过短轴一铰接,形成第二铰接处;在所述第三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霄杨磊陈胜玥牛荣罗士超刘思辰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