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核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42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核相装置,包括检测主机,避雷器和计数器,所述主机和从机上均装有电流信号采集模块、相位检测模块、收发模块、相位比较模块、卫星授时模块、显示屏、语音模块和电池模块;线路电流引出至避雷器,避雷器与计数器串联后接地,流检测主机并联在计数器两侧,通过在避雷器接地端采集电流信号,避免了传统的高压一次直接核相装置需作业人员用核相杆直接接触一次高压带电部分,大大降低作业风险,同时也避免了间接二次核相装置需要多次调整系统一次接线、多次操作输变电设备、繁琐、效率低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核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核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核相工作,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后投入运行前,以及输电线路检修完毕、向用户送电前,都必须进行三相电路核相试验,以确保投运的电力设备三相相序一致。
[0003]目前应用的核相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压一次直接核相,即工作人员使用满足电压等级的绝缘杆将两个发射装置分别靠近或接触待投运、正在运行线路的一次带电部分,通过无线发送模块将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器,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具有相位特性的两个信号进行实时比较,以确定被测设备和参照设备的相序、相位是否一致;一种是间接二次核相,即通过在两台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进行参照、测试、对比,来确认电压、相序、相位是否正确。其中,一次核相严重依赖绝缘杆的绝缘强度和制造工艺,雨天、潮湿、污秽、障碍物等复杂工况不能使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二次核相有时要进行运行方式调整,可能造成电网风险,甚至引起电网事件的发生,且需要多部门、多班组协作,工作流程长、效率低。综上分析可知,现有的基于电压相位差值的核相装置存在诸多不足,不满足电力生产工作安全高效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核相装置及方法。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核相装置及方法,包括避雷器A、避雷器B、计数器A、计数器B、检测主机A和检测主机B;参考线路引出的电流流过避雷器 A与计数器A串联后接地,检测主机A并联在计数器A两侧;待核相线路引出的电流流过避雷器B与计数器B串联后接地,检测主机B并联在计数器B两侧;
[0007]所述检测主机包括电流信号采集模块、相位检测模块、收发模块、相位比较模块、卫星授时模块、和电池模块;
[0008]所述电流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避雷器接地端泄漏电流信号;
[0009]所述相位检测模块用于将采集的运行线路电流信号相位和待核相线路的电流信号相位进行同步计算识别;
[0010]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检测主机A和检测主机B之间的相互通讯;
[0011]所述相位比较模块将检测主机测得的运行线路电流信号相位和待核相线路的电流信号相位进行差值计算;
[0012]所述卫星授时模块用于为检测主机A和检测主机B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
[0013]所述电池模块用于给各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电源。
[0014]本技术方案原理:本技术方案在同一标准时间下,通过持续采集参考线路和待核相线路避雷器接地端的对地泄漏电流信号,将两同步电流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利用相位差值大小进行相序判断。在收集电流信号时不受电压高低限制,具有通用性,可对不同电压等级线路进行核相,可避免高压一次核相和二次核相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核相的安全性,同时解决了目前不能对GIS站新建、扩建线路进行核相的难题。
[0015]化锌避雷器利用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使在正常工作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极小(微安或毫安级);当过电压作用时,电阻急剧下降,泄放过电压的能量,达到保护的效果。同时,避雷器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保护性能优越、非线性特性好,无续流,流通量大、耐污性能好等优点。
[0016]传统的高压一次直接核相方法为:同一标准时间下分别测得运行线路1电压U
A1
、U
B1
、 U
C1
和待送电线路2电压U
A2
、U
B2
、U
C2
的相位信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值判断运行线路 1和送电线路2是否同相。
[0017]根据避雷器高压侧电压U、阻性电流Ir和容性电流Ic之间的相位关系可知,运行线路1 和送电线路2避雷器的阻性电流Ir、容性电流Ic和电压U之间的相位差值相等,用公式可描述为:
[0018][0019][0020]式中,为运行线路1和送电线路2的电压相位;为运行线路1和送电线路2避雷器的阻性电流相位;为运行线路1和送电线路2避雷器的容性电流相位。
[0021]因此,可通过同步采集运行线路和送电线路的阻性电流Ir或容性电流Ic的的相位信息进行核相。
[0022]下面进一步分析通过避雷器的总泄漏电流进行线路核相的可行性。运行线路1和送电线路2避雷器的阻性总泄漏电流Ix的相位差值可表述为:
[0023][0024]式中,为运行线路1和送电线路2避雷器的总泄漏电流相位;θ1、θ2为运行线路1和送电线路2避雷器容性电流Ic和总泄漏电流Ix之间的相位夹角。
[0025]实际运行经验表明,阻性电流分量Ir仅占总泄漏电流Ix的10%~20%,根据反正弦公式可计算得到单只避雷器的夹角θ范围为5.7
°
~11.5
°
。因此,在相同相序和同一标准时间下,工况良好的运行线路1采集的避雷器总泄漏电流I
x1
和送电线路2采集的避雷器总泄漏电流的I
x2
的相角差最大可能误差为11.5-5.7=5.8
°
。也就是说,同高压一次直接核相法中的电压相位差相比,总泄漏电流核相法可能引入5.8
°
相位差的不确定因素。然而目前核对相位关系时虽认为电流相位差值不大于30
°
为同相,电流相位差值大于30
°
为异相,但同相时的相位差往往只有2
°
左右。因此,目前核对相位关系的相位差准则适用于本文提出的总泄漏电流核相法。
[0026]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检测主机还包括语音模块,语音模块用于播报核相结果。
[0027]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收发模块的通信误码率小于等于1%,无线传输距离大于等于 100m。
[0028]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检测主机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各相线路电流相位、相位差值和判断结果。
[0029]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卫星授时模块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授时技术,最大误差小于等于100us。
[0030]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电池模块为大容量锂电池组,是由多节锂电池并联而成,持续工作时间大于等于4h。
[0031]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检测主机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按钮。
[0032]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判断核相结果的判定准则为:泄漏电流相位差值小于30
°
为同相,泄漏电流相位差值大于30
°
为异相。
[0033]本方案技术原理:在同一标准时间下,通过持续采集待送电线路和运行线路避雷器接地端的对地泄漏电流信号,将两同步电流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利用相位差值大小进行相序判断;核对相位关系时认为电流相位差值不大于30
°
为同相,电流相位差值大于3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核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器A(1)、避雷器B(4)、计数器A(2)、计数器B(5)、检测主机A(3)和检测主机B(6);参考线路引出的电流流过避雷器A与计数器A串联后接地,检测主机A并联在计数器A两侧;待核相线路引出的电流流过避雷器B(4)与计数器B(5)串联后接地,检测主机B(6)并联在计数器B(5)两侧;所述检测主机包括电流信号采集模块、相位检测模块、收发模块、相位比较模块、卫星授时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电流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避雷器接地端泄漏电流信号;所述相位检测模块用于将采集的运行线路电流信号相位和待核相线路的电流信号相位进行同步计算识别;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检测主机A(3)和检测主机B(6)之间的相互通讯;所述相位比较模块将检测主机测得的运行线路电流信号相位和待核相线路的电流信号相位进行差值计算;所述卫星授时模块用于为检测主机A(3)和检测主机B(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鹏杨红权刘彦琴周波刘鑫唐广瑜蔡川刘君罗杨郭超彭晓娟林岑官萍刘军军胥旭海杨光徐胜华唐定凯刘佳李波罗辑吴德亮陈佳李建秦明何凯贾彦徐勇尤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