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08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包括外罩,成倒扣的管状,底部设有通孔;进气管,一端无缝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外罩内部连通;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设置在外罩的侧面的内壁上;外加压管,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连通;出气杆,成中空圆管状,一端无缝穿过外罩的通孔位于外罩内;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无缝包裹在出气杆的外表面;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位于外罩内,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外表面正对滤清器中心管上的穿孔;内加压管,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对多种型号的滤清器的旁通阀开闭压强进行检测的工装,节约企业成本,可提高检测效率。可提高检测效率。可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滤清器,是指通过滤纸起过滤杂质或者气体的作用的配件。一般是指汽车滤清器,是发动机的配件。按不同过滤功能分为: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油水分离器、液压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等。发动机有空气、机油、燃油三种滤清器,一般称作“三滤”,加上空调滤清器,俗称四滤。
[0003]机油滤清器位于发动机润滑系统中。它的上游是机油泵,下游是发动机中需要润滑的各零部件。其作用是对来自油底壳的机油中有害杂质进行滤除,以洁净的机油供给曲轴、连杆、凸轮轴、增压器、活塞环等运动副,起到润滑、冷却、清洗作用,从而延长这些零部件的寿命。
[0004]机油滤清器的底部都设有旁通阀,这是在设计时,为了考虑到发动机在冷启动机油粘度大或纸滤芯被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时,保证机油能顺利循环回发动机而设计的直接油流通道。当机油在油泵的压力下打开旁通阀时,此时经旁通阀循环回发动机的机油不但得不到纸滤芯的过滤,而且还会将原有已被纸滤芯过滤出来的大颗粒杂质,经旁通阀重新冲回到发动机中,给发动机带来不间断的二次磨损。因此对于旁通阀的开启就必须满足一定的特定的条件,不能出现过早开启也不能出现过晚开启。
[0005]生产完成后的滤清器需要逐一检测或抽检其旁通阀开启压强,但是由于现在的滤清器的型号众多,外形、尺寸均不相同,因此需要对每种型号配备单独的检测工装,这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工人在进行检测的时候也需要适应不同的检测工装,减低检测效率。同样的维修厂因为维修使用的滤清器种类较多,也面临这样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提供一种可以对多种型号的滤清器的旁通阀开闭压强进行检测的工装,节约企业成本,可提高检测效率。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包括,
[0009]外罩,成倒扣的管状,底部设有通孔;
[0010]进气管,一端无缝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外罩内部连通;
[0011]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设置在外罩的侧面的内壁上;
[0012]外加压管,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连通;
[0013]出气杆,成中空圆管状,一端无缝穿过外罩的通孔位于外罩内;
[0014]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无缝包裹在出气杆的外表面;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位于外罩内,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的外表面正对滤清器中心管上的穿孔;
[0015]内加压管,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外加压管、出气杆、内加压管上均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均位于外罩外侧。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挤压变形密封体的横截面包括,
[0018]第一固定部,成漏斗形,第一固定部的底部与外罩的内壁无缝固接;所述外加压管依次穿过外罩的侧壁和第一固定部;
[0019]第一弹性变形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的开口端面无缝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的横截面包括,
[0021]第二固定部,成倒置的C字形,开口指向出气杆的外侧,第二固定部的背部与出气杆的外圆周面无缝固接;所述内加压管依次穿过外罩的侧壁和第二固定部;
[0022]第二弹性变形部,成板形,与第二固定部相互配合成环形;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部的两个端面无缝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外表面涂覆有医用硅胶涂层。
[0024]进一步地,所述内加压管为软管。
[0025]进一步地,所述内加压管上设有螺纹连接头,所述螺纹连接头位于外罩内。
[0026]进一步地,所述外罩上的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出气杆的外表面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0027]还包括,第一卡紧螺帽,外套在出气杆上位于外罩外侧;第二卡紧螺帽,外套在出气杆上位于外罩内侧;所述第一卡紧螺帽和第二卡紧螺帽将出气杆固定在外罩上。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紧螺帽的直径大于自然状态下的内挤压变形密封体的直径。
[002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圈和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外套在出气杆上,位于外罩外侧和第一卡紧螺帽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外套在出气杆上,位于外罩内侧和第二卡紧螺帽之间。
[003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31]本技术通过在滤清器的外壳以及中心管上分别设置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和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实现对滤清器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密封,从而在对滤清器加压时可以保证加压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通过出气杆和进气管模拟机油工作回路,这样就可以对旁通阀的开闭进行检测。
[0032]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33]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34]图1为实施例中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外罩;11.通孔;2.进气管;31.第一固定部;32.第一弹性变形部;4.外加压管;5.出气杆;61.第二固定部;62.第二弹性变形部;7.内加压管;71.螺纹连接头;8.第一卡紧螺帽;9.第二卡紧螺帽;100.第一密封垫圈;101.第二密封垫圈;200.滤清器;201.旁通阀;202.中心管;2021.穿孔;300.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0]实施例:
[004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滤清器200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包括,
[0042]外罩1,成倒扣的管状,底部设有通孔11;
[0043]进气管2,一端无缝穿过外罩1的侧壁,与外罩1内部连通;
[0044]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设置在外罩1的侧面的内壁上;
[0045]外加压管4,穿过外罩1的侧壁与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连通;
[0046]出气杆5,成中空圆管状,一端无缝穿过外罩1的通孔11位于外罩1内;
[0047]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无缝包裹在出气杆5的外表面;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位于外罩1内,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的外表面正对滤清器200中心管202上的穿孔2021;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成倒扣的管状,底部设有通孔;进气管,一端无缝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外罩内部连通;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设置在外罩的侧面的内壁上;外加压管,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外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连通;出气杆,成中空圆管状,一端无缝穿过外罩的通孔位于外罩内;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中空,成环状的无缝包裹在出气杆的外表面;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位于外罩内,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的外表面正对滤清器中心管上的穿孔内加压管,穿过外罩的侧壁与内挤压变形密封体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外加压管、出气杆、内加压管上均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均位于外罩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挤压变形密封体的横截面包括,第一固定部,成漏斗形,第一固定部的底部与外罩的内壁无缝固接;所述外加压管依次穿过外罩的侧壁和第一固定部;第一弹性变形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的开口端面无缝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清器旁通开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挤压变形密封体的横截面包括,第二固定部,成倒置的C字形,开口指向出气杆的外侧,第二固定部的背部与出气杆的外圆周面无缝固接;所述内加压管依次穿过外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源山汽车零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