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738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用于工件的脱模,工件具有内壁以及均凸设于内壁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壁和第二壁,脱模机构包括斜顶块、直顶块以及顶升件,斜顶块和直顶块配合用于成型工件的第一壁、内壁以及第二壁;斜顶块与直顶块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直顶块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道,顶升件与滑道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当开模时,斜顶块能够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且在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后,斜顶块能驱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并使顶升件顶升第一壁,以使工件与直顶块分离。脱模机构简单合理,成本低,且工件脱模便捷可靠。且工件脱模便捷可靠。且工件脱模便捷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利用注塑模具加工工件时,工件与模具的成型部分接触,注塑成型后需要将工件与模具分离。例如,在加工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时,采用注塑模具成型后,需要将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与模具分离,从而取出加工完成的产品。
[0003]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加工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的注塑模具存在如下缺点:
[0004]工件与模具的分离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其能够提高工件与模具分离的便捷性。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脱模机构,用于工件的脱模,工件具有内壁以及均凸设于内壁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壁和第二壁,脱模机构包括:
[0008]斜顶块、直顶块以及顶升件,斜顶块和直顶块配合用于成型工件的第一壁、内壁以及第二壁;斜顶块与直顶块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直顶块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道,顶升件与滑道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0009]当开模时,斜顶块能够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且在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后,斜顶块能驱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并使顶升件顶升第一壁,以使工件与直顶块分离。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远离第二壁的一侧设有第一驱动面,顶升件靠近第二壁的一侧设有第二驱动面,第一驱动面与第二驱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方向不垂直,从而在斜顶块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并与第二壁分离后,第二驱动面与第一驱动面抵持,以带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面以及第二驱动面均与第一方向不垂直。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夹角为30
°-
40
°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远离第二壁的一侧设有滑槽,顶升件与滑槽在第二方向上滑动配合。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设于直顶块上,弹性复位件用于令顶升件产生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壁的运动趋势。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升件的外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滑道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凸部,弹性复位件套设于顶升件外,且位于第一限位凸部和第二限位凸部之间。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直顶块上还设有第三限位凸部,第一限位凸部位于第二限位凸部与第三限位凸部之间,第三限位凸部能够与第二限位凸部抵持,以防止顶升件在远
离第一壁时脱离滑道。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推板、滑套以及导向斜杆,导向斜杆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滑套套设于导向斜杆外且用于与模架固定连接;导向斜杆与斜顶块连接,导向斜杆与推板在第二方向上滑动配合;推板用于带动导向斜杆沿第一方向运动,并在滑套的限位下,导向斜杆沿第二方向远离内壁,从而使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
[00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
[0019]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脱模机构。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模机构,在工件注塑完成后,开启模具,然后驱动斜顶块运动,使斜顶块远离工件的内壁且使斜顶块与工件的第二壁分离。当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后,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未被斜顶块限制。同时,斜顶块与第二壁分离后,斜顶块继续远离内壁,斜顶块与顶升件接触,且带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壁,当顶升件与第一壁接触后,在顶升件的顶升下,工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直顶块运动,由于斜顶块已经与工件的第二壁分离,所以工件在顶升件的顶升下能够顺利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与直顶块分离,使工件与直顶块的接触位置松动,工件与直顶块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便于将工件从直顶块上取下,操作便捷可靠。
[002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脱模机构,能够提高加工好的工件例如智能安检测温门脚套的脱模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脚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0030]图标:
[0031]10-脚套;11-内壁;12-第一壁;13-第二壁;14-第一倒扣;15-第二倒扣;001-脱模机构;100-斜顶块;110-滑槽;111-第一驱动面;200-直顶块;210-滑道;211-第一孔段;212-第二孔段;213-第二限位凸部;220-连杆;300-顶升件;310-第一限位凸部;320-第一端;330-第二端;331-第二驱动面;400-推板;410-条形孔;500-滑套;600-导向斜杆;700-弹性复位件;800-压块;810-固定螺钉;900-侧抽芯滑块;910-斜导柱;920-耐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工件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模机构,用于工件的脱模,所述工件具有内壁以及均凸设于所述内壁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斜顶块、直顶块以及顶升件,所述斜顶块和所述直顶块配合用于成型所述工件的所述第一壁、所述内壁以及所述第二壁;所述斜顶块与所述直顶块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直顶块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顶升件与所述滑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当开模时,所述斜顶块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内壁,且在所述斜顶块与所述第二壁分离后,所述斜顶块能驱动所述顶升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壁,并使所述顶升件顶升所述第一壁,以使所述工件与所述直顶块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块远离所述第二壁的一侧设有第一驱动面,所述顶升件靠近所述第二壁的一侧设有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垂直,从而在所述斜顶块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内壁并与所述第二壁分离后,所述第二驱动面与所述第一驱动面抵持,以带动所述顶升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面以及所述第二驱动面均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面和所述第二驱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30
°-
4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林袁燊喜张森黄曦松赵建刚谢万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