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98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包括:    一对数据线及一对栅极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基板上,其中所述的一对数据线与所述的一对栅极线垂直交错设置而围成一像素区;    一反射电极,设置于所述的像素区的一部分上,并邻近所述的一对栅极线中的一栅极线与所述的一对数据线;以及    一透射电极,设置于所述的反射电极与所述的一对栅极线中的另一栅极线之间的该像素区上,且其与所述的一对数据线之间具有一对预定的空间;    至少一第一绝缘隔离片,设置于所述的一对预定的空间其中之一;以及    一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方并利用所述的绝缘隔离片作为支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板(LCD panel),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隔离片(spacer)结构的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
技术介绍
由于LCD具有轻薄、省电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可携式个人计算机、数字相机、投影机等电子产品上。一般而言,LCD可分为透射式(transmissive)与反射式(reflective)两类。在前者中,背光模块所消耗的电源功率便占了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60~80%左右,因而不利于一些讲求低耗电的便携式产品的应用。再者,其于室外及强光下,显示器的亮度将显得黯淡且对比度很低而无法让使用者看清楚影像。相反地,后者以外界环境光作为光源,因此在上述情形下反而使影像更加清楚,且因无需使用背光模块而可应用于低耗电的便携式产品。然而,反射式显示器较难在高分辨率下达到高对比度及高彩色品质的影像。再者,当外在环境光源不足时,其对比度与亮度将大打折扣,因此若能配合辅助背光源的透射式技术来制作半反射半透射(transflective)液晶显示器,其可同时具有透射式与反射式的优点。目前,此类显示器已成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的优先选择。以下配合图1及图2说明现有技术的半反射半透射液晶显示板,其中图1绘示出现有技术的半反射半透射液晶显示板的上视图,而图2绘示出图1中沿2-2线的剖面示意图。此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100及一第二基板110。其中第一基板100是一矩阵(array)基板,其上包含有多个数据线及多个栅极线,且垂直交错设置而围成多个像素区。此处,为简化图式仅以一对数据线101及一对栅极线103以及由两数据线101及两栅极线103所围成的一像素区(pixel area)102表示。在像素区102上,设置有一薄膜晶体管(TFT)(未绘示出)及一包括透射电极104以及反射电极108的像素电极。其中,透射电极104通常由铟锡氧化物(ITO)所构成,其通常邻近于其中一栅极线103,且其与两数据线101之间各具有一既定距离D1。反射电极104通常由一金属层所构成,其位于像素区102上非透射电极104区域且局部覆盖数据线101与栅极线103。再者,反射电极104下方设置有一具不平坦表面的有机绝缘层106,用以作为像素电极与数据线101与栅极线103的电性隔离。第二基板110是一滤光片(color filter,CF)基板,其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上方。另外,为了支撑第一基板100及一第二基板110,通常会在面向第一基板100的第二基板110表面上形成一柱型光隔离片(photo spacer)109,其对应设置于像素区102上的反射电极108区,用以防止液晶显示器受压时,因两基板100及110之间液晶层(未绘示出)产生波动所造成局部区域的短暂视觉缺陷。遗憾的是,光隔离片109占据了部分的反射电极108区,因而降低透射反射式LCD装置的反射率。再者,反射电极108形成于有机绝缘层106上,若位于数据线101与透射电极104之间的有机绝缘层106具有不平坦表面,反射电极108与数据线101之间的寄生电容会因凹陷处的电容增加而增大,因而扩大旁侧效应(cross-talk effect)。若此处的有机绝缘层106为一平坦表面,虽可降低旁侧效应,却只能使其上方的反射电极108做镜面反射而无法使反射光偏折或扩散至非镜面方向,亦即对反射率没有贡献。另外,有人采用一种将位于数据线101与透射电极104之间的反射电极108及有机绝缘层106去除的透射反射式LCD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相同于图2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然而在去除之后,此处将填入液晶层(未绘示出),其介电常数(约6以上)大于有机绝缘层(约2~4之间)。同样地,透射电极104与数据线101之间会因高介电常数的液晶层而产生较大的寄生电容。为了降低上述寄生电容所造成的旁侧效应,此处透射电极104与数据线101之间的距离D2需大于图2的D1。亦即,需缩小透射电极104的面积,因而降低透射反射式LCD装置的透射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该显示板通过改变用以支撑上下基板的隔离片的设置位置,以提高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的反射率及透射率。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该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对绝缘隔离片、以及一第二基板。其中,第一基板包括一对数据线及一对栅极线、一反射电极、以及一透射电极。两数据线及两栅极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垂直交错设置而围成一像素区。反射电极设置于部分的像素区上,并邻近两栅极线的一栅极线与两数据线。透射电极设置于反射电极与两栅极线的另一栅极线之间的像素区上,且其与两数据线之间具有一对预定的空间。两绝缘隔离片则对应地设置于两预定的空间。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方并利用两绝缘隔离片作为支撑。上述反射电极可由铝金属或银金属所构成且透射电极可由铟锡氧化物(ITO)所构成。再者,绝缘隔离片由光阻材料所组成且其介电常数在2到6的范围。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半反射半透射液晶显示板的上视图。图2是显示图1中沿2-2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显示另一现有技术的半反射半透射液晶显示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绘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反射半透射液晶显示板的上视图。图5是绘示出图4中沿5-5线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100~第一基板;101~数据线;102~像素区,103~栅极线;104~透射电极;106~有机绝缘层;108~反射电极;109~光隔离片;110~第二基板;D1、D2~透射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200~第一基板;201~数据线;202~像素区,203~栅极线;204~透射电极;208~反射电极;209~光隔离片;210~第二基板;D~透射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距离。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配合4和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其中,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反射半透射液晶显示板的上视图,而图5是绘示出图4中沿5-5线的剖面示意图。此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200、至少一绝缘隔离片209、及一第二基板210。第一基板200例如是一矩阵基板,其上设置有多个数据线及多个栅极线。这些数据线与栅极线垂直交错设置而围成多个像素区。再者,每一像素区上具有电性连接至两者的薄膜晶体管。此处,为简化附图,仅以一对数据线201及一对栅极线203以及由两数据线201及两栅极线203所围成一像素区202表示。在像素区202上,设置有一电性连接至一数据线201与一栅极线203的薄膜晶体管(未绘示出)及一像素电极。此处,像素电极由一透射电极204及一反射电极208所构成。其中,反射电极208,例如由一铝金属或银金属所构成,其设置于部分的像素区202上,并邻近两数据线201以及两栅极线203其中之一。再者,反射电极208可与邻近的两数据线201及一栅极线203部分重迭。另外,在反射电极208与其下方第一基板200之间的像素区202上,设置有一绝缘层(未绘示出),例如由有机材料所构成且其介电常数约在3到4的范围。此处,绝缘层可经由蚀刻及热处理而形成不平坦的表面,除了作为像素电极与数据线20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明蔡晴宇刘品妙林敬桓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