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97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灯座,形成有一容置槽;    一光源,以成一固定角度置放的方式,配置于该灯座上;以及    一光学组件,配置于该灯座上并位于该光源的上方,该光学组件的一端可接收到该光源的光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大视角与均匀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2)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具体积薄、重量轻以及低电磁辐射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地使用。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液晶显示器的功用及效能一直在创新与增进。其中,广视角的液晶显示器为众多改革发展方向之一,而平面光源的使用,更使得液晶显示器具有色彩多、亮度高、发光面均匀、色彩柔和与容易操控等特点。一般的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以一具有多个平面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图1A是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俯视图,而图1B是图1A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对于传统配置有平面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 backlight module)100而言,直下式背光模块100包括有一灯座110、一光学组件150以及多个光源160。多个光源160是冷阴极平面荧光灯(Cold Cathode Flat Fluorescent Lamp,CCFFL),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平面光源。灯座110具有一容置槽,而多个光源160是配置于容置槽120中,且每一冷阴极平面荧光灯彼此相邻排列。光学组件150是配置于灯座110上,其中,光学组件150包含有使光线均匀扩散的扩散板(diffuser)以及使光线聚集的集光组件等。集光组件例如是一增光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或一双增光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由于冷阴极平面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平面式微碳电极发射出电子,促使气体分子游离成为等离子体(plasma)状态产生紫外线,进而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当光线自光源160发散至光学组件150时,光线皆以一垂直于容置槽120底面的角度发散,如图1B所示。这样位于光学组件150的两端区域140便无法有均匀且充足的的光线入射,故于光学组件150的两端区域140中也无均匀且充足的的光线能被均匀地扩散并导引至显示面板,使得显示面板的光度不均,故对于大视角的显示器而言,边缘亮度的不足影响到显示面板整体画素的亮度及视角表现,造成显像品质不佳。(3)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以期改善大视角显示器运用时面板边缘亮度不足的问题,使显示面板的亮度及视角一致,并增进显像品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灯座、光学组件与光源。灯座,具有一容置槽,而光源以成一固定角度置放的方式配置于灯座上。光学组件配置于灯座上,并位于光源的上方。容置槽上还设置一间隔材,用以承载光源,间隔材的表面为一斜面,使光源得以依据斜面的角度,以固定角度的方式置放于灯座上,使得光学组件的一端可接收到光源的光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再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灯座、光学组件、第一平面光源与第二平面光源。灯座具有容置槽,且容置槽的槽底的两端上分别具有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第一平面光源及第二平面光源,是分别配置于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上。光学组件是配置于灯座上,并位于第一平面光源及第二平面光源的上方,且光学组件的两端可接收到第一平面光源及第二平面光源的光线。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4)附图说明图1A是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3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3B与图3C是灯座其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5)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改进直下式背光模块中灯座的结构,使得平面光源所发射的光线得以发散至大视角显示器的边缘,以克服传统上大视角显示器边缘亮度不足的现象,以提供显示面板大而均匀的面性光源,使得显示面板上整体像素的亮度表现及视角一致,提高显示面板的均齐度并增进显示器的显像品质。在此举出二实施例,下面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其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直下式背光模块200,可设置于液晶显示器中,且直下式背光模块200至少包括灯座210、间隔材230a与230b、光学组件250及光源260a与260b。灯座210形成有一容置槽220,且于容置槽220上设置有间隔材230a与230b。间隔材230a与230b较佳地被设置于容置槽220的两侧,用以分别承载光源260a与260b。光学组件250则配置于灯座210上方,并位于光源260a与260b的上方。由于间隔材230a与230b具有一斜面表面,使得当光源260a与260b分别置放于间隔材230a与230b上时,光源260a与260b得以成一固定角度A的方式,配置于灯座210上。光源260a与260b可分别依据间隔材230a与230b的斜面的倾斜角度来作调整,较佳地将光源260a与260b所发射的光线分别投射至光学组件250的两端区域240中。当光源260a与260b以成固定角度A的方式,置放于灯座210上时,光学组件250的两端区域240可分别接收到光源260a与260b的光线。这样,可获得较大视角与较均匀的面光源。再藉由光学组件250的扩散与集光作用,使得光线得以均匀分散并被导引至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上,就可克服已有大视角显示器运用时的边缘亮度不足的问题,还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及视角趋于一致,并可增进显像品质。在此,显示面板例如是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其中,光源260a与260b例如是平面光源,较佳地以冷阴极平面荧光灯(Cold Cathode Flat Fluorescent Lamp,CCFFL)构成,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光源。而光学组件250包含有使光线均匀扩散的扩散板(diffuser)以及使光线聚集的集光组件等。集光组件例如是一增光膜(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BEF)或一双增光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3A,其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在图3A中,直下式背光模块300,可设置于液晶显示器中,且直下式背光模块300至少包括灯座310、光学组件350以及光源360a及光源360b。灯座310形成有一容置槽320,且容置槽320的槽底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斜面330a及斜面330b,而光源360a与360b是分别置于斜面330a及斜面330b上,使光源360a与360b得以分别成一固定角度A的方式,配置于灯座310上。光学组件350则配置于灯座310上方,并位于光源360a与360b的上方。依据斜面330a及斜面330b的倾斜角度的不同,光源360a与360b配置于灯座310上的角度也随之改变。光源360a与360b是可分别依据斜面330a及斜面330b的倾斜角度来作调整,较佳地将光源360a与360b所发射的光线分别投射至光学组件350的两端区域340中。当光源360a与360b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宜轩林怡君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