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85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用以减少当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混光距离,其藉由设置一导光板于发光二极管周围,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可在短距离均匀地混光,摆脱传统的混光设计的羁绊,进而缩小背光模块的体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一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框架中形成一容置空间,且电路板即设置于此容置空间内。这些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电连接,并凸设于电路板上。导光板设置于电路板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此开口用以容置这些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缩短混光距离的混光装置及其应用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目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上的背光模块的主要光源之一,属于低功率的自发性光源。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至少包括有红光(R)、绿光(G)、蓝光(B)及白光等。其中,由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色彩饱和度不佳,一般会采用红光、绿光、及蓝光等颜色来进行混色,以得到混色优选的白光。此外,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光寿命长、体积小及用电省等优点,使得发光二极管很适合被制成阵列式元件,例如以R、G及B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的阵列式光源。请参照图1,其绘示乃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在图1中,液晶显示器100至少包括一背光模块108及一液晶显示面板110。背光模块108包括一电路板102、多个发光二极管104及扩散片106。这些发光二极管104包括多个R、G及B发光二极管,并形成一阵列式光源配置于电路板102上。扩散片106配置于这些发光二极管104的上方,且发光二极管104所提供的光源,如红光、绿光及蓝光,经过扩散片106的扩散作用后将被混合成白光,以射向液晶显示面板110。然而,此种混光机制需要较大的混光距离,即发光二极管104及扩散片106之间的距离要足够大,方可达到均匀的混光效果。背光模块108的体积势必随着混光距离的变长而增加,有背于今日轻薄短小的液晶显示器的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用以减少当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混光距离,其藉由设置一导光板于发光二极管周围,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可在短距离均匀地混光,摆脱传统的混光设计的羁绊,进而缩小背光模块的体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一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此框架中形成一容置空间,且电路板即设置于此容置空间内。这些发光二极管凸设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导光板设置于电路板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此开口用以容置这些发光二极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提出一种混光装置,该混光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电连接,且凸设于电路板上。导光板设置于电路板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此开口用以容置凸设于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绘示乃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2A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俯视图。图2B乃沿着图2A中的剖面线2B-2B’所视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剖面图。图3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侧视图。图4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扩散结构的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俯视图。图6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俯视图。简单符号说明100液晶显示器102、202电路板104、204发光二极管106扩散板108、200、300、500、600背光模块110液晶显示面板201混光装置 204a光源组206反射材料206a通口208、502、602、604、606导光板210开口212框架212a容置空间302扩散结构3021扩散平板3022圆柱形扩散柱3023凸形扩散柱3024凹形扩散柱3025扩散球304光学薄膜504沟槽608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俯视图,图2B乃沿着图2A中的剖面线2B-2B’所视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剖面图。背光模块200包括一混光装置201及一框架212。框架212中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12a,此容置空间由框架底板及框架侧板所围成,混光装置201即设置于容置空间212a内。混光装置201至少包括一电路板202、多个发光二极管204及导光板208。这些发光二极管204与电路板202电连接,并凸设于电路板202上,发光二极管204用以提供背光模块200所需要的光线。其中,这些发光二极管204例如是侧面发光型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等。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204将以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为例来做混光说明。导光板208配置于电路板202之上,并且导光板208具有至少一开口210,此开口210用以容置凸设的发光二极管204。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8上具有多个开口210,各开口210容纳有一发光二极管204。另外,混光装置201还包括一反射材料206,反射材料206以粘贴或涂覆的方式配置于电路板202上,并形成至少一通口206a,以供这些发光二极管204的发光面凸设出反射材料206。此外,框架212中的框架侧板的内壁上也可设置其它反射材料,并且框架侧板倾斜有一预定角度。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涂覆或粘贴于框架侧板上的反射材料所反射的光线得以朝向导光板208的上方前进,并与从导光板208射出的光线再次进行混光。发光二极管204所提供的红光、绿光或蓝光经由开口210的内壁入射至导光板208中,然后,搭配反射材料206的反光作用,导光板208将这些光线均匀地混光成白光并发射至导光板208的上方,如图2B所示。由于导光板208可以将RGB混成白光,即部分的混光过程已经于导光板208内完成,大大地缩减发光二极管204至其上方的光学薄膜(如扩散板)之间的混光距离,并且缩小背光模块的体积,相当符合现今液晶显示器走向轻薄短小的趋势要求。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例如,导光板208的材料可为压克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此外,反射材料206也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是涂覆于电路板202上的反射层、涂覆于导光板208下的反射层或配置于电路板202与导光板208之间的反射板。再者,反射材料206也可以是由数片反射板组成而达到相同的反射功能。反射板206的材料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3,其绘示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所绘示的侧视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0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模块300还包括至少一扩散结构302及一光学薄膜304。至于其它相同构件则沿用相同标号,并在此不再赘述。扩散结构302以封住开口210的方式设置于导光板208上,并位于发光二极管204的上方。扩散结构302将发光二极管204的上方的光线扩散开来,避免局部亮带的产生,以增加整体的混光效果。光学薄膜304用以接收来自导光板208及框架212侧壁上的反射材料的光线,并进行进一步的扩散及混光。如此一来,在缩小混光距离(即发光二极管204及光学薄膜304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混光,更能比传统的混光设计获得更佳的混光效果。扩散结构302的材料可以是例如为压克力(PMMA)或聚碳酸脂(PC),光学薄膜304选自于扩散板、棱镜片及增光片所组成的族群中任意组合。反射材料也可有多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当中形成一容置空间;一电路板,设置于该框架的该容置空间内;多个发光二极管,与该电路板电连接,且凸设于该电路板上;以及一导光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用以容置该些 发光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信宏吴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