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以及其可拆卸式光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11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器及其可拆卸式光源结构,该光源结构包括一灯管、一电极、一第一结合件、一导线与一第二结合件。其中,电极连结于灯管,第一结合件包括一第一面。第二结合件包括一第二面,通过第二面和第一面的互相接触,使导线电连接于灯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拆卸式光源结构的可提高灯管与该导线之间的接合强度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图1A是显示公知液晶显示器1的外部立体图,图1B是表示根据图1A的显示器结构1的平面图,图1C是表示根据图1B中的虚线区域IC中的灯管14与导线16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如第1A、1B图所示,液晶显示器结构1包括有一壳体10、一面板(panel)12、一灯管(光源)14、一电极18及导线(wire)16,面板12与灯管14共同设置于壳体10的中。参阅图1C,电极18设置在灯管14内,并局部突出于灯管14外,电极18电连接于导线16,并且通过烙铁(未显示)沾附焊锡15后,将电极18与导线16相连接。然而,以焊锡连接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在焊锡过程中,需使用烙铁等额外的工具以连接电极18与导线16,因此制造成本较高。再者,以烙铁的焊接方式需要特殊技术训练,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完成,因此工人技术程度成为一品质好坏的主要因素。若是工人的焊接技术不够纯熟,容易造成假性焊接或冷焊现象,需使用X-光检测焊接部位,否则不易判别是否为虚焊接。因此,较难确实掌握电极18与导线16的连接稳定性。由于灯管14本身的壁厚较薄,在烙铁的高温下,热会直接传递到靠近电极的灯管14部位上,时间若过长,容易因高温而造成玻璃龟裂或破裂,而导致灯管(CCFL)漏气。另外,由于电极18与导线16以焊锡方式连接,若是在具有多个灯管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中,某一灯管发生问题时,无法轻易拆卸灯管与导线,因此有加工不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式光源结构的显示器,其可稳固连接灯管上的电极与导线,不会造成灯管破裂问题,且加工容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式光源结构,无需其它辅助工具,不需特殊技巧,提供灯管上的电极与导线稳固可靠的连接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式光源结构的显示器,其包括一灯管、一电极、一第一结合件、一导线与一第二结合件。其中,电极连结于灯管,第一结合件包括一第一面。第二结合件包括一第二面,通过第二面和第一面的互相接触,使导线电连接于灯管。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面为一螺纹面,第一结合件还包括一凹槽,第一面形成在凹槽内,第二结合件为一突出部,卡合于凹槽中。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面为一螺纹面,第二结合件还包括一凹槽,该第二面形成在该凹槽内,该第一结合件为一突出部,卡合于该凹槽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绝缘组件,绝缘组件包覆第一结合件。绝缘组件是由硅胶所制成。此外,绝缘组件包覆第二结合件。又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式光源结构的显示器,包括一壳体、一光源、一电极、一第一结合件、一导线以及一第二结合件。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电极与光源相连接。第一结合件固定连接于电极上。导线突出于壳体。第二结合件固定连接于导线,第二结合件以可拆卸方式电连接于第一结合件,进而连接灯管与导线。又,第一结合件为螺丝或一具有内螺纹的螺帽。又,第二结合件为一螺丝、一具有内螺纹的套筒或一具有内螺纹的螺帽;当第一结合件为螺丝,第二结合件为具有内螺纹的套筒或具有内螺纹的螺帽;当第一结合件为具有内螺纹的螺帽,该第二结合件为螺丝。又,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绝缘组件,绝缘组件包覆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绝缘组件是由硅胶所制成。又,电极与第一结合件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又,电极与第一结合件以压接方式固定连接。又,电极与第一结合件以一体成型方式形成。又,导线与第二结合件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又,导线与第二结合件以压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显示公知液晶显示器1的外部立体图;图1B是表示根据图1A的显示器结构的平面图;图1C是表示根据图1B中的虚线区域IC中的灯管与导线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外部立体图;图2B是表示根据图2A中的虚线区域IC中的灯管与导线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3A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灯管与导线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以及图3B是显示第二实施例的灯管与导线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液晶显示器10~壳体12~面板14~灯管16~导线18~电极2~液晶显示器20~壳体22~面板23、23′~第一结合件230′~凹槽231~第一面231′~螺纹面24、24′~灯管 25、25′~第二结合件250~凹槽251~第二面251′~螺纹面26~导线28、28′~电极29、29′~绝缘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2的外部立体图,图2B是表示根据图2A中的虚线区域IIB中的灯管24与导线26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应注意的是,图上仅显示一灯管24为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灯管24与导线26的数量。如图2A所示,显示器2包括有一壳体20、一面板22、一灯管(光源)24、一电极28、导线26、一第一结合件23及一第二结合件25,面板12与灯管14共同设置于壳体10的中,其中,灯管24、电极28与导线26构成一可拆卸式光源结构,如图2B所示。第一结合件23固定连接于电极28上,而第二结合件25固定连接于导线26。电极28与灯管24电连接,导线26突出于壳体20,由于第二结合件25位于导线26的一端,通过第一结合件23与第二结合件25的接合,进而使灯管24与导线26相电连接,以提供电源至灯管24。图3A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灯管24与导线26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23为螺丝,具有一第一面231为螺纹面。第二结合件25具有一凹槽250,凹槽250的内面为一第二面251,第二面251为螺纹面,也即,第二结合件25为一具有内螺纹的套筒或一具有内螺纹251的螺帽。一绝缘组件29包覆于第一结合件23、第二结合件25之上。绝缘组件29可以由硅胶所制成,以防止漏电。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定第一结合件23与第二结合件25的形状,也即,第一结合件23与第二结合件25是可为互相搭配的卡合结构。以下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灯管24与导线26的连接方法。在进入组装灯24与导线26的步骤之前,首先将电极28搭接于第一结合件23,而电极28与第一结合件23以焊接或压接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电极28与第一结合件23也可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完成。再者,导线26与第二结合件25以焊接、压接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当导线26与第二结合件25连接之后,将绝缘组件29包覆于第一结合件23、第二结合件25之上,以防止漏电。由于第一结合件23为螺丝,第二结合件25为具有内螺纹的螺帽,将具有第一结合件23的电极28与具有第二结合件25的导线26以旋转方式套接在一起,可使光源24与导线26稳固连接,且容易拆卸。(第二实施例)图3B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灯管24与导线26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份将不再赘述,而其不同点在于第一结合件23′具有一凹槽230′,凹槽230′具有一螺纹面231′,换言之,第一结合件23′是如同为一具有内螺纹的螺帽。第二结合件25′为一突出部,具有一螺纹面251′,也即,第二结合件25′为一螺丝。绝缘组件29′是包覆于第二结合件25′之上。绝缘组件29′可以是由硅胶或其它材料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式光源结构,包括:一灯管;一电极,该电极连结于该灯管;一第一结合件,该第一结合件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一结合件上的第一面;一导线;以及一第二结合件,该第二结合件包括一第二面,该第二面形成于该第二结 合件上,通过该第二面和该第一面的互相接触,使该导线连接于该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开玙刘丞佑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