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组件和具有光学片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02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扭曲角为±10度的液晶层。上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之上,并且包括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主轴成47±10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上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与上偏光片之间,且包括260±10nm的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66±10度的角度形成上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上λ/4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和上λ/2延迟薄膜之间,且包括140±10nm的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111±10度的角度形成上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因此,优化了光学薄膜组件的光学状态,从而改善了图象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片组件和具有这种光学片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优化光学状态的光学片组件,以及具有这种光学片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LCD)。
技术介绍
通常,反射型LCD装置采用从外部提供给该反射型LCD装置的自然光来显示图象,所以,在黑暗的地方,由于自然光的总量减少,会使图像的显示质量劣化。透射型LCD装置采用由光源产生的人造光,例如背光,来在黑暗的地方显示高质量的图象。然而,透射型LCD装置的功耗比反射型LCD装置的功耗要大。因此,具有电池的便携式显示装置的尺寸将会变大。透射-反射型LCD装置包括反射模式和在黑暗的地方采用人造光来显示高质量图像的透射模式。透射-反射型LCD装置也可在明亮的地方采用自然光来显示图象,因此透射-反射型LCD装置的功耗降低了。透射-反射型LCD装置的光学状态由反射模式来确定,所以,光学状态的透射模式是关于黑颜色来设计的。因此,透射-反射型LCD装置的透射模式的光透射率下降了,以至于透射-反射型LCD装置的透射模式的光透射率会降至透射型LCD装置的光透射率的一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薄膜组件,其能优化光学状态,以提高光透射率、对比度和视角。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具有该光学薄膜组件的液晶显示(LCD)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包括上偏光片、上λ/2延迟薄膜及上λ/4延迟薄膜。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大约-10度到大约+10度的扭曲角的液晶层。上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之上。上偏光片包括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液晶层的液晶的主轴成大约37度到大约57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液晶布置在临近上基板的位置。上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和上偏光片之间。上λ/2延迟薄膜包括大约250nm到大约270nm的第一光学特性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56度到大约176度的角度形成上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上λ/4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和上λ/2延迟薄膜之间。上λ/4延迟薄膜包括大约130nm到大约150nm的第二光学特性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01度到大约121度的角度形成上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在此,“Δn”、“d1”、“d2”分别代表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上λ/2延迟薄膜的厚度和上λ/4延迟薄膜的厚度。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包括下偏光片、下λ/2延迟薄膜和下λ/4延迟薄膜。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大约-10度到大约+10度的扭曲角的液晶层。下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之下。上偏光片包括一个沿顺时钟方向,以相对于液晶层的液晶的主轴成大约38度到大约58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液晶布置在临近下基板的位置。下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下基板和下偏光片之间。下λ/2延迟薄膜包括大约260nm到大约280nm的第一光学特性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65度到大约85度的角度形成下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下λ/4延迟薄膜布置在下基板和下λ/2延迟薄膜之间。下λ/4延迟薄膜包括大约120nm到大约140nm的第二光学特性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度到大约19度的角度形成下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在此,“Δn”、“d1”、“d2”分别代表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下λ/2延迟薄膜的厚度和下λ/4延迟薄膜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包括下偏光片、下λ/2延迟薄膜和下λ/4延迟薄膜。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大约-10度到大约+10度的扭曲角的液晶层。下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之下。下偏光片包括一个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液晶层的液晶的主轴成大约122度到大约142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液晶布置在临近下基板的位置。下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下基板和下偏光片之间。下λ/2延迟薄膜包括大约260nm到280nm的第一光学特性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95度到大约115度的角度形成下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下λ/4延迟薄膜布置在下基板和下λ/2延迟薄膜之间。下λ/4延迟薄膜包括大约120nm到大约140nm的第二光学特性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61度到181度的角度形成下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在此,“Δn”、“d1”、“d2”分别代表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下λ/2延迟薄膜的厚度和下λ/4延迟薄膜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包括上偏光片、上λ/2延迟薄膜及上λ/4延迟薄膜。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时钟方向,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成大约170度到大约250度的视角和大约-10度到大约+10度的扭曲角的液晶层。上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之上。上偏光片包括一个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成大约67度到大约87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上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和上偏光片之间。上λ/2延迟薄膜包括大约250nm到大约270nm的第一光学特性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成大约81度到大约101度的角度形成上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上λ/4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和上λ/2延迟薄膜之间。上λ/4延迟薄膜包括大约130nm到大约150nm的第二光学特性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成大约136度到大约156度的角度形成上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在此,“Δn”、“d1”、“d2”分别代表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上λ/2延迟薄膜的厚度、上λ/4延迟薄膜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包括下偏光片、下λ/2延迟薄膜及下λ/4延迟薄膜。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时钟方向,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成大约170度到大约250度的视角和大约-10度到大约+10度的扭曲角的液晶层。下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之下。下偏光片包括一个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成大约8度到大约28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下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下基板和下偏光片之间。下λ/2延迟薄膜包括大约260nm到大约280nm的第一光学特性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成大约113度到大约133度的角度形成下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下λ/4延迟薄膜布置在下基板和下λ/2延迟薄膜之间。下λ/4延迟薄膜包括大约120nm到大约140nm的第二光学特性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成大约-1度到大约1 9度的角度形成下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在此,“Δn”、“d1”、“d2”分别代表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下λ/2延迟薄膜的厚度和下λ/4延迟薄膜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包括下偏光片、下λ/2延迟薄膜及下λ/4延迟薄膜。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时钟方向,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成大约170度到大约250度的视角和大约-10度到大约+10度的扭曲角的液晶层。下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之下。下偏光片包括一个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成大约152度到大约172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下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下基板和下偏光片之间。下λ/2延迟薄膜包括大约260nm到大约280nm的第一光学特性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包括扭曲角为大约-10度到大约+10度的液晶层,该光学薄膜组件包括: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之上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包括一个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液晶层的液晶的主轴成大约37度到大约57度的 角度形成的吸收轴,液晶布置在临近上基板的位置;布置在上基板和上偏光片之间的上λ/2延迟薄膜,所述上λ/2延迟薄膜包括大约250nm到大约270nm的第一光学特性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56度到大约176度的角度 形成上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以及布置在上基板和上λ/2延迟薄膜之间的上λ/4延迟薄膜,所述上λ/4延迟薄膜包括大约为130nm到大约150nm的第二光学特性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01度到大约121度的角度形成上 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其中,“Δn”、“d1”、“d2”分别代表折射率各向异性、上λ/2延迟薄膜的厚度和上λ/4延迟薄膜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圭朴源祥金宰贤金尚佑车圣恩李宰瑛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