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板模拟裂缝修复前后性能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18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角板模拟裂缝修复前后性能试验方法,采用30~60度斜角板试验能反映隧道拱顶钢筋混凝土及管片实际受力状态,提供了一种既经济又合理的试验模型来研究在轴力变化情况下受剪构件的受剪性能研究方法,同时最大的优点是构件制作简便。揭示了修复前后裂缝发展情况和破坏形态,得到了不同修复加固方式对不同钢筋混凝土管片试件的修复效果。式对不同钢筋混凝土管片试件的修复效果。式对不同钢筋混凝土管片试件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角板模拟裂缝修复前后性能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裂缝修复前后性能的试验方法,尤其涉及采用30~60度斜角板模拟隧道钢筋混凝土及管片裂缝修复前后疲劳与粘结性能的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钢筋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是根据开裂原因、结构使用要求及重要性、裂缝形式、所处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如因承载力不足导致开裂,则除了对裂缝进行修补,还需进行加固修补。常用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有灌浆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及结构加固法等。
[0003]大量钢筋混凝土裂缝修复主要研究了材料本身性质和性能,对钢筋混凝土管片裂缝修复加固后的疲劳和粘结性能研究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片本身结构形式复杂、造价高,为了更加有效的研究钢筋混凝土管片裂缝修复加固后的受力特征,必须把试验模型进行简化,采用简单试验方法。
[0004]地铁盾构管片合隧道拱顶处钢筋混凝土的受力状态较为复杂,是一种同时承剪力、弯矩及轴力的结构构件,为了能准确系统的研究钢筋混凝土及管片裂缝修复加固后力学性能,采用考虑轴力的简便试验模型研究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针对隧道钢筋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斜角板模拟裂缝修复前后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如下装置,底角设置为倾斜边的试验梁(1)、作动器(2)和支座(5),所述支座(5)平行设置在地面上,在所述支座(5)的两相对侧面上、设置有与底角设置为倾斜边的试验梁(1)的斜边相对应的倾斜面,用于支撑所述底角设置为倾斜边的试验梁(1);具体试验操作步骤为:(1)至少浇筑3组底角设置为倾斜边的试验梁(1),进行养护,备用;(2)开始试验前,消除试验梁(1)与支座(5)间的间隙,在开始加载试验前,先对试验梁(1)进行预加载,让试验梁(1)进入正常工作状态;(3)分别对每组试验梁(1)单独加载,其中一组试验梁(1)直接静载试验直至破坏,另外至少两组试验梁(1)先进行静载试验压裂,压至最大裂缝达到0.2mm时停止加载;(4)对后加载的试验梁(1),其中一组用HPM进行直接修补,另一组采用HPM和底部GFRP布进行复合加固修补;(5)根据试验梁(1)压裂前后的不同状态,对压裂及压裂修复后的试验梁(1)分别标记;(6)静载压裂实验观测裂缝开展情况及试验梁(1)跨中挠度变化,与同试验梁(1)修复后进行静载破坏实验进行比对,反映试验梁(1)修复加固方式对试验梁(1)裂缝发展及初期刚度影响,同时修复试验梁(1)与直接静载试验破坏试验梁(1)进行对比,反映修复加固对试件最终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角板模拟裂缝修复前后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载方式为:在理论计算60%开裂荷载前,采用每级加载3KN的方式进行加载,在后40%开裂采用每级加载1KN方式加载,待试件开裂后采用每级3KN加载方式进行加载,荷载加载达到屈服荷载的85%时,采用每级1KN加载,待试件屈服后采用每级3KN加载方式加载,每级持载时间为5分钟,等待挠度稳定后再进行数据量测,直至试件到达极限荷载后破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角板模拟裂缝修复前后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