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391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基片、清洗基片、P+光刻、注入、P+主扩、外延层生长、初始氧化、P阱光刻、注入与推阱、N环光刻与注入、P隔离光刻、注入与推阱、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
,具体是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耗尽型光电探测器PIN光电二极管经常被使用在激光方位探测中,之所以这种器件叫做PIN 光电二极管,主要就是因为有一层本征层(I 层)在P
--
N结之间。
[0003]PIN结构光电探测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低功耗、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其他快速光电自动控制装备系统领域;PIN光敏二极管由于其结构的优越性和良好的光电响应特性,在光通信、光测距、光度测量及光电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0004]为了更好地改善波长范围和频响,往往对控制本征层的厚度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减少其和反偏压下耗尽层宽度的差距。器件的灵敏度和频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IN光电二极管中的本征层。这主要是因为本征层和P区N区比较是高阻区,本征层是反向偏压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电场区就在这个区间形成,而高电场区的电阻大,故而减小了暗电流。本征层引入之后能够加大耗尽层区,因此光电转换的有效区域得以增加,从而明显提高了其灵敏性。
[0005] P区非常薄,加之本征层的作用,所以在本征层内入射光子就能都被吸收,这样也就形成了电子
--
空穴对。在强电场作用下,光生载流子加速运动,这就缩短了截流子的渡越时间。由于加宽了耗尽层,导致结电容C
d 减小,从而电容时间常数也相应地减小,这样就使光电二极管的频响得到了很好地改善。若是光电二极管的性能良好,则其一般会有10-10
s量级的扩散与漂移时间,故而电路时间常数是影响光电二极管频响的主因,一般来讲,光电二极管的结电容通常为几个皮法。如果将反向偏压适当增大的话,还会使减小。为了得到高响应频率性能,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合理选择负载电阻 。
[0006]目前,诸多PIN光电探测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PIN光电探测器都是前照式,通过各组件组装而成,体积大,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背照PIN结构植球压焊方式将PIN光电探测器组件体积至少减小三分之二,实现PIN光电探测器P+与N+处于横向互连,基于背照PIN结构,完成了PIN结构光电探测器系统集成一体化,同时满足光电性能要求。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P型硅晶圆片作为基片;S2、清洗基片,去除基片表面污垢;S3、通过光刻工艺在基片正面进行P+光刻;S4、在P+光刻区域进行P+离子注入;
S5、通过氧化扩散进行P+离子主扩;S6、在基片表面生长外延层;S7、在外延层表面进行初始氧化,得到氧化层;S8、通过光刻工艺进行P阱光刻,P阱光刻位置与P+光刻位置相对应;S9、在P阱光刻位置进行P阱注入与推阱;S10、通过光刻工艺进行N环光刻,形成N保护环区图形;S11、通过离子注入技术进行N环注入;S12、通过光刻工艺进行P隔离光刻,形成P隔离区图形;S13、在P隔离区进行P隔离注入与推进;S14、通过光刻工艺进行N-光敏区光刻,形成N-光敏区图形;S15、进行N-光敏区注入与N-氧化;S16、通过光刻工艺进行孔光刻,形成引线孔图形;S17、正面金属化,利用溅射和光刻工艺,在引线孔图形位置形成铝引线,实现器件结构的自连与互连;S18、对基片背面进行减薄;S19、在基片背面沉积抗反射膜;S20、对背面金属化处理,将光敏区进行四象限隔离,得到所述硅基背照PIN器件。
[0009]进一步的,步骤S1基片选择为P型(100)6寸硅晶圆片,电阻率为8Ω.cm~13Ω.cm,厚度675μm
±
15μm。
[0010]进一步的,步骤S3所述P+光刻按照以下步骤执行:S31、匀胶,选用正性光刻胶,先在硅片表面用HMDS进行增粘处理,然后旋转涂胶,胶厚(1.0
±
0.1)μm;S32、前烘,将涂覆好光刻胶的硅片放热板上,温度设置为(100
±
5)℃,时间为1min;S33、曝光,用光刻掩模版在光刻机上进行图形套准曝光,套准精度为
±
0.5μm;S34、显影,显影温度20
±
)℃;显影时间1
±
0.1min;去离子水冲洗离心干燥,去离子水电阻率≥18MΩ.cm;S35、后烘,将显影后的硅片放入充氮烘箱中,温度120
±
5℃,时间为30
±
2min。
[0011]进一步的,步骤S4所述P+离子注入利用离子注入技术,注入剂量为3E15的硼杂质,注入能量为70Kev。
[0012]进一步的,步骤S15所述N-光敏区注入利用离子注入技术,注入剂量为7E12的P
31+
杂质,注入能量为250Kev。
[0013]进一步的,步骤S18将基片减薄至200μm
±
10μ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的PIN光电探测器组件大体积组装进行微系统化集成,通过背照PIN结构植球压焊方式将PIN光电探测器组件体积至少减小三分之二,实现PIN光电探测器P+与N+处于横向互连,基于背照PIN结构,完成了PIN结构光电探测器系统集成一体化,同时其光电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3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4与S5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6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7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8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9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0与S11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2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3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4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5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6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7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8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19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2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如图1所示,取P型硅晶圆片作为基片1;选择P型(100)6寸硅晶圆片,电阻率为8Ω.cm~13Ω.cm,厚度675μm
±
15μm;S2、清洗基片1,去除基片表面污垢;采用标准RCA清洗,可以有效的去除晶圆表面的杂质污染物,可以有效的提高晶圆氧化层质量;RCA清洗过程中化学试剂的配比与环境温度:1、名称:SC-1,RCA-1,化学成分:NH4OH:H2O2:H2O,配比:1:2:12.5,65℃;2、名称:SC-2,RCA-2,化学成分:HCL:H2O2:H2O,配比:1:2:12.5,65℃;3、名称:SPM,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P型硅晶圆片作为基片;S2、清洗基片,去除基片表面污垢;S3、通过光刻工艺在基片正面进行P+光刻;S4、在P+光刻区域进行P+离子注入;S5、通过氧化扩散进行P+离子主扩;S6、在基片表面生长外延层;S7、在外延层表面进行初始氧化,得到氧化层;S8、通过光刻工艺进行P阱光刻,P阱光刻位置与P+光刻位置相对应;S9、在P阱光刻位置进行P阱注入与推阱;S10、通过光刻工艺进行N环光刻,形成N保护环区图形;S11、通过离子注入技术进行N环注入;S12、通过光刻工艺进行P隔离光刻,形成P隔离区图形;S13、在P隔离区进行P隔离注入与推进;S14、通过光刻工艺进行N-光敏区光刻,形成N-光敏区图形;S15、进行N-光敏区注入与N-氧化;S16、通过光刻工艺进行孔光刻,形成引线孔图形;S17、正面金属化,利用溅射和光刻工艺,在引线孔图形位置形成铝引线,实现器件结构的自连与互连;S18、对基片背面进行减薄;S19、在基片背面沉积抗反射膜;S20、对背面金属化处理,将光敏区进行四象限隔离,得到所述硅基背照PIN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基片选择为P型(100)6寸硅晶圆片,电阻率为8Ω.cm~13Ω.cm,厚度675μm
±
1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基背照PIN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继洪孙小进刘中梦雪赵建强丁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