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894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0:52
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属于动梁式设备刹车辅助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压板通过定位杆定位安装于动梁上,压板的一端固定穿装压杆,压杆底部正对所述的油缸的活塞,压板另一端底部正对立柱,压板两端通过定位杆相对立柱具有摆动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原理,活塞向上运动顶起压杆,压板的一端向上抬起,压板的另一端向下向立柱方向压紧完成刹车;活塞向下运动压杆回落,压板的一端向下运动,压板的另一端与立柱松开完成松开刹车的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杠杆形式对压板与立柱进行夹紧,可以减小油缸活塞的输出作用力,降低油缸缸体大型号的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输出力强劲,使用可靠。特别适用于对刹车装置安装空间及液压压力有限制的场合。场合。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梁式设备刹车辅助部件
,尤其与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0002]刹车装置作为动梁式设备横梁行走的核心部分,它的工作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及零件加工的精度保持性。
[0003]现有的刹车装置由单层双作用液压缸提供动力,再推动斜块机构夹紧固定横梁在立柱上,但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为确保刹车装置具备足够大的刹车夹紧力,需要油缸缸体或者油压加大,直接影响这套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2、如果加大油压或者油缸缸体,这样会导致刹车装置体积增大,这种结构在工程应用中需充分考虑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刹车装置存在的刹车装置提供的油压不足、或者油缸缸体加大而导致刹车装置体积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运行可靠、安全的增压型刹车装置。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包括油缸,其特征是,所述的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还包括压板、立柱和压杆,所述的油缸的缸体固定安装于动梁上,所述的压板通过定位杆定位安装于动梁上,所述的压板的一端固定穿装所述的压杆,压杆的底部正对所述的油缸的活塞,所述的压板的另一端的底部正对所述的立柱,所述的压板的两端通过定位杆相对立柱具有摆动空间。使用原理,活塞向上运动顶起压杆,压板的一端向上抬起,压板的另一端向下向立柱方向压紧完成刹车;活塞向下运动压杆回落,压板的一端向下运动,压板的另一端与立柱松开完成松开刹车的动作。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07]所述的油缸的内腔体通过隔板隔离形成上下两个油腔,上油腔内设置上活塞,下油腔内设置下活塞,上活塞正对所述的压杆,油缸进油口设置于上油腔;隔板上设置有通孔,上活塞底部活动式穿装于通孔中。
[0008]所述的上活塞呈十字形,所述的进油口设置于正对上活塞的横向部的上方,上活塞的上段部支撑安装于油缸的顶部安装孔中,上活塞的上段部正对所述的压杆,上活塞的下段部与所述的隔板上的通孔相配合。
[0009]所述的上活塞上设置有T字形油路,所述的上活塞的横向段顶部设置有开槽,所述的下活塞的顶部设置有开槽,T字形油路的横向段设置于上活塞的上段部,T字形油路的竖向段延伸贯通至上活塞的底面。采用二级增压方式,可以实现在同等缸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液压压力输出同样的推力。
[0010]所述的隔板通过隔板底部外缘处开设的台阶槽定位安装于设置于下油腔内壁上
的衬套顶部,衬套的底部设置垫片。
[0011]所述的下活塞呈T字形,下活塞的横向段通过密封圈与所述的衬套侧壁配合贴靠,下活塞的竖向段外部套装有碟簧组,碟簧组的顶部抵靠于下活塞的横向段底面,碟簧组的底部通过油缸缸体的下油腔底面抵靠。
[0012]所述的下油腔底面通过螺母导向套安装形成,螺母导向套通过螺纹固定安装于下油腔内部,所述的下活塞与螺母导向套的导向通孔相对应配合,所述的下活塞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感应柱,感应柱的下方设置有感应开关,感应开关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螺母导向套的底面。
[0013]所述的压杆为螺杆,螺杆与所述的压板通过螺纹固定安装,螺杆的顶部固定有螺母。
[0014]所述的定位杆设置有两根,所述的定位杆为螺栓,螺栓穿过所述的压板与螺母固定连接,螺栓的顶部设置有锥形垫片。
[0015]本专利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杠杆形式对压板与立柱进行夹紧,可以减小油缸活塞的输出作用力,降低油缸缸体大型号的选择,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输出力强劲,使用可靠。特别适用于对刹车装置安装空间及液压压力有限制的场合。2、本专利技术将油缸设置呈两个腔体的二级增压形式,可以实现在同等缸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液压压力输出同样的推力,从而进一步放大了油缸活塞的输出作用力。3、本专利技术采用液压松开,碟簧机械夹紧,工作效果更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和解释,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唯一限定。
[0021]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油缸1、压板4、立柱3和压杆5,油缸1的缸体固定安装于动梁2上,压板4通过定位杆6定位安装于动梁2上,压板4的一端固定穿装压杆5,压杆5的底部正对油缸1的活塞,压板4的另一端的底部正对立柱3,压板4的两端通过定位杆相对立柱3具有摆动空间。油缸1的内腔体通过隔板9隔离形成上下两个油腔,上油腔内设置上活塞7,下油腔内设置下活塞8,上活塞7正对压杆5,油缸的进油口16设置于上油腔;隔板9上设置有通孔,上活塞7的底部活动式穿装于通孔中。上活塞7呈十字形,进油口16设置于正对上活塞7的横向部的上方,上活塞7的上段部支撑安装于油缸的顶部安装孔中,上活塞7的上段部正对压杆5,上活塞7的下段部与隔板9上的通孔相配合。上活塞7上设置有T字形油路17,上活塞7的横向段顶部设置有开槽,下活塞8的顶部设置有开槽,T字形油路17的横向段设置于上活塞7的上段部,T字形油路17的竖向段延伸贯通至上活塞7的底面。通过上活塞和下活塞的开槽,使油液可以通过T字形油路进入下活塞的顶部,并对下活塞的顶部进一步施加推
力,采用二级增压方式,可以实现在同等缸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液压压力输出同样的推力。
[0022]作为实施例优选地,隔板9通过隔板底部外缘处开设的台阶槽定位安装于设置于下油腔内壁上的衬套15的顶部,衬套15的底部设置垫片。下活塞8呈T字形,下活塞8的横向段通过密封圈与衬套15的侧壁配合贴靠,下活塞8的竖向段外部套装有碟簧组10,碟簧组10的顶部抵靠于下活塞8的横向段底面,碟簧组10的底部通过油缸缸体的下油腔底面抵靠。下油腔底面通过螺母导向套14安装形成,螺母导向套14通过螺纹固定安装于下油腔内部,下活塞8与螺母导向套14的导向通孔相对应配合,下活塞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感应柱11,感应柱11的下方设置有感应开关12,感应开关12通过支架13固定安装于螺母导向套14的底面。
[0023]作为实施例优选地,压杆5为螺杆,螺杆与压板4通过螺纹固定安装,螺杆的顶部固定有螺母。定位杆6设置有两根,定位杆6为螺栓,螺栓穿过压板与螺母固定连接,螺栓的顶部设置有锥形垫片18。
[0024]本实施例的动作详细说明如下:一、刹车松开动作:油缸进油口进液压油,油液通过油缸内部油路到达上活塞的上表面,推动上活塞向下运动。同时油液通过上活塞的T字型内部油路到达下油腔的下活塞的上表面,推动下活塞向下运动;此时,在液压油作用下,上活塞推动下活塞一起增压推动碟簧组。当碟簧组持续被压缩过程中,感应向下移动,直到感应开关接受到信号停止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包括油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还包括压板(4)、立柱(3)和压杆(5),所述的油缸(1)的缸体固定安装于动梁(2)上,所述的压板(4)通过定位杆(6)定位安装于动梁(2)上,所述的压板(4)的一端固定穿装所述的压杆(5),压杆(5)的底部正对所述的油缸(1)的活塞,所述的压板(4)的另一端的底部正对所述的立柱(3),所述的压板(4)的两端通过定位杆相对立柱(3)具有摆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1)的内腔体通过隔板(9)隔离形成上下两个油腔,上油腔内设置上活塞(7),下油腔内设置下活塞(8),上活塞(7)正对所述的压杆(5),油缸的进油口(16)设置于上油腔;隔板(9)上设置有通孔,上活塞(7)的底部活动式穿装于通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活塞(7)呈十字形,所述的进油口(16)设置于正对上活塞(7)的横向部的上方,上活塞(7)的上段部支撑安装于油缸的顶部安装孔中,上活塞(7)的上段部正对所述的压杆(5),上活塞(7)的下段部与所述的隔板(9)上的通孔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动梁刹车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活塞(7)上设置有T字形油路(17),所述的上活塞(7)的横向段顶部设置有开槽,所述的下活塞(8)的顶部设置有开槽,T字形油路(17)的横向段设置于上活塞(7)的上段部,T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峰孙敏敏张小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日发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