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设计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29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特别是该模组的框架上设计有缓冲结构,可吸收震动冲击能量,以保护背光模组的灯管或导光板等重要零部件。该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导光板,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周缘包括至少一个凸耳;及一个框架,该框架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内缘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缺口,该凹陷缺口与该导光板的凸耳相互卡合以固定该导光板,其中该凹陷缺口在邻近的框架结构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孔,该开孔与其邻近结构形成一个缓冲结构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特别是该模组的框架上设计有缓冲结构,可吸收震动冲击能量,以保护背光模组的灯管或导光板等重要零部件。
技术介绍
参考图1及图2,其中图1为传统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部分元件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一般的液晶显示器需要额外的背光模组提供光源,其方式主要是利用导光板11将灯管12所产生的光线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而各元件是通过一框架10来固定。在评估背光模组的设计可靠性时,冲击试验(Shock Test)为重要试验项目之一。在冲击试验后,背光模组结构不能存在严重的结构变形,或者不能存在元件如导光板11或灯管12的损害,尤其是不能存在灯管12的损害。因为目前一般工业界是采用冷阴极灯管(CCFL),灯管内部含有汞蒸汽,若因为损害而外泄,将造成使用者及环境的重大污染,因此在环保意识及客户安全至上的要求下,冲击试验的条件越来越苛刻。然而,在冲击试验时,导光板11会因惯性作用或震动能量的传递而撞击灯管12,因此导光板11必须进行适当的固定设计。然而,上述的固定设计在工程实务上面临苛刻的挑战 (1)在资讯产品短小轻薄的趋势下,框架10可用于导光板固定设计的结构并不多,此外在驱动晶片(Driving IC)日益增多的情形下,框架10又必须预留安置其排线的空间,因此框架10可用其他设计的空间又更加减少。(2)导光板11必须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其导光效果及光学传播路线经过了精密的模拟与实验,因此任何不规则的突出或凹陷结构,将造成局部导光效果的不均匀。(3)在震动测试时,导光板11的入光侧易与灯管撞击,然而入光侧也是灯管10的光线接收侧。在需要兼顾显示亮度的考虑下,并不能在入光侧与灯管之间设计任何阻挡结构以防止导光板11撞击灯管12。日本特开平JP2003-66420,披露了一种与上述问题相关的导光板固定设计,请参考图3。灯管安置槽22用以安置灯管(未示),其中在框架2 1中设有一个凹口24,而导光板具有相对应于该凹口24的突出部(未示),使导光板能够被固定。在邻近凹口24处设有狭缝23,进而形成缓冲结构25。然而,该设计在实践当中会产生以下问题(1)实施缓冲结构所占的空间大该专利以狭缝的形式形成类似悬臂梁的缓冲结构,所占的空间大;然而在资讯产品短小轻薄的趋势下,且高解析度需要更多的驱动晶片,框架必须预留安置其排线的空间,因此较难以应用此设计。(2)根部易于断裂由于采用类似悬臂梁的设计,悬臂根部26过于薄弱,因此当冲击测试条件较苛刻时,悬臂根部26易于断裂而使设计失效。(3)不易于验证设计由于冲击试验的结果充满不可预知性,因此从图纸上设计到批量产品投产之前,必须经过不断的设计修改与实际验证。在此过程中模具必须不断修改,然而该专利所披露的设计方式模具不容易修改,且验证费时。(4)模具结构较为复杂不论是开模前的验证阶段,或者开模后的批量生产设计变更,结构均较为复杂,所需的时间也较久,影响开发进程。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25791号,披露了另一种相关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固定方式设计,请参考图4。其中框架31具有一个凹口34,导光板32具有一个凸耳33,该凸耳33与凹口34相卡合从而可固定该导光板32。为了通过冲击试验而防止凸耳转折处35出现裂痕,通常该凸耳转折处35均设计成圆角,以避免应力集中。然而,因为框架31可用空间的参考量(凸耳33的宽度W)通常已经很小(约小于5mm),若再设计圆角,则直线卡合部36将很小。若再加上背光模组各部件的制造公差因素,导光板反而很容易从凹口34脱离而撞击导光板,使设计失效;另一方面,即使勉强使用,其耐冲击试验的能力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耐冲击试验的平面显示器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验证设计效果且耐冲击试验的平面显示器背光模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导光板,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周缘包括至少一个凸耳;及一个框架,该框架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内缘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缺口,该凹陷缺口与该导光板的凸耳相互卡合以固定该导光板,其中该凹陷缺口在邻近的框架结构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孔,该开孔与其邻近结构形成一个缓冲结构部。在冲击测试的瞬间,可以经由该缓冲结构部而吸收导光板耳部所传递过来的能量,避免由耳部完全吸收而造成破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导光板,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周缘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缺口;及一个框架,该框架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内缘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该突出部与该导光板的凹陷缺口相互卡合以固定该导光板,其中该突出部在邻近的框架结构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孔,该开孔与其邻近结构形成一个缓冲结构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可归纳出具备下列优点(1)缓冲结构所占框架的空间小。不仅易于实施,而且可保留其他足够空间来放置其他元件。(2)缓冲结构稳定。可有效地吸收冲击震动能量,不易产生如根部断裂等结构损坏而使设计失效,也就是可通过较苛刻条件的冲击测试。(3)由于框架缓冲结构具有冲击能量吸收的功能,故导光板凸耳转折处的圆角曲率可缩小,甚至可是直角,因而大幅增加直线卡合处的接触面积,避免导光板脱离而撞裂灯管,从而造成模组灯管失效。(4)易于验证设计效果。因为缓冲结构加工容易,在现有机器中可以利用手工样品而马上得到验证,极具时效性,并且可以立刻帮助解决在设计阶段所遇到的瓶颈。(5)易于修改模具。由于加工简单,仅需加钻一个开孔,故修改模具时不会影响模具整体的架构,修改模具时程也比较容易掌握。(6)易于实施,不增加成本。由于是在模具上做设计变更,并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处理,不会增加工时,故适合进行批量生产;由于是在模具上做设计变更,无需额外的材料部件,故成本维持不变。(7)不仅可吸收垂直上下方向的冲击能量,还可吸收水平左右方向上的冲击能量,提升背光模组的耐冲击试验能力及产品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元件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元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一个专利文献中的图式。图4是现有技术中另一个专利文献中的图式。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部分结构元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结构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修改例。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修改例。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将通过下列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加显而易见。现在请参考图5及图6,背光模组具有一个框架100,其可容纳包围导光板200以及一个灯管300;导光板200分别在左右两侧的周缘220适当位置处具有一个凸耳210,框架100相对应于导光板200的凸耳210具有一个凹陷缺口110,利用凹陷缺口110与凸耳210的卡合,使导光板200可以固定在框架100中。接着,描述本专利技术最重要的技术特征。在靠近凸耳210的下缘,朝向灯管300方向的框架100上,设有一个开孔120,其作用在于该开孔120可弱化邻近框架100的结构强度,而可在开孔120邻近区域形成一个冲击缓冲部130。因此,在冲击试验或任何使用意外所导致冲击或震动等物理现象作用在背光模组上而使导光板200的凸耳210撞击框架100的凹陷缺口110时,冲击或震动的能量可有效被冲击缓冲部130所吸收,使导光板2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导光板,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周缘包括至少一个凸耳;及一个框架,该框架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内缘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缺口,该凹陷缺口与该导光板的凸耳相互卡合以固定该导光板,其中在邻近该凹陷缺口 的框架结构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孔,该开孔与其邻近结构形成一个缓冲结构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登昆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