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26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设备,包括连接轨道、主电动滑块、进料机构和滴灌机构,所述的连接轨道安装自已有农业大棚内,连接轨道右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主电动滑块,主电动滑块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机构,主电动滑块的右端安装有滴灌机构,滴灌机构位于进料机构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加料与搅拌结构的设计理念进行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以致无需人工多次频繁加料,进而可减少所需人力且提高滴灌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设置有针对肥料的添加量的控制结构以及增大滴灌面积的结构,以达到提高滴灌速度的目的。到提高滴灌速度的目的。到提高滴灌速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棚施肥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大棚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表现,在生态农业大棚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类的农业机械,例如除草机械、滴灌机械、松土机械等,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但在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0003]1、仅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滴灌施肥的方式的整体过程需花费较长时间,且需人工多次添加肥料并进行混合液制作,进而滴灌整体过程中花费的人力与物力较大,同时对于肥料每次的添加量的控制程度较低,肥料过量或过少均可影响混合液的比例;
[0004]2、滴灌结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混合液的喷洒方向呈单一固定状态,进而限制了滴灌范围以致整体滴灌效果较差,且易出现局部滴灌过度或过少的现象,同时在滴灌过程中,存在的未融化肥料颗粒易造成其流经结构出现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方案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设备,包括连接轨道、主电动滑块、进料机构和滴灌机构,所述的连接轨道安装自已有农业大棚内,连接轨道右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主电动滑块,主电动滑块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机构,主电动滑块的右端安装有滴灌机构,滴灌机构位于进料机构的下方。
[0007]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储料桶、顶盖、凸板、卡柱、环形电动滑块、出料门和弹性伸缩板,储料桶的下端面左端与主电动滑块的上端面相连,储料桶的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顶盖,顶盖的左右两端中部对称安装有凸板,凸板与储料桶的上端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卡柱,储料桶的右端面下端中部开设有出料通槽,出料通槽的前后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销轴,一号销轴的中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环形电动滑块,环形电动滑块的外表面与圆通槽的内侧壁相连,圆通槽开设在出料门的下端中部,且一号销轴位于圆通槽的内部,出料门的上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弹性伸缩板,弹性伸缩板外侧端面的后端与出料通槽的内侧壁相连,通过人工方式向储料桶内加入一定量的肥料之后,通过人工方式合上顶盖并通过卡柱对顶盖与储料桶之间进行固定,之后通过环形电动滑块带动出料门顺时针转动直至出料通槽打开,弹性伸缩板在出料门的带动下做同步展开运动,肥料由出料通
槽落入滴灌机构内,肥料下落一定量后,通过环形电动滑块带动出料门复位。
[0008]所述的滴灌机构包括环套、混合桶、电机、杆柱、搅棒、进水管、出水管、水泵、底座、连接管、长水管和滴灌头,环套安装在主电动滑块的右端面中部,环套的内部套装有混合桶,混合桶的下端面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轴承与混合桶的下端面相连,电机输出轴端安装有杆柱,杆柱位于混合桶内,杆柱的上端安装有搅棒,搅棒上下对称排布,且搅棒沿杆柱周向均匀排布,混合桶的前端面上端的中部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进水管,混合桶右端面下端的中部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杆柱正相对,出水管的右端连接有水泵,水泵的下端安装有底座,底座呈L型结构,底座的左端与混合桶的下端面相连,水泵的右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右端设置有长水管,长水管的下端从左往后等距离设置有滴灌头,肥料由出料通槽落入混合桶内的同时,通过进水管向混合桶内注入清水,同步通过电机带动杆柱转动,杆柱带动搅棒同步转动以对肥料与清水之间进行混合搅棒,肥料和清水的混合液成型之后,通过水泵将混合液向长水管方向输送,混合液最终通过滴灌头喷洒而出,喷洒混合液的同时通过主电动滑块带动混合桶沿连接轨道向后运动,以实现对单条田垄上的作物的滴灌处理。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料桶的内底壁安装有弹簧,弹簧沿储料桶周向均匀排布,弹簧的上端与圆板的下端面相连,圆板的位于出料通槽的下方,圆板的中部安装有圆杆,圆杆的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顶盖相连,圆杆的正上方设置有平板,平板的下端面与圆杆的上端面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平板的下端面左端安装有伸缩刻度杆,伸缩刻度杆的下端面与顶盖的上端面相连,弹簧在圆板上端肥料的压动下呈收缩状态,当肥料由出料通槽向混合桶内掉落的过程中,随着肥料的减少,弹簧所受的下压力逐渐减小,弹簧带动圆板向上运动,圆板带动圆杆同步运动,圆杆向上同步顶动平板,平板同步向上拉伸伸缩刻度杆,此时根据伸缩刻度杆的伸长长度可控制肥料的减少量,以致可根据肥料与清水所需比例实现肥料的单次定量添加,进而提高设备整体对不同作物滴灌需求的适应程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管与长水管之间设置有处理仓,处理仓的左端与连接管相连,处理仓的前后内侧壁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电动滑块,一号电动滑块的下端面中部前后对称安装有耳板,耳板的下端通过二号销轴铰接有推板,推板的下端之间铰接圆柱,圆柱的中部套装有研磨块,圆柱的前后两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移动凹槽相连,移动凹槽开设在处理仓的内侧壁,移动凹槽的下端呈圆弧结构,圆弧结构朝左,研磨块的下端与处理仓的下端为外凸圆弧结构,研磨块的下端面与处理仓的内底壁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研磨块的右端面上端从前往后等距离安装有扫刷,扫刷从上往下等距离排布,连接管的左端安装有过滤板,通过水泵将混合液向长水管方向输送过程中,混合液经过处理仓的同时,通过一号电动滑块向下推动推板,推板同步推动圆柱运动,圆柱带动研磨块同步运动,圆柱在移动凹槽竖直段运动时,扫刷随研磨块同步运动并对过滤板左端贴附的肥料颗粒向下扫动,圆柱向移动凹槽下端圆弧段运动使时,研磨块下端与处理仓内底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研磨块与处理仓内底壁之间配合可对肥料颗粒进行研磨处理,以避免肥料颗粒造成过滤板堵塞,同时又可提高肥料的充分利用程度,圆柱运动至移动凹槽最右端后,通过一号电动滑块带动圆柱复位,如此重复运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长水管的下端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软
管,软管的下端连接有滴灌头,软管的正前侧设置有圆环,圆环与长水管之间转动连接,圆环的上端开设有通孔,通孔沿圆环周向等距离排布,长水管的上端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沿长水管周向等距离排布,且螺纹孔与通孔一一对应,其中圆环上端中部通过与其对应螺纹孔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方式连接有限位杆,圆环的下端面中部安装有竖板,竖板呈L型结构,竖板的左端与滴灌头的外表面相连,通过人工方式松动限位杆,并转动圆环,圆环通过竖板带动滴灌头同步转动直至相应角度,软管在滴灌头的拉动下同步做同向扭转运动,根据前后作物之间的间距对圆环的转动角度做出适应性改变,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设备,包括连接轨道(1)、主电动滑块(2)、进料机构(3)和滴灌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轨道(1)安装自已有农业大棚内,连接轨道(1)右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主电动滑块(2),主电动滑块(2)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机构(3),主电动滑块(2)的右端安装有滴灌机构(4),滴灌机构(4)位于进料机构(3)的下方;所述的进料机构(3)包括储料桶(30)、顶盖(31)、凸板(32)、卡柱(33)、环形电动滑块(34)、出料门(35)和弹性伸缩板(36),储料桶(30)的下端面左端与主电动滑块(2)的上端面相连,储料桶(30)的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顶盖(31),顶盖(31)的左右两端中部对称安装有凸板(32),凸板(32)与储料桶(30)的上端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卡柱(33),储料桶(30)的右端面下端中部开设有出料通槽,出料通槽的前后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销轴,一号销轴的中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环形电动滑块(34),环形电动滑块(34)的外表面与圆通槽的内侧壁相连,圆通槽开设在出料门(35)的下端中部,且一号销轴位于圆通槽的内部,出料门(35)的上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弹性伸缩板(36),弹性伸缩板(36)外侧端面的后端与出料通槽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的滴灌机构(4)包括环套(40)、混合桶(41)、电机(42)、杆柱(43)、搅棒(44)、进水管(45)、出水管(46)、水泵(47)、底座(48)、连接管(49)、长水管(480)和滴灌头(481),环套(40)安装在主电动滑块(2)的右端面中部,环套(40)的内部套装有混合桶(41),混合桶(41)的下端面中部安装有电机(42),电机(42)的输出轴端通过轴承与混合桶(41)的下端面相连,电机(42)输出轴端安装有杆柱(43),杆柱(43)位于混合桶(41)内,杆柱(43)的上端安装有搅棒(44),搅棒(44)上下对称排布,且搅棒(44)沿杆柱(43)周向均匀排布,混合桶(41)的前端面上端的中部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进水管(45),混合桶(41)右端面下端的中部安装有出水管(46),出水管(46)与杆柱(43)正相对,出水管(46)的右端连接有水泵(47),水泵(47)的下端安装有底座(48),底座(48)呈L型结构,底座(48)的左端与混合桶(41)的下端面相连,水泵(47)的右端连接有连接管(49),连接管(49)的右端设置有长水管(480),长水管(480)的下端从左往后等距离设置有滴灌头(4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滴灌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料桶(30)的内底壁安装有弹簧(301),弹簧(301)沿储料桶(30)周向均匀排布,弹簧(301)的上端与圆板(302)的下端面相连,圆板(302)的位于出料通槽的下方,圆板(302)的中部安装有圆杆(303),圆杆(303)的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顶盖(31)相连,圆杆(303)的正上方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键王斌周临震侍正存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科瑞达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