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152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撑架、轴承座、主管路、间距调节绳、高度调节绳、导向板Ⅰ、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2个以上的喷头、绳束固定板Ⅰ、导向板Ⅱ、支撑杆、行走轮、绳束固定板Ⅱ、喷头软管;本装置结构简单,利用绳束和预紧弹簧设置了不同喷头的间距调节部件,使用户很方便的调节不同喷头之间的间距,来解决现有喷灌喷头间距固定适用性的问题;利用绳束和周向预紧弹簧设置了不同喷头的高度调节部件,方便用户调节不同喷头的高度,来满足作物不同种植阶段和多种作物套作模式的水肥药喷施;适用性强,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产和市场推广应用。产和市场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灌溉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喷头间距和高度的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适用于灌溉面积较大、作物种植类型多、用户操控性强的喷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0%,其中农业用水量的绝大多数用于作物的灌溉,但是我们国家的灌溉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喷灌和微灌作为现代灌溉技术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的应用已有40余年历史,尤其近10余年间,我国的喷、微灌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微灌面积以每年27 %的速度增长,2015年已增至527万hm2,世界排名第一;喷灌面积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已达到373万hm2。
[0003]当前,我国灌溉工程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和灌溉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愈显突出,农田水肥利用率低以及由此引发的面源污染风险等问题仍在不断加剧。我国化肥用量仍居高不下,农作物亩均化肥施用量21.9 kg,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面对发展现代灌溉农业的集约化和精量化要求,提升喷、微灌技术的研究尺度、克服土壤和环境参数空间变异的影响、突破规模化喷、微灌系统设计和水肥管理中的技术难题,成为进一步发挥喷灌和微灌技术水肥调控优势、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
[0004]在实际农业种植过程中,由于农业作物不同生长时期植株高度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月份作物的种植不一致,因此需要喷灌设备的喷头能够调整高度和相邻之间的间距,根据不同生长时期作物高度来调节喷头的高度可以直接将灌溉水肥药喷洒到作物叶面上,降低因风引起的漂移损失,进而提高农业灌溉水肥药利用效率。同时不同种植季节作物间的株距和行距有差异性,喷头的相邻水平距离的调整可以满足不同种植季节不同作物的喷灌需求。而目前我国现有的中心支轴式喷灌设备的喷头的高度和相邻间距是固定不变的,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肥药的利用效率和装置的适用性。
[0005]目前能够调节喷头高度和间距的装置较少,且结构复杂、成本高、不适应于实际农业种植过程的长时间应用,难以满足大部分农业用户对产品低成本的现实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喷头间距和高度的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在实际大范围的农业灌溉过程中,有很多种灌溉施肥施药的情况,但大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株高不一致,从而导致喷灌的灌溉、施肥、施药容易受到风速的影响产生漂移损失,使灌溉肥水药难以直接到达作物叶片表面,所以需要调节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喷头的高度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二种情况,同一地块上由于农业套作模式,导致不同位置作物植株的高度各不相同,为了提高套作模式下喷灌的水肥药利用效率,也需要调节的喷头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本技术可调喷头间距和高度的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可以实现这两种情况的高度调节。
[0007]本技术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架、轴承座、主管路、间距调节绳、高度调节绳、导向板Ⅰ、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2个以上的喷头、绳束固定板Ⅰ、导向板Ⅱ、支撑杆、行走轮、绳束固定板Ⅱ、喷头软管;轴承座固定在固定支撑架顶部,行走轮安装在行走轮支架内,支撑杆下端固定在行走轮支架上,主管路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内且该端通过泵与水源连通,主管路另一端为封闭端并设置在支撑杆顶部;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间隔设置在主管路上,2根以上的间距调节绳一端连接在绳束固定板Ⅰ上,另一端穿过导向板Ⅰ分别与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连接;2根以上的高度调节绳一端连接在绳束固定板Ⅱ上,另一端穿过导向板Ⅱ分别与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连接;喷头设置在喷头软管一端上,喷头软管另一端通过调高调距机构连接至主管路并与其连通。
[0008]所述调高调距机构包括滑轮盘、滑轮盘安装支架、预紧弹簧、弹簧固定座、轮盘轴、绳束支撑、周向预紧弹簧、周向预紧弹簧安装座、凸台;凸台固定在主管路上,弹簧固定座固定在主管路上并位于凸台一侧,绳束支撑固定在主管路上并位于凸台另一侧;滑轮盘安装支架套装在主管路上,其上端设置在凸台上并与凸台相配合,沿凸台左右移动;预紧弹簧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在滑轮盘安装支架上,间距调节绳的另一端与滑轮盘安装支架固连,滑轮盘通过轮盘轴设置在滑轮盘安装支架下端,周向预紧弹簧套装在轮盘轴上并位于滑轮盘外侧,周向预紧弹簧一端与轮盘轴固连,另一端固定在周向预紧弹簧安装座上,周向预紧弹簧安装座固定在滑轮盘安装支架下端上,高度调节绳另一端连接并缠绕在轮盘轴一端上,喷头软管缠绕在滑轮盘上。
[0009]所述固定支撑架为三角支架。
[0010]所述绳束支撑为三角形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开有支撑槽。
[0011]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固定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结合轴承座行走轮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其上的支撑杆绕着主管路的轴心旋转;初始状态时,预紧弹簧和周向预紧弹簧均处在无作用力的正常状态,喷头软管缠绕在滑轮盘上,喷头处于高位;需要调节喷头间距时,拉动间距调节绳,当拉力大于预紧弹簧的拉力时,安装在弹簧固定座上的预紧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带动与其连接的滑轮盘安装支架向拉力方向运动,滑轮盘安装支架的运动带动其上的滑轮盘的运动,滑轮盘的运动带动其上的喷头软管和喷头的运动,喷头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间距调节绳的一端固定在绳束固定板Ⅰ上;松开间距调节绳,间距调节绳拉力小于预紧弹簧的拉力时,预紧弹簧在自身弹簧力作用下,带动与其连接的滑轮盘安装支架向相反方向运动直至预定位置,以此完成滑轮盘安装支架在凸台上的左右移动,用同样的方法调节其他喷头的位置就可以达到调节相邻喷头的间距的目的;
[0012]需要调节喷头高度时,拉动高度调节绳,当高度调节绳拉力大于周向预紧弹簧的拉力时,带动与其相连的轮盘轴作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与轮盘轴固连的滑轮盘的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喷头的高度下降,直到喷头达到要求的高度,将高度调节绳的末端固定在绳束固定板Ⅱ上,松开高度调节绳,高度调节绳拉力小于周向预紧弹簧的拉力时,滑轮盘逆时针旋转,高度调节绳逆时针缠绕在轮盘轴上,喷头软管也缠绕在滑轮盘上,喷头向上运动,以此完成喷头高度的调节,用同样的方法选用不同的高度调节绳束可以调节其他喷头的高度。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装置基于中心支轴式灌溉,利用绳束和预紧弹簧设置了不同喷头的间距调节
部件,使用户很方便的调节不同喷头之间的间距,来解决现有喷灌喷头间距固定适用性的问题;
[0015]2、该装置利用绳束和周向预紧弹簧设置了不同喷头的高度调节部件,方便用户调节不同喷头的高度,来满足作物不同种植阶段和多种作物套作模式的水肥药喷施;
[0016]3、该装置的喷头间距和高度调节均采用独立绳束和预紧弹簧来实现,两者调节的范围比较大,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调节;
[0017]4、该方法相比于目前自动化调节喷头位置的装置,成本相对较低,用户的可操作性强,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0018]5、该装置能够适应于不同作物不同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架(1)、轴承座(2)、主管路(3)、间距调节绳(4)、高度调节绳(5)、导向板Ⅰ(6)、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24)、2个以上的喷头(8)、绳束固定板Ⅰ(9)、导向板Ⅱ(10)、支撑杆(11)、行走轮(13)、绳束固定板Ⅱ(14)、喷头软管(15);轴承座(2)固定在固定支撑架(1)顶部,行走轮(13)安装在行走轮支架(12)内,支撑杆(11)下端固定在行走轮支架上,主管路(3)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轴承座(2)内且该端通过泵与水源连通,主管路(3)另一端为封闭端并设置在支撑杆(11)顶部;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间隔设置在主管路(3)上,2根以上的间距调节绳(4)一端连接在绳束固定板Ⅰ(9)上,另一端穿过导向板Ⅰ(6)分别与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连接;2根以上的高度调节绳(5)一端连接在绳束固定板Ⅱ(14)上,另一端穿过导向板Ⅱ(10)分别与2个以上的调高调距机构连接;喷头(8)设置在喷头软管(15)一端上,喷头软管(15)另一端通过调高调距机构连接至主管路(3)并与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支轴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调高调距机构(24)包括滑轮盘(7)、滑轮盘安装支架(16)、预紧弹簧(17)、弹簧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选林徐连江孙海艳彭艳安孔正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开放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