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223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通过传送带连接实现流水线制备,经过印刷增粘涂层、喷印、烧结、电极化处理、涂不干胶、烘干和贴附离型膜等步骤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触控膜的制备方法成本低,易操作,成品良率高,制备效率好,适合规模化生产,解决了高透明、大尺寸感应薄膜的低成本量产技术问题,突破国际上现有ITO导电膜尺寸小、透明度低的技术瓶颈,制备得到的触控膜综合性能优异。到的触控膜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液晶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201110252555.1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容式触摸屏的制造方法,其电容式触摸屏包括一层面板玻璃,还包括两层镀有ITO导电图案层和银浆电极的PET薄膜结构件,两层所述PET薄膜结构件和一层所述面板玻璃依次通过光学胶贴合在一起。在制作时,虽然省去了黄光过程,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要采用脱膜工艺去除油墨层。寻求更为有效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综合性能更佳的触控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成本低,易操作,成品良率高,制备效率好,解决了高透明、大尺寸感应薄膜的低成本量产技术问题,突破国际上现有ITO导电膜尺寸小、透明度低的技术瓶颈,制备得到的触控膜综合性能优异。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送带连接实现流水线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将基材放入流水线起始端,通过传送带运至印刷设备,通过印刷设备在基材表面印刷增粘涂层;
[0007]步骤二,将处理完表面的基材通过传送带运至喷印设备处,喷印设备将纳米导电油墨呈X轴方向均匀印刷在基材表面;
[0008]步骤三,待处理完X轴打印,传送至烧结设备,加热至100℃~120℃,使之形成X轴纳米导线
[0009]步骤四,X轴纳米导线形成后,传送带运至涂布设备进行涂胶处理,通过涂布设备将透明绝缘胶层均匀涂抹在基材表面,后在50

60℃下固化;
[0010]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的基材烘干,再一次传送至喷印设备处,通过喷印设备将纳米导电油墨呈Y轴方向均匀打印在基材表面;
[0011]步骤六,处理完Y轴打印,传送至烧结设备,加热至100℃~120℃,使之形成Y轴纳米导线;
[0012]步骤七,Y轴纳米导线形成后,传送至自动电极化处理装置,通过电极化处理将柔性板连接到甩尾预定区域;
[0013]步骤八,将步骤七所得的基材通过传输带传送至涂布设备进行涂胶处理,通过涂布设备在基材表面涂覆不干胶;
[0014]步骤九,将步骤八所得的成品传送至烘干室,在120℃~140℃下烘干;
[0015]步骤十,将步骤九烘干后的成品通过传送带传送至覆膜设备,通过覆膜设备在成
品表面贴附离型膜,得到所述触控膜。
[0016]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基材为可柔性塑胶材料、改性PET膜,玻璃,亚克力板,成像膜或者超薄柔性成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0017]优选地,所述改性PET膜为PET与聚碳酸酯按照质量比(3

5):1共混后成膜而成。
[0018]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增粘涂层为OCA胶或水胶中的至少一种。
[0019]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绝缘胶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通过混合均匀后制成:丙烯酸氰乙酯

乙烯基甲基双(丁酮肟)

乙烯基吡咯烷酮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物30

4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

20份、纳米二氧化硅3

7份、淀粉1

4份、水80

100份。
[0020]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氰乙酯

乙烯基甲基双(丁酮肟)

乙烯基吡咯烷酮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酸氰乙酯、乙烯基甲基双(丁酮肟)、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引发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氛围下,60

70℃时进行搅拌3

5小时,后旋蒸除去有机溶剂。
[0021]较佳地,所述丙烯酸氰乙酯、乙烯基甲基双(丁酮肟)、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引发剂、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2:1:1:(0.04

0.06):(15

20)。
[0022]较佳地,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选自N,N

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氯仿、乙腈中的至少一种。
[0023]进一步地,步骤四和步骤八中所述涂胶处理方式各自独立地为丝网印刷、辊涂涂布、旋涂、狭缝挤涂布或微凹涂布中的一种。
[0024]进一步地,所述喷印设备具有独立的控制程序,所述喷印设备的出墨口径为6μm

9μm,喷印精度误差小于10μm。
[0025]进一步地,所述烧结设备为UV烧结机,所述UV烧结机具有独立的控制程序。
[0026]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化电极装置上设有高精度的定位焊接头,所述定位焊接头的定位精度小于10μm。
[002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该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成本低,易操作,成品良率高,制备效率好,适合规模化生产,解决了高透明、大尺寸感应薄膜的低成本量产技术问题,突破国际上现有ITO导电膜尺寸小、透明度低的技术瓶颈,制备得到的触控膜综合性能优异。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使得采用的透明绝缘涂层绝缘效果好,与基材的粘结力强,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触控膜质量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且制备过程安全、卫生、无害,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送带连接实现流水线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9]步骤一,将基材放入流水线起始端,通过传送带运至印刷设备,通过印刷设备在基材表面印刷增粘涂层;
[0030]步骤二,将处理完表面的基材通过传送带运至喷印设备处,喷印设备将纳米导电油墨呈X轴方向均匀印刷在基材表面;
[0031]步骤三,待处理完X轴打印,传送至烧结设备,加热至100℃~120℃,使之形成X轴纳米导线;
[0032]步骤四,X轴纳米导线形成后,传送带运至涂布设备进行涂胶处理,通过涂布设备将透明绝缘胶层均匀涂抹在基材表面,后在50

60℃下固化;
[0033]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的基材烘干,再一次传送至喷印设备处,通过喷印设备将纳米导电油墨呈Y轴方向均匀打印在基材表面;
[0034]步骤六,处理完Y轴打印,传送至烧结设备,加热至100℃~120℃,使之形成Y轴纳米导线;
[0035]步骤七,Y轴纳米导线形成后,传送至自动电极化处理装置,通过电极化处理将柔性板连接到甩尾预定区域;
[0036]步骤八,将步骤七所得的基材通过传输带传送至涂布设备进行涂胶处理,通过涂布设备在基材表面涂覆不干胶;
[0037]步骤九,将步骤八所得的成品传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送带连接实现流水线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基材放入流水线起始端,通过传送带运至印刷设备,通过印刷设备在基材表面印刷增粘涂层;步骤二,将处理完表面的基材通过传送带运至喷印设备处,喷印设备将纳米导电油墨呈X轴方向均匀印刷在基材表面;步骤三,待处理完X轴打印,传送至烧结设备,加热至100℃~120℃,使之形成X轴纳米导线;步骤四,X轴纳米导线形成后,传送带运至涂布设备进行涂胶处理,通过涂布设备将透明绝缘胶层均匀涂抹在基材表面,后在50

60℃下固化;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的基材烘干,再一次传送至喷印设备处,通过喷印设备将纳米导电油墨呈Y轴方向均匀打印在基材表面;步骤六,处理完Y轴打印,传送至烧结设备,加热至100℃~120℃,使之形成Y轴纳米导线;步骤七,Y轴纳米导线形成后,传送至自动电极化处理装置,通过电极化处理将柔性板连接到甩尾预定区域;步骤八,将步骤七所得的基材通过传输带传送至涂布设备进行涂胶处理,通过涂布设备在基材表面涂覆不干胶;步骤九,将步骤八所得的成品传送至烘干室,在120℃~140℃下烘干;步骤十,将步骤九烘干后的成品通过传送带传送至覆膜设备,通过覆膜设备在成品表面贴附离型膜,得到所述触控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基材为可柔性塑胶材料、改性PET膜,玻璃,亚克力板,成像膜或者超薄柔性成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PET膜为PET与聚碳酸酯按照质量比(3

5):1共混后成膜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增粘涂层为OCA胶或水胶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绝缘胶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通过混合均匀后制成:丙烯酸氰乙酯

乙烯基甲基双(丁酮肟)

乙烯基吡咯烷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键侍正存葛亚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科瑞达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