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917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受热管和多个散热管,各散热管安装在受热管侧壁并与受热管连通,受热管内壁设有铜粉,受热管内的铜粉用以吸附散热介质,使用过程中,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受热管,以使受热管内的散热介质蒸发变成气态,气态散热介质进入散热管内,将热量通过散热管释放出去,气态散热介质会在散热管的内壁面冷凝回流至散热管,从而形成散热介质的循环利用,这样通过多个散热管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散热装置领域。置领域。置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用于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散热装置通常用一条管道弯折形成,这种散热装置机构比较单一,散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具有较好的散性能。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受热管和多个散热管,各所述散热管安装在所述受热管侧壁并与所述受热管连通,所述受热管内壁设有铜粉,所述受热管内的铜粉用以吸附散热介质,散热介质能够携带热量进入所述散热管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散热介质能够回流至所述受热管内的铜粉中。
[0005]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管内设有铜粉。
[0006]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管内壁设有沟槽结构。
[0007]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受热管连通,所述散热管另一端封闭。
[0008]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散热管沿所述受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09]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受热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0010]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受热管内设置的铜粉与所述散热管内设置的铜粉相连。
[0011]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管和所述受热管还包括通过均热板制成的方管。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使用过程中,受热管靠近热源,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受热管,以使受热管内铜粉上吸附的散热介质慢慢蒸发变成气态,气态散热介质携带热量进入散热管内进行散热,将热量通过散热管释放出去,释放热量后的气态散热介质会在散热管的内壁面冷凝,冷凝后的散热介质会回流至散热管内的铜粉中国,进行循环利用,这样通过多个散热管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6]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0017]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9]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1]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参见图1~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其主要包括受热管1和多个散热管2,各散热管2安装在受热管1上侧并与受热管1连通,受热管1的内壁面设有铜粉3,受热管1内的铜粉3用以吸附散热介质,散热介质能够携带热量进入散热管2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散热介质能够回流至受热管1内的铜粉3中。
[0023]使用过程中,受热管1靠近热源,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受热管1,以使受热管1内铜粉3上吸附的散热介质慢慢蒸发变成气态,气态散热介质携带热量进入散热管2内进行散热,将热量通过散热管2释放出去,释放热量后的气态散热介质会在散热管2的内壁面冷凝,冷凝后的散热介质在重力作用下会回流至散热管2,从而形成散热介质的循环利用,这样通过多个散热管2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0024]参见图3,其中,受热管1的一端具有用以灌装散热介质的灌装嘴11,使用前通过灌装嘴11向受热管1灌装散热介质,以使散热介质吸附在散热管2内的铜粉3上,直至散热管2内的铜粉3吸附饱和为止,具体的,散热介质采用水等比热容较大的液态物质。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2内也设有铜粉3,散热介质在散热管2中散热之后冷凝形成液态进入散热管2内铜粉3中,通过散热管2内的铜粉3将散热介质导流至受热管1内的铜粉中。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在散热管2内烧结铜粉3以实现导流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在散热管2内设置沟槽结构或者毛细结构,通过沟槽结构或者毛细结构同样能实现散热介质冷凝后导流的功能。
[0027]参见图3、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受热管1内的布置的铜粉3与散热管2内布置的铜粉3相连,携带热量的气态散热介质冷凝后会进入散热管2内的铜粉3中,在重力作用下顺着铜粉3流到受热管1内的铜粉3中,保证冷凝后的散热介质的回流途径通畅。
[0028]参见图1、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受热管1上的多个散热管2沿受热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并排布置,通过间隔设置加快散热管2的散热效率,例如在本技术所示的实施例中,受热管1的顶端间隔并排布置有5个散热管2,每个散热管2之间的间距相等。
[0029]参见图3,进一步的,每个散热管2均与受热管1垂直连接,这样方便冷凝后的散热介质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更快的流入受热管1中,加快了散热介质的循环速度。
[0030]此外,散热管2和受热管1不仅可以设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中的圆形结构,还可以设为通过均热板制成的方管结构。
[0031]参见图1、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2的底端与受热管1连通,散热管2的顶端封闭,这样避免了携带热量的气态散热介质从散热管2的顶部流走,保证散热介质始终保持在散热管2内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介质的利用率。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2与受热管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通过密封装置将散热管2与受热管1的连接间隙进行密封,有效防止了散热介质从散热管2与受热管1的装配间隙中流走,进一步提高散热价值的利用率。
[0033]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热管和多个散热管,各所述散热管安装在所述受热管侧壁并与所述受热管连通,所述受热管内壁设有铜粉,所述受热管内的铜粉用以吸附散热介质,散热介质携带热量进入所述散热管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散热介质能够回流至所述受热管内的铜粉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内设有铜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内壁设有沟槽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卢付初高明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