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64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含有一导光板,其中具有一扩散层;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位于相反二侧,该扩散膜具有一基底以及复数个扩散粒子,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会多次穿过该扩散层,以得到扩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液晶显示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图4显示一种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60,具有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62、一灯管(lamp)64,设置于该导光板62的一侧、一反射膜(reflective film)66,设置于该导光板62的底面、一扩散膜(diffusive film)68,设置于该导光板62的顶面,以及二棱镜板(prism plates)70、72,设置于该扩散膜68上方。该灯管64所提供的光线射入该导光板62后,该反射膜66会将光线的路径改变,使其由该顶面射出,而穿过该扩散膜68。请参阅图5所示,该扩散膜68中具有若干粒子(grains)681,以扩散光线。美国专利第6,425,674号(Michael Su’s invention)揭示一种导光板,其中具有均匀分布粒子(grains),以取代扩散膜。由于该等粒子是相当昂贵的元件,造成该专利的导光板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另外,在该导光板的制造过程中,高温会造成该导光板与该等粒子产生反应,造成该导光板出现黄化(yellowing)的现象,而影响光的色度(chrom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具有较佳的扩散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具有较较小的厚度。为达成前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导光板,其中具有一扩散层;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位于相反二侧,该扩散膜具有一基底以及复数个扩散粒子,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一灯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旁边,用以提供光线设数该导光板;一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面,以及一集光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其中该导光板与该扩散层的基底是以相同的材料所制成。其中该导光板的第一面具有一表面结构,该集光件具有一板件,其上具有一表面结构,该二表面结构产生集光的作用。其中该导光板的表面结构具有复数个棱镜,该板件上的表面结构具有复数个棱镜。本专利技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导光板,其中具有一扩散层;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位于相反二侧,该扩散膜具有一基底以及复数个扩散粒子,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其中该导光板与该扩散层的基底是以相同的材料所制成。其中该导光板的第一面具有一表面结构。其中该扩散膜的基底中还具有热安定剂。附图说明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及特点所在,特举以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剖视图,显示光路径;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现有背光模组的分解图,以及图5是现有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显示光路径。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主要包含有一导光板10、一灯管20、一反射膜22以及一集光件24。该导光板10具有一第一面12、一第二面14以及一第三面16,其中该第一面12与该第二面14位于该导光板10的相反二侧,该第三面16位于该第一面12与该第二面14之间,以及该第二面14上印刷有一调光层18。该灯管20设置于该导光板10面对该第三面16的一侧,该反射膜22贴附于该导光板10的第二面14,而该集先件24,具有二棱镜板26、28,设置于该导光板10的上方,面对该第一面12。该导光板10是以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众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环烯烃聚合物(Cyclic OlefinsPolymer,COP)或是环烯烃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s Copolymer,COC)所制成,其中具有一扩散层30,位于该第一面12与该第二面14的问。该扩散层30,请参阅图2所示,具有一基底32以及复数个粒子34于其中。该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可为射出成型或是共押出等。该扩散层30中的粒子34的粒径最好小于50μm,而该基底32的厚度最好大于该等粒子34的直径的二倍以上,换言之,该基底32可将所有粒子34包含于其中,由此,如有黄化现象产生时,也仅会发生在该基底32中。该基底32可以聚碳酸脂(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环烯烃聚合物(COP)或是环烯烃共聚合物(COC)所制成,由机械特性上观之,该扩散层30的基底32可以与该导光板10相同的材料所制成,由此在高温环境下,该扩散层30与该导光板10具有相近的热膨胀。另外为降低黄化现象,该扩散层30的基底32中可加入热安定剂(thermal stability agent),以提高聚合物的裂解温度或除去活性中心。该扩散层30具有改变光路径与扩散的功能。关于改变光路径的部份,请参阅图2所示,当该灯管20所产生的光线直接射向该扩散层30,该等粒子34即会折射与反射光线,将光线的路径改变,配合该调光层18与该反射膜22的作用,使该导光板10将光线路径改变的功能更为提高。关于扩散的部份,同样请参阅图2所示,当该灯管20所产生的光线(图中箭头所示)进入该导光板10后,部分的光线射向该导光板10的第二面14,并被该调光层18与该反射膜22反射,而射向该扩散层30;一部份光线直接射向该扩散层30;另一部分的光线则射向该第一面12,并产生全反射,而改为射向该扩散层30。当光线穿过该扩散层30后,即会被该等粒子34折射与反射,而产生扩散的作用。而通过该扩散层30的光线可能再次射向该第二面14,而被该调光层18与该反射膜22反射,或是射向该第一面12而产生全反射,最后又再次射向该扩散层30。换言之,部分的光线会多次通过该扩散层30,而产生更为均匀的光源由该导光板10的第一面12射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具有的扩散效果接近前揭的美国专利,但相较于该专利,本专利技术的成本较低(粒子的数量较少)以及黄化现象较小(仅会出现于基底与扩散层交接处)。实务上,该导光板中可设置二或以上的扩散层(图中未显示),以符合所设定的光学需求。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具有一导光板40,其中具有一扩散层42、一灯管44、一反射膜46以及一集光件48,不同处在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上具有一表面结构(surface profile)50,在本实施例中其为棱镜结构。该集光件48为一板件具有复数个棱镜,配合该导光板40的表面结构50,达成集光的功效。由此,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的元件数由现有的六个元件降低为四个元件。所以,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厚度可大幅降低,而且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导光板,其中具有一扩散层;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位于相反二侧,该扩散膜具有一基底以及复数个扩散粒子,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一灯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旁边,用以提供光线设数该导光板;一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面,以及一集光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光板与该扩散层的基底是以相同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导光板,其中具有一扩散层;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位于相反二侧,该扩散膜具有一基底以及复数个扩散粒子,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一灯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旁边 ,用以提供光线设数该导光板;一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面,以及一集光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重华潘重德廖宗能
申请(专利权)人: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