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03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线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并且经导光板传输后,从该出光面导出;其中该出光面设置有多个菲涅耳透镜。光线经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由出光面出射,并通过菲涅耳透镜阵列进行聚光,形成聚光焦点的阵列,使得出射光会聚,从而提高该导光板或背光模块的出光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具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现代化信息设备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必须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光源装置,如背光模块,其功能是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而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是背光模块的关键组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光学设计,使导光板能引导光源发出的光转换成亮度与色度均可达一定要求的面光源。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产品,经常在户外等外界光强烈的环境下使用,因此对背光模块某种光学特性有更高的要求,如出光亮度,特别是在视屏中央观察方向上需要更高出光亮度。请参阅图1,是2002年6月19日公告的第01219472.7号中国专利所揭示的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10包括导光板20、反射板30、光源40、灯罩50。该导光板20包括入光面21、一与该入光面21相交的底面22、一与该底面22相对的出光面23,该出光面23及底面22上还设置多个网点24,该网点24为半圆球结构。该光源40位于灯罩50内,并与该导光板20的入光面21相对设置,该反射板30与该导光板20的底面22相对设置。背光模块10中,导光板20接收光源40发出的光线,光线经导光板20的导向及反射板30的反射由出光面23出射。由于设置在该出光面23的网点24为半圆球结构,出射光经过该网点24后会成为发散光束,因此集中在视屏中央观察方向上出射光减少,在该方向的出光亮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光亮度较高的导光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线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并经导光板传输后,从该出光面导出;其中该出光面设置有多个菲涅耳透镜。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用以发出光束的光源;一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线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并经导光板传输后,从该出光面导出;其中该出光面设置有多个菲涅耳透镜。本专利技术中,该菲涅耳透镜为阵列排布;该菲涅耳透镜是同心多阶圆柱体构造的凸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出光面设置菲涅耳透镜阵列,光线经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由出光面出射,并通过菲涅耳透镜阵列进行聚光,形成聚光焦点的阵列,使得出射光会聚,从而提高该导光板或背光模块的出光亮度,且可通过菲涅耳透镜上表面阶梯数的增加来提高聚光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出光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块的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起参阅图2与图3,图2是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局部放大的剖面图。该导光板120包括入光面121、一与该入光面121相交的底面122、一与该底面122相对的出光面123,该出光面123具有菲涅耳透镜(Fresnel Lens)阵列124,该菲涅耳透镜阵列124由多个菲涅耳透镜125排列组成,该菲涅耳透镜125是同心多阶圆柱体构造的凸点,该凸点的直径d为1微米至1毫米之间。光线经入光面121进入该导光板120,并通过菲涅耳透镜阵列124进行聚光,最终由出光面123出射,形成聚光焦点的阵列,使得出射光会聚,从而提高该导光板120的出光亮度,且可通过菲涅耳透镜表面上圆柱体阶梯数的增加来提高聚光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出光亮度。通常,普通折射凸透镜对长波长光线折射角度小,在透镜后远位集结焦点;对短波长光线折射角度大,在透镜后近位集结焦点,因此在焦点处形成蓝、绿、红顺序的轴上色差。而单层衍射透镜与前述普通折射凸透镜相反,对长波长光线的衍射角度大,在透镜后近位集结焦点;对短波长光线的衍射角度小,在透镜后远位集结焦点,因此在焦点处形成红、绿、蓝顺序的轴上色差。本专利技术出光面123的菲涅耳透镜125是同心多阶圆柱体构造的凸点,是单层衍射透镜与普通折射凸透镜的组合,光线经入光面121进入该导光板120,通过菲涅耳透镜阵列124时,可将相反顺序的色差相互抵消校正轴上色散像差,从而提高聚光效果。请参阅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平面示意图。该背光模块210包括导光板220、反射板230、光源240、灯罩250。该导光板220包括入光面221、一与该入光面221相交的底面222、一与该底面222相对的出光面223。该光源240位于灯罩250内,并与该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1相对设置,该反射板230与该导光板220的底面222相对设置。该导光板220的出光面223设置有菲涅耳透镜阵列224,该菲涅耳透镜阵列224由多个个菲涅耳透镜225排列组成,该菲涅耳透镜225是同心多阶圆柱体构造的凸点,该凸点的直径为1微米至1毫米之间。光线经入光面221进入该导光板220,并通过菲涅耳透镜阵列224进行聚光,最终由出光面223出射,形成聚光焦点的阵列,使得出射光会聚,从而提高该背光模块210的出光亮度,且可通过菲涅耳透镜表面上圆柱体阶梯数的增加来提高聚光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出光亮度。本专利技术中,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可以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线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并经导光板传输后,从该出光面导出,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设置有多个菲涅耳透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菲涅耳透镜成阵列排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该菲涅耳透镜是同心多阶圆柱体构造的凸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凸点的直径为1微米至1毫米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与入光面相邻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与入光面相对设置。7.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用以发出光束的光源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线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并经导光板传输后,从该出光面导出,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设置有多个菲涅耳透镜。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菲涅耳透镜成阵列排布。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该菲涅耳透镜是同心多阶圆柱体构造的凸点。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点的直径为1微米至1毫米之间。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与入光面相邻设置。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与入光面相对设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线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并且经导光板传输后,从该出光面导出;其中该出光面设置有多个菲涅耳透镜。光线经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由出光面出射,并通过菲涅耳透镜阵列进行聚光,形成聚光焦点的阵列,使得出射光会聚,从而提高该导光板或背光模块的出光亮度。文档编号G02B5/02GK1790120SQ200410077629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余泰成, 吕昌岳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线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并经导光板传输后,从该出光面导出,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设置有多个菲涅耳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泰成吕昌岳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