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后视镜壳体、应用其的外后视镜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45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整车内外饰结构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后视镜壳体、应用其的外后视镜及车辆。该外后视镜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用于安装镜片组件的后表面和与后表面相对的前表面,以及连接后表面和前表面的靠近车窗的一侧的内侧面;和连接在内侧面上的扰流部件,扰流部件包括与内侧面相连且朝向前表面的阻挡面。其中,阻挡面构造成与内侧面形成夹角,以使沿内侧面流动的流体能够通过阻挡面的阻挡改变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后视镜壳体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后视镜的风噪问题。够有效地降低外后视镜的风噪问题。够有效地降低外后视镜的风噪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后视镜壳体、应用其的外后视镜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整车内外饰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壳体、应用其的外后视镜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外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车辆后方的外部信息的工具,通常安装在前车门的外侧。外后视镜通常包括外后视镜壳体和用于连接外后视镜壳体与车门的连接组件。外后视镜壳体的后表面用于安装后视镜片,外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形成有流线型光滑平顺的曲面。
[0003]然而,车辆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外后视镜的表面会产生严重的风噪。产生的原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迎面而来的流体(风)作用于外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时会产生气流分离,引起流体产生非定常的压力脉动,进而形成气动噪声。但由于前表面的曲面曲度不同等原因,使得外后视镜的两侧的气流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增加了外后视镜后方气流压力脉动的波动范围及强度,且可能进一步导致将气流的压力脉动引导至侧窗玻璃表面,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风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壳体,以有效地降低外后视镜的风噪问题。
[0005]本技术的外后视镜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用于安装镜片组件的后表面和与后表面相对的前表面,以及连接后表面和前表面的靠近车窗的一侧的内侧面;和连接在内侧面上的扰流部件,扰流部件包括与内侧面相连且朝向前表面的阻挡面。其中,阻挡面构造成与内侧面形成夹角,以使沿内侧面流动的流体能够通过阻挡面的阻挡改变流动方向。
[0006]进一步地,后表面构造为平面,阻挡面与后表面平行。
[0007]进一步地,扰流部件构造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横断面形状构造为矩形或三角形。
[0008]进一步地,扰流部件的靠近车窗的一端和内侧面的靠近车窗的一端的连线与车窗所在的平面平行。
[0009]进一步地,自扰流部件的靠近车窗的一端至内侧面的靠近车窗的一端的连线沿靠近车窗的方向延伸。
[0010]进一步地,扰流部件沿壳体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壳体本体的高度。
[0011]进一步地,扰流部件与壳体本体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扰流部件的朝向车窗的一端形成为曲面结构。
[0013]本技术外后视镜壳体能够通过扰流部件使得通过的气流在外后视镜的后方的气流波动范围减小,且减弱了外后视镜的后方的分离气流涡的强度,这样能够使得外后
视镜壳体产生的噪声源减小,从而达到了提高气动噪声性能、降低风噪的目的。
[001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外后视镜。该外后视镜包括上述外后视镜壳体和设置在外后视镜壳体的后表面上的后视镜片。
[0015]本技术的外后视镜能够通过外后视镜壳体提高气动噪声性能、降低风噪的优点。
[0016]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外后视镜。
[0017]本技术的车辆能够通过上述外后视镜提高车辆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壳体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外后视镜壳体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外后视镜壳体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的外后视镜壳体与车窗的位置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所示的外后视镜壳体周围的流场分布对比图,其中,左图5A为无扰流部件的流场分布示意图,右图5B为有扰流部件的流场分布示意图;
[0023]图6为图1所示的外后视镜壳体周围的声源分布对比图,其中,左图6A为无扰流部件的声源分布示意图,右图6B为有扰流部件的声源分布示意图;
[0024]图7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壳体的外后视镜引起的噪声源的频谱分布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外后视镜壳体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6]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壳体100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该外后视镜壳体100包括:壳体本体1,结合图3所示,壳体本体1包括用于安装镜片组件的后表面11和与后表面11相对的前表面 12,以及连接后表面11和前表面12的靠近车窗3的一侧的内侧面13;和连接在内侧面13上的扰流部件2,扰流部件2包括与内侧面13相连且朝向前表面的阻挡面21。其中,阻挡面21构造成与内侧面13形成夹角,以使沿内侧面13流动的流体能够通过阻挡面21的阻挡改变流动方向。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壳体100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气流作用于壳体本体1的前表面12,由于气流具有粘滞性,气流以高速的分离流体的形式向壳体本体1的后方运动,并在壳体本体1的后方形成气流涡。为了降低气流阻力,在常规设计下壳体本体1的前表面12为流线型光滑曲面的设计,使得壳体本体1的前表面12构造成自靠近车门的一侧至远离车门的一侧的曲率逐渐减小的表面从而使得靠近车门的内侧面13的气流高速运动至后方时的流量更大、角度更为倾斜,进而增加了外后视镜的后方的气流波动范围及脉动强度,引起了较为严重的风噪。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壳体100在壳体本体1的靠近车窗3的一侧的内侧面13上连接有扰流部件2,该扰流部件2的阻挡面21与内侧面13形成夹角。当气流沿着壳体本体1的内侧面13 流动时能够直接作用于阻挡面21上,以对气流进行部分遮挡。通过该设置,可直接减小壳体本体1的内侧面13的瞬时气流状态,从而达到壳体本体1的
内侧面13和外侧面14的气流状态的平衡。不但可以使涡流波动范围减小,还可以使的波动的强度减弱,两者都是减小噪声源的因素,使得外后视镜壳体100产生的噪声源减小,从而达到了提高气动噪声性能、降低风噪的目的。
[0028]图5和图6为该技术实施例外后视镜壳体100在仿真分析中的对比视图。结合图5所示,图5示出了无扰流部件2和有扰流部件2的外后视镜壳体100周围的流场分布对比图。其中,左图5A为无扰流部件2的流场分布示意图,右图5B为有扰流部件2的流场分布示意图,箭头51示出了两个对比图的相对应的对比位置。图6示出了无扰流部件2和有扰流部件2的外后视镜壳体周围的声源分布对比图。其中,左图6A为无扰流部件2的声源分布示意图,右图6B为有扰流部件2的声源分布示意图,箭头61示出了两个对比图的相对应的对比位置。结合图5和图6我们可以看出,分离气流涡5A1 和5B1有明显的区别,分离气流涡5A1波动幅度更大,即分离气流涡5A1的强度更大,噪声源6A1的波动范围更广,从而产生的风噪更高;而分离气流涡5B1波动幅度较小,即分离气流涡5B1的强度较低,噪声源6B1波动范围更小,从而产生的风噪较低。
[0029]此外,图7还示出了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壳体100的外后视镜引起的噪声源的频谱分布特性图。其中,纵坐标代表声压级,横坐标代表(声波或电磁波振动的)频率,实线代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包括用于安装镜片组件的后表面和与所述后表面相对的前表面,以及连接所述后表面和所述前表面的靠近车窗的一侧的内侧面;和连接在所述内侧面上的扰流部件,所述扰流部件包括与所述内侧面相连且朝向所述前表面的阻挡面;其中,所述阻挡面构造成与所述内侧面形成夹角,以使沿所述内侧面流动的流体能够通过所述阻挡面的阻挡改变流动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表面构造为平面,所述阻挡面与所述后表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构造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横断面形状构造为矩形或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的靠近车窗的一端和所述内侧面的靠近车窗的一端的连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胜杨笠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