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42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用以将一前框架组装在一后框架上。其包括一组装导具和一上压板,组装导具还包括一用于环固后框架的框型主体及多个设于框型主体内侧的弹片,用于托夹并固定前框架。上压板还包括一框型部、一上压部、一上压部与框型部形成的容室,用以容置前框架,以及一弹性部,用以弹性地接触容置在容室中的前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组装一液晶显示模块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所以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平面电视、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产品上,甚至已有逐渐取代传统台式计算机的CRT监视器的趋势。一般来说,液晶显示模块为一液晶显示器中最关键的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一背光模块,以及用于组合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的前框架。参照图1,图1为公知一液晶显示模块10的剖面示意图。液晶显示模块1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2和一背光模块14。背光模块14包括至少一光源16、一导光板18设于光源16上方、以及一反射板20设于光源16下方。此外,背光模块14还包括一后框架22和一前框架24,用来固定和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2和背光模块14。公知组装液晶显示模块10的方法是先将液晶显示面板12和背光模块14组合后,再以人工方式将前框架24组装在后框架22表面。但在此方式下,组装者必须先以前框架24的一侧对准后框架22装入,再将前框架其它侧对准下压于后框架22表面,方能使前框架24覆盖在后框架22的侧面上,以便卡固于后框架22表面。由上述可知,传统上产业界在生产液晶显示模块时,仍然必须以人工方式组装液晶显示模块,不但既耗时又费力,而且无法确保稳定的组装质量,更不能以自动化方式降低制作成本。因此自动化组装液晶显示模块是产业界仍需研发的重要课题和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组装液晶显示模块的组装装置和方法,以解决上述公知技术中以人工组装液晶显示模块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一前框架组装在一后框架上。本专利技术的组装装置主要包括一组装导具和一上压板。组装导具包括一用于环固后框架的外侧的框型主体和多个分别设于该框型主体内侧的弹片,其中,弹片向上突出于框型主体表面,用于托夹前框架的内侧以将前框架固定在框型主体上。上压板则包括一框型部、一上压部以及一弹性部,其中框型部的内尺寸略大于前框架的外尺寸,而上压部设置在框型部的内侧,并与框型部形成一容室以容置前框架,弹性部则设在容室中并连接上压部,用以弹性地接触容置在容室中的前框架。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揭示一种组装一液晶显示模块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先提供一背光模块、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前框架,其中背光模块包括一后框架。接着提供一本专利技术的组装装置,其中,本专利技术的组装装置包括一组装导具和一上压板,而组装导具又包括一框型主体和多个弹片,分别设在框型主体内侧并向上突出于框型主体,并微微向内侧倾斜。上压板则包括一框型部、一连接框型部并设于框型部内侧的上压部、以及至少一弹性部连接于上压部。接着,组合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并将组合后的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置于组装导具的框型主体内,并将前框架置于组装导具之上,同时使组装导具的多个弹片延伸至前框架内侧,以固定前框架的位置。然后,再将上压板置于前框架和组装导具之上,接着下压上压板,以使上压板的弹性部弹靠前框架,并使前框架向后框架移动而卡固在后框架表面。由于本专利技术组装装置的组装导具所包括的框型主体内尺寸约等于前框架的内尺寸,并在框型主体内侧设有多个弹片,因此,当前框架放置在组装导具上方时,弹片可容易延伸至前框架内侧并将前框架托夹固定在框型主体上。再通过下压置于前框架和组装导具上方的上压板,便可带动前框架和组装导具向下移动。同时,弹片也会因为组装导具向下移动而弹性地撑开前框架下侧,使前框架可以容易地套覆在置于下方的后框架表面,而当组装导具继续向下移动时,弹片将自动脱离前框架内侧,以使前框架卡固在后框架上。因此,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组装装置,便可以快速的流程和方式完成液晶显示模块的组装,改善了公知技术中必须用人工准确对准后框架表面才能将前框架组装在后框架上的费时工作。利用本专利技术组装装置及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理解,下面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一液晶显示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使用图2所示组装装置进行组装的示意图;图4和图5为图2所示组装装置在操作时的动作图;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组装装置在操作时的动作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导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2和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50的外观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组装装置50是用来将一前框架58组装于一后框架60,而图3则为使用图2所示组装装置50进行组装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组装装置50包括一组装导具52、一上压板54以及一基座56。组装导具52具有一框型主体62,用以环固后框架60的外侧,因此,框型主体62的内尺寸略大于后框架60的外尺寸。此外,组装导具52还具有多个弹片64,分别设在框型主体62的内侧,并向上突出于框型主体62,且微微向内侧倾斜。因此,当前框架58放置花组装导具52之上时,弹片64将延伸至前框架58的内侧,并托夹前框架58内侧以将前框架58固定在框型主体62之上。上压板54包括一框型部66和一上压部68,其中上压部68设置在框型部66的内侧,并与框型部66形成一容室70,以在进行组装时容置前框架58,因此,框型部66的内尺寸略大于前框架58的外尺寸。上压板54还包括至少一弹性部72,设在容室70中并连接上压部68,用于在进行组装前框架58和后框架60时,弹性地接触容置在容室70中的前框架58。在本实施例中,上压板54包括一弹性部72,设在容室70中并连接上压部68,以在进行组装时,可以均匀地弹靠容置在容室70中的前框架58。如图2所示,基座56为一矩形板体,其尺寸约等于后框架60的外尺寸,因此,在利用组装装置50进行前框架58与后框架60的组装时,基座56得以置于组装导具52的内侧,并用于承载固定后框架60。此外,基座56表面可选择性地设置多个凹槽78,分别对应于弹片64,以防止弹片64摩擦基座56,造成基座56的损坏。由于本实施例的前框架58和后框架60为一液晶显示模块的部分构件,用来嵌固一液晶显示面板74和一背光模块,因此在将前框架58组装在背光模块的后框架60表面之前,需先组装液晶显示面板74和背光模块,再利用组装装置50进行前框架58和后框架60的组装。参照图3,利用组装装置50来组装前框架58和后框架60时,先将组合后的液晶显示面板74、背光模块76容置在组装导具52的内侧,并同时使组合后的液晶显示面板74、背光模块76放置在基座56上方,再将前框架58放置在组装导具52和后框架60的上方,通过组装导具52的弹片64托夹固定前框架58的位置,最后将上压板54放置在组装导具52和前框架58的上方。参照图4和图5,图4和图5为图2所示组装装置50在操作时的动作图。利用组装装置50进行前框架58和后框架60的组装时,对上压板54的上压部68向下施力,以使上压板54向下移动,同时,上压板54的框型主体66因与组装导具52相接触,也将下压组装导具52,使组装导具52向下移动。另一方面,当上压板54被下压而向下移动时,相对于前框架58的弹性部72也将弹靠前框架58,并使得前框架58向后框架60移动而卡固在后框架60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一前框架组装在一后框架上,所述组装装置包括:一组装导具,其包括:一框型主体,置于所述后框架的外侧;以及多个弹片,分别设在所述框型主体的内侧,并向上突出于所述框型主体;以及一上压板,其包括: 一框型部;一上压部,设置在所述框型部的内侧,并与所述框型部形成一容室;以及至少一弹性部,设于所述容室中并连接所述上压部,用以弹性地接触容置在所述容室中的所述前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政泰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