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箱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0004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电气箱(1)的新设计,能通过不同部件的旋拧紧固实现容易的组装。此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箱(1)包括前框架(50),能消除对封闭箱(1)的侧面板(70)的需要,和/或允许在箱(1)安装在墙壁上后修改这些面板(70)。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箱组装套件的部件由此使得箱(1)的形式模块化,实现彼此连接的箱和/或所选择的密封等级,而不用修改组装或合适的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拒,设计为承装诸如断路器的电气设备,所述机拒通 过组装分离的部件来获得,即形成套件的形式。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新设计的电气箱,使得特别是在嵌入安装的情况下不再需要提供封闭侧面 板。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套组件,由此可制造电气箱,其中顶部部分地由直接固定 至支柱的前框架形成,该框架起到用于门、组装直立件和前面板(一个或多 个)的组装支承的作用。
技术介绍
容纳电气设备的机拒主要起到保护承装于其中的设备部件不受固体特别是大于2.5mm的固体侵入的目的(保护等级也称为IP30 )。对于箱的某些 应用和位置而言,对后者来说重要的是满足比通常的IP30等级更严格的密 封标准,特别是可能会需要防护灰尘和液体溅射(例如称为IP54的保护等 级)。如图1示意性的显示,容纳在箱1中的不同的设备部件通过电缆2与主 电源连接,箱的输入布线(input routing)通常是固定的。具体说,在所示情 况下,电缆2必须穿过箱的面板3。箱1可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侧面板3,该 侧面板可有合适的板件制造。然而,箱1可在得知电缆2,的确切方位之前来 组装。随后,需要面板4的原位切割。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箱l嵌入安装 在隔离件(partition)的凹部5中。而不是在侧面板4中进行切割,优选的 是可能不需要后者。当两个箱l邻接时,这种选择还可适用于内面板。然而,对于现有的箱不可能简单地消除侧面板。箱实际上可以是"整体 的(monoblock)"或通过组装不同的部件来获得。只要涉及密封性则前一种 选择是特别有优势的,但是以这种方式制造的箱并不是模块化的。只要涉及 套件形式的箱,其优选用于大量的应用,则它们通常包括后面板和四个侧面 板,四个角支柱正交地装配在所述后面板上,所述四个侧面板定位在所述支柱之间。该结构通过门6关闭。箱1的强度以这种方式通过侧面板3、 4来保证,所述侧面板3、 4进一步通常直接连接至门6:所述面板不能从箱的壳 层(envelope )上取出。箱的结构由此没有优化成满足所遇到的不同组装方案的需要。现有箱的 另一问题是只要涉及壳层的修改则它们缺乏灵活性,并且在需要密封等级时 组状复杂。以一般的方式,可能会需要一套用于箱的部件,以能使所述箱的 制造模块化。
技术实现思路
在其它优点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组装箱的缺陷,以及提出能优 化电缆布线而不必在面板中进行切割的一套部件,并且满足不同密封等级的需要。根据其中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拒组装的方法,其中前框架直接 连接至装配在箱的后面板上的支柱,该前框架和支柱形成箱的外部壳层的整 体部分。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敞开框架结构可根据需要封闭,面板的定位和选 择可推迟。优选地,所有组装步骤通过旋拧操作来执行。本专利技术由此涉及用于组装电气箱的方法,包括将四个角支柱紧固在矩形 后面板的四个角处,其方式是限定每个支柱的角边缘的两个外部面是所述面 板的两个边缘的延伸,且将限定开口的前框架紧固在支柱的四个承载表面 上,前框架的外边缘是支柱的外部面的延伸。正交于后面板的侧面板可组装 在角支柱之间,所述支柱优选包括平行于后面板的组装表面,在紧固前框架 之前或在所述前框架已经拆除之后,在所述后面板上侧面板被螺钉紧固。根 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方法优选地与接合部处的密封件的挤压相关。根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套件,其使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 够执行。具体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套件用于制造电气机拒,其壳层为矩 形截面,且沿封装的深度延伸,包括-矩形后面板,在其边缘上具有第一厚度,其形成箱的壳层的表面;-四个角支柱,每一个包括两个正交的限定角边缘的外部面,所述角边 缘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第二高度,所述支柱还包括用于在它们的第一 端处组装至所述后面板的装置和承载表面;-前框架,在其限定开口的外边缘上具有第三厚度,且能重叠在后面板上,其包括四个组装表面,当支柱的角边缘正交于所述前框架时,所述表面能并置到支柱的承载表面;其中,箱的壳层的深度等于第一厚度、第二高度和第三厚度之和。 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套件的部件的组装形成的箱使得部件全部形成 外部壳层的一部分,且可从外部可见。门优选地与前框架的开口中的铰链相 关联。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框架结构可由第二支柱高度的侧面板封闭或保持打 开。优选地,面板的组装通过在支柱和侧面板装置的顶端处的组装表面的存 在来实现,具有定位法兰形式,使得面板能连接到组装表面上。根据优选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套件的部件适于通过旋拧进行组 装。具体说,前框架的每个组装表面和支柱的每个承载表面包括能将它们通 过旋拧紧固到彼此的装置。以相同的方式,支柱与面板的组装表面和面板的 定位法兰包括孔和螺紋。四个支柱通过基板在第一端处被封闭,所述基板可 柠到后面板上。优选地,部件用折叠和焊接的金属板制造。为了减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框架 结构,同时保存对重量应力的抵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件的后面板优选地通过 沿箱的竖直边缘焊接的管状部来加强,且特别地通过焊接至后面板的折叠边 缘的加强件来加强。壳层的外边缘通过后面板的板形成并形成封闭的抗扭箱。特别是为了获得紧密的组装,优选的是支柱的外部面是梯形的,其在后 面板的水平面处的边缘比在前框架的水平面处的边缘更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套件的部件的组装,特别是通过在部件之间的结合部 的水平面处插入密封件,使得能制造电气箱,其也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几 个电气箱可以关联,它们的后面板并置且特别是通过支柱之间的螺钉固定而 彼此紧固。附图说明从仅以示例性且非限制性的目的给出的呈现在所附附图中的本专利技术具 体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其它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 图1示出了已经描述的电气箱的组装。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组装套件的组件。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两个箱的组件的不同部件。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箱的另 一 实施例的门组件。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套件的部件的组装,以获得紧密的箱。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中示意性所示,电气箱1通常固定至墙壁或嵌入安装于其上。箱1的后面板和门6因此是竖直的。然而,为了清楚和简洁,在箱1的组装位 置中将描述箱的不同部分,其中后面板和门6是水平的,角支柱和侧面板3、 4是竖直延伸的。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言,这些术语当然不是限制性的。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矩形平行六面体壳层的箱1通过固定至大致 矩形的后表面IO上的一套部件来形成,所述后面板形成箱1的壳层的一部 分,包括它的至少一个外部面。包括用于固定电气设备单元的孔的功能性直 立件12可以通过轨道固定在面板10的内表面上,优选旋拧入预先钻出的孔 中。具体说,两个功能性直立件12平行于后面板10的两个相对边缘,且设 计为当箱安装到墙壁上时是竖直的。后面板10承受由直立件12上的设备单元的重力以及箱1的壳层本身的 重力而施加的应力。根据优选实施例,为了增加其弯曲和拉伸强度同时减少 其厚度,后面板10通过由管状元件16加强的小厚度板14形成,所述管状 元件16是焊4妄于其上的。以此方式形成的封闭抗4丑箱(closed torsion box) 16增加了组件的强度,所述抗扭箱优选地具有四边形横截面、设置在边缘上 且靠近功能性直立件12。根据如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通过后面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电气箱(1)的组装套件,该箱的壳层具有矩形截面且贯穿该壳层的深度,所述组装套件包括:    -矩形后面板(10),在其边缘上具有第一厚度,其形成所述箱(1)的壳层的表面;    -四个角支柱(30),每一个都包括两个正交的外部面(32)、装置(38、40)和承载表面(56),所述外部面(32)限定出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第二高度的角边缘(34),所述装置(38、40)用于在它们的第一端处组装至所述后面板(10),并且所述承载表面在所述两端之间;    -前框架(50),其限定了开口(52),所述前框架形成大致与所述后面板(10)相同尺寸的矩形,且在其外边缘(54)上具有第三厚度,并包括四个组装表面,当所述支柱(30)的角边缘(34)正交于所述前框架(50)时,所述组装表面能并置到所述支柱(30)的承载表面(56);    其中,所述箱的壳层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厚度、第二高度和第三厚度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雷德里克沃特洛特陈洵杨世平杨晔杜世全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