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51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以形成具高响应速率、低色彩偏移、高对比率、及光视角之多重场域,其包括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具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多条锯齿状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交错设置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多个取向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上。一液晶层夹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以构成一液晶单元。两片线性偏光板分别设置于液晶单元的外侧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影像显示系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横向电场切换(IPS)型液晶显示器的影像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具有许多个优点,例如体积小、重量轻、及低电力消耗等,因而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行动显示装置、笔记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屏幕及电视(TV)等电子产品。就大尺寸屏幕及电视的应用需求而论,其关键在于必须具备快响应速度、高对比率、高透光性及无色彩反转的宽视角。横向电场切换(in-plane switching,简称IPS)型液晶显示器兼具上述高画质影像的关键性特点,且已成为主要应用之选择之一。例如,S.Yeo等人于2004年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文摘(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Digest,SID 04 Digest)第758页中提出。横向电场切换(IPS)的构想首先由R.A.Soref于Applied Physics Letters,vol.22,p165(1973)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45,p5466(1974)中提出。于1992年,Kiefer等人将横向电场切换(IPS)的构想延伸至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并于日后由Hitachi Japan公司开发成商业化产品。于一IPS-LCD装置中,电场系以横向形式施加于同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之间。于邻近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则于相同的平面上旋转。此乃IPS型LCD显示器具广视角的缘故。然而,传统的IPS-LCD采用条状电极,致使斜角入射光于交错偏光板发生偏离光轴的漏光,进而使得广视角的影像品质劣化。更有甚者,由于于邻近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的位向系属单一轴相,因而极易发生色彩偏移现象,降低高入射角的显像品质。此外,4μm的IPS型液晶单元的响应速度约为50毫秒(ms),若无特殊的电路设计及LC材料选择,仍显得过慢。为了避免于交错偏光板发生偏离光轴的漏光且使其使角更广,J.Chen等人于SID 98 Digest(1998)p.315与Y.Satoh等人于Journal of AppliedPhysics,vol.37,p4822(1998)中使用单轴补偿膜及双轴补偿膜补偿IPS-LCD装置,然而其结果并非如预期。为了抑制色彩偏移现象的缺点,H.Wakemoto等人于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36,p.L27(1997)中采用锯齿状电极具多重场域结构于IPS-LCD装置。再者,美国专利第US 6,226,116号亦揭露了类似的电极概念。此外,美国专利第US 6,128,061号S.Lee等人揭露了采用IPS型LCD以避免色彩偏移现象的的发生,其LCD装置包括了一矩形架构的主要电极及多个分隔电极,以将电极于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分隔成多个次像素。近来,W.Liu等人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38,p.2779(1999)中揭露一种结合IPS与垂直取向(vertical alignment,简称VA)的构想。并且,美国专利第US 6,177,973号S.Lee等人亦揭露了类似组件的组态。横向电场会致使垂直取向转换的形变,且配合选用正性介电异向性的液晶材料,再搭配选用适当的补偿膜,可增快响应速度及增广显示器的视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锯齿状多重场域IPS型液晶显示器装置。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色彩偏移现象的多重场域IPS型液晶显示器装置。本专利技术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快响应速度的锯齿状多重场域IPS型液晶显示器装置。本专利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广视角的锯齿状多重场域IPS型液晶显示器装置。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尚提供一种具高对比率的锯齿状多重场域IPS型液晶显示器装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以形成具高响应速率、低色彩偏移、高对比率、及光视角之多重场域,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多条锯齿状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交错设置于该第一基板或该第二基板上;多个取向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上;一液晶层夹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以构成一液晶单元;及两片线性偏光板分别设置于该液晶单元的外侧表面。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多重场域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具高响应速率、低色彩偏移、高对比率、及光视角,包括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多条锯齿状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交错设置于该第一基板或该第二基板上,以提供一液晶成垂直取向;多个取向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上;该液晶层夹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以构成一液晶单元;及两片线性偏光板分别设置于该液晶单元的外侧表面。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多重场域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具高响应速率、低色彩偏移、高穿透率、高对比率、及光视角,包括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多条锯齿状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交错设置于该第一基板或该第二基板上;多个取向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上,以提供一液晶成垂直取向;该液晶层夹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以构成一液晶单元;及一线性偏光板与一宽频四分之一波板组成一圆偏光板,其中该圆偏光板设置于该液晶单元的外侧表面。为使本专利技术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其中θ表示为锯齿状电极的弯曲角度;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均质取向液晶之MD-IPS LCD装置的爆炸展开示意图;图3A和3B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垂直取向(VA)液晶之MD-IPSLCD装置的爆炸展开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具有两个LC取向场域的锯齿状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液晶指向子的模拟分布状态,其外加偏压的条件为5Vms;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锯齿状MD-IPS模式的时间-穿透率关系图(曲线(a))与传统的IPS模式的时间-穿透率关系图(曲线(b));图7A与7B分别显示根据本实施例之锯齿状MD-IPS模式与传统的IPS模式的色彩偏移图,根据CIE 1931色度坐标图,其所搭配使用的液晶为均质取向的液晶Merck MLC-6692;图8A与8B分别显示根据本实施例之锯齿状MD-IPS模式与传统的IPS模式的视角坐标图,其所搭配使用的液晶为均质取向的液晶MerckMLC-6692,外加偏压的条件为5Vms,且无搭配补偿膜;图9显示根据本实施例以一对正性A-膜与正性C-膜搭配的补偿膜改善具线性偏光板的MD-IPS模式的视角坐标图;图10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液晶指向子的模拟分布状态,其外加偏压的条件为6.5Vms;图1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锯齿状VA-MD-IPS模式的时间-穿透率关系图;图12分别显示根据本实施例之锯齿状VA-MD-IPS模式的色彩偏移图,其根据CIE 1931色度坐标图,其所搭配使用的液晶为垂直取向的液晶MerckMLC-6876-100;图13显示根据本实施例以一对负性C-膜与正性A-膜搭配的补偿膜改善具线性偏光板的VA-MD-IPS模式的视角坐标图;图1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之具两个均匀取向液晶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以形成具有高响应速率、低色彩偏移、高对比率、及光视角的多重场域,其包括:(a)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b)多条锯齿状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交错设置于该第一基板或该第二基板上;(c)多个取向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上;(d)液晶层,夹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以构成液晶单元;以及(e)两片线性偏光板,分别设置于该液晶单元的外侧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波吴诗聪洪琪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佛罗里达中央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