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42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位于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包括触控区域以及至少位于触控区域一侧的非触控区域;触控功能层还包括衬底、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均位于衬底背离显示功能层的一侧,衬底位于触控区域和非触控区域,触控电极位于触控区域,触控走线至少包括位于非触控区域的部分;位于非触控区域的衬底中设置有凹槽结构,至少部分触控走线包括位于凹槽结构内的部分。该显示面板的触控走线与衬底的结合更加牢固,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显示装置的功能需求不断提升,触控屏、全面屏以及柔性可折叠屏应运而生。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通过触控走线实现触控电极与控制芯片的电连接,实现触控功能。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印刷技术在衬底上制备触控走线,存在触控走线与衬底的结合力较弱的问题,当触控走线被拉伸或弯折时,容易出现触控走线与衬底剥离或断裂的情况,使显示面板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的触控走线与衬底的结合更加牢固,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性能。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位于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包括触控区域以及至少位于触控区域一侧的非触控区域;触控功能层还包括衬底、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均位于衬底背离显示功能层的一侧,衬底位于触控区域和非触控区域,触控电极位于触控区域,触控走线至少包括位于非触控区域的部分;位于非触控区域的衬底中设置有凹槽结构,至少部分触控走线包括位于凹槽结构内的部分。可选的,显示面板沿弯折轴可弯折,弯折轴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凹槽结构交叠。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位于显示功能层背离触控功能层的一侧;弯折轴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位于非触控区域,非触控区域沿弯折轴弯折至显示功能层背离触控功能层的一侧,触控走线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可选的,任一触控走线包括位于凹槽结构内的部分。可选的,触控走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走线分部、第二走线分部和第三走线分部,第一走线分部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三走线分部与触控信号端子电连接,第二走线分部包括位于凹槽结构内的部分。可选的,触控走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四走线分部和第五走线分部,第四走线分部与触控电极电连接且第四走线分部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触控电极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第五走线分部与触控信号端子电连接且第五走线分部包括位于凹槽结构内的部分。可选的,触控电极包括自容式触控电极,触控走线包括自容式触控走线,自容式触控走线与自容式触控电极电连接;非触控区域包括位于触控区域一侧的第一非触控区域,第一非触控区域中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自容式触控走线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结构内的部分;或者,触控电极包括互容式触控电极,互容式触控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触控走线包括触控驱动走线和触控感应走线,触控驱动走线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触控感应走线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非触控区域包括位于触控区域一侧的第二非触控区域,第二非触控区域中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触控驱动走线和触控感应走线均包括位于第二凹槽结构内的部分;或者,非触控区域包括分别位于触控区域不同侧的第三非触控区域和第四非触控区域,第三非触控区域中设置有第三凹槽结构,第四非触控区域中设置有第四凹槽结构,触控驱动走线包括位于第三凹槽结构内的部分,触控感应走线包括位于第四凹槽结构内的部分。可选的,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子凹槽;子凹槽沿第一方向的延伸长度L1满足5μm≤L1≤20μm,子凹槽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L2满足5μm≤L2≤200μm;其中,第一方向与显示功能层的出光面垂直,第二方向与显示功能层的出光面平行。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一方面的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触控功能层位于非触控区域的衬底中设置有凹槽结构,使至少部分触控走线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结构内,从而增强了触控走线与衬底的结合力,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沿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沿CC’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沿AA’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功能层100和位于显示功能层100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200,参见图2,触控功能层200包括触控区域2001以及至少位于触控区域2001一侧的非触控区域;触控功能层200还包括衬底201、触控电极202和触控走线203,触控电极202和触控走线203均位于衬底201背离显示功能层100的一侧,衬底201位于触控区域2001和非触控区域,触控电极202位于触控区域2001,触控走线203至少包括位于非触控区域的部分;位于非触控区域的衬底201中设置有凹槽结构,至少部分触控走线203包括位于凹槽结构内的部分。其中,触控区域2001可以与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相对应,非触控区域可根据触控走线203的设计相应地设置于触控区域2001的周边至少一侧,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图1示出了非触控区域位于触控区域2001的4个侧边的结构。其中,触控电极202设置于触控区域2001,能够感应用户的触摸动作并形成电信号传递至控制芯片,使控制芯片确定用户的触摸位置。其中,触控走线203则是电连接触控电极202和控制芯片的走线,具体包括与触控电极202电连接的部分,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部分,以及位于非触控区域的衬底201之上的部分。触控走线203常采用印刷方式制作,存在触控走线203与衬底201结合力较弱的问题,影响显示面板10的性能。尤其是随着柔性显示屏、全面显示屏和折叠显示屏的发展,触控走线203将被反复拉伸或弯折,容易出现触控走线203与衬底201剥离或断裂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位于非触控区域的衬底201中设置凹槽结构,并使至少部分触控走线203的至少部分嵌入凹槽结构内,以提高触控走线203与衬底201的结合力,改善显示面板10的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功能层和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触控区域以及至少位于所述触控区域一侧的非触控区域;/n所述触控功能层还包括衬底、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均位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一侧,所述衬底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和非触控区域,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触控区域,所述触控走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部分;/n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所述衬底中设置有凹槽结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内的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功能层和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触控区域以及至少位于所述触控区域一侧的非触控区域;
所述触控功能层还包括衬底、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均位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一侧,所述衬底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和非触控区域,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触控区域,所述触控走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部分;
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所述衬底中设置有凹槽结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内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沿弯折轴可弯折,所述弯折轴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凹槽结构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触控功能层的一侧;
所述弯折轴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沿所述弯折轴弯折至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触控功能层的一侧,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一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内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走线分部、第二走线分部和第三走线分部,所述第一走线分部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走线分部与触控信号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分部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内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四走线分部和第五走线分部,所述第四走线分部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四走线分部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所述第五走线分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洪高李学才龚得杏李明麟肖敏毅
申请(专利权)人: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