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98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包括阻尼调节系统、刚度调节系统、上隔振板和下隔振板;所述阻尼调节系统的两端分别与上隔振板和下隔振板的端部连接;所述刚度调节系统的一端嵌入上隔振板中部,另一端固定在下隔振板中部;所述阻尼调节系统的阻尼特性和刚度调节系统的刚度可在上隔振板和下隔振板之间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调节灵活性高、承载能力高且隔振效果优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
本技术涉及减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
技术介绍
隔振是振动防护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隔振器将振源和被保护物体隔离开来。隔振的作用是减小振源和被隔振物体之间的动态耦合,从而减少不良振动传递给被保护物体或从物体传出。传统的被动隔振器,如弹簧隔振器,具有承载能力好,耐受油、水和溶剂等侵蚀,不受温度变化影响,不会老化和蠕变等特点,在隔振过程中能够减少振动的传递,通常适用于减小噪声、提高舒适度以及延长机械设备寿命等。与此同时,弹簧隔振器本身阻尼极小(阻尼比约0.005),以致共振时传递率非常大;高频时容易沿钢丝传递振动;容易产生摇摆运动,因而常须加上外阻尼和惰性块。由于隔振器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工作,隔振系统所受到的外界和内部的激励也随之变化,要达到最佳的减振效果就需要对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调整。而传统的被动隔振器其刚度和阻尼特性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在安装后难以实现适应性调节,在应对变化的工况时其隔振效果无法达到最优。例如,阻尼孔带变截面探针的阻尼器也仅仅是可以适度调节阻尼特性来适应不同工况。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很少有隔振器能够具备刚度和阻尼同时可调节的设计。因此,被动隔振器如何实现阻尼和刚度同时可调,对于提高隔振器的调节灵活性、提高隔振效果以及拓宽隔振器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够提高调节灵活性、提高承载能力且能够优化隔振效果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包括阻尼调节系统、刚度调节系统、上隔振板和下隔振板,所述阻尼调节系统的一端与上隔振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隔振板的端部连接;所述刚度调节系统的一端嵌入上隔振板中部,另一端固定在下隔振板中部;所述阻尼调节系统的阻尼特性和刚度调节系统的刚度可在上隔振板和下隔振板之间进行调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调节系统包括粘性阻尼片、调节滑块和弹性金属片;通过所述调节滑块调节粘性阻尼片与弹性金属片的接触面积大小,用以改变隔振器的阻尼特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性阻尼片卷曲成螺旋状并粘接在弹性金属片内侧;所述调节滑块穿过粘性阻尼片的卷曲部分连接在弹性金属片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滑块包括刮板和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穿设于粘性阻尼片的卷曲部分;所述刮板固定在粘性阻尼片与弹性金属片的衔接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板为楔形刮板;所述调节柱为长圆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金属片为弧形,所述弹性金属片分为上、下两块;上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端嵌入上隔振板中,另一端的边缘弯曲成圆形;下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端嵌入下隔振板中,另一端的边缘弯曲成圆形;上、下所述弹性金属片之间铰接形成“Y”字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刚度调节系统包括顶座、滑盖和锥形弹簧;通过顶座与滑盖的配合对锥形弹簧的刚度进行调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座的一端嵌入上隔振板中,另一端呈“T”字形且连接有移动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盖设置在顶座的“T”字形端部,所述顶座和滑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所述顶座与滑盖配合形成移动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弹簧的大端固定在下隔振板的凸台上,锥形弹簧的小端通过顶座固定在上隔振板上;所述锥形弹簧的螺旋线穿过滑盖的间隙被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弹簧的锥顶角为2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通过设置阻尼调节系统将上、下隔振板的端部进行连接,通过设置刚度调节系统将上、下隔振板的中部进行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特点,可以在上、下隔振板之间同时对隔振器的阻尼特性和刚度进行灵活调节。2、本技术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通过移动调节滑盖的位置即可对粘性阻尼片进行收放调整,以改变粘性阻尼片与弹性金属片的接触面积大小,对调整隔振器的阻尼特性进行调节,实现优化隔振效果的目的。3、本技术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通过顶座和滑盖形成的移动副对锥形弹簧的位移进行限制,调整锥形弹簧压入顶座的圈数,即可调整隔振器的刚度特性,实现优化减振效果。另外,利用锥形弹簧刚度渐硬和稳定性好的特性,提高了隔振器在冲击作用下的缓冲性能。4、本技术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通过设置弹性金属片和锥形弹簧进行配合承重,提高隔振器承载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隔振器的承载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阻尼调节系统的轴侧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调节滑块的轴侧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刚度调节系统的轴侧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例说明:1、阻尼调节系统;2、刚度调节系统;3、上端隔振板;4、下端隔振板;101、粘性阻尼片;102、调节滑块;103、弹性金属片;104、调节滑块楔形刮板部分;105、调节滑块长圆柱部分;201、顶座;202、滑盖;203、锥形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包括阻尼调节系统1、刚度调节系统2、上隔振板3和下隔振板4,阻尼调节系统1的一端与上隔振板3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隔振板4的端部连接;刚度调节系统2的一端嵌入上隔振板3中部,另一端固定在下隔振板4中部。通过上、下隔振板将隔振器的阻尼调节系统和刚度调节系统进行组合。在隔振器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阻尼调节系统1的阻尼特性和刚度调节系统2的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上隔振板3和下隔振板4之间进行灵活调节。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参见图2,阻尼调节系统1包括粘性阻尼片101、调节滑块102和弹性金属片103。通过调节滑块102调节粘性阻尼片101与弹性金属片103的接触面积大小,用以改变隔振器的阻尼特性。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粘性阻尼片101的一端粘接在弹性金属片103内侧,另一端在弹性金属片103内侧卷曲成螺旋状。调节滑块102穿过粘性阻尼片101的卷曲部分连接在弹性金属片103上。将粘性阻尼片101粘接在弹性金属片103内侧并卷曲成螺旋状,通过调节滑块102调节粘性阻尼片101的收放即可实现隔振器的阻尼特性调节,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可靠。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调节滑块102包括刮板和调节柱。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调节滑块102包括楔形刮板104和长圆柱105。长圆柱105穿设于粘性阻尼片101的螺旋卷曲部分,用以调节粘性阻尼片101与弹性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调节系统(1)、刚度调节系统(2)、上隔振板(3)和下隔振板(4);所述阻尼调节系统(1)的一端与上隔振板(3)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隔振板(4)的端部连接;所述刚度调节系统(2)的一端嵌入上隔振板(3)中部,另一端固定在下隔振板(4)中部;所述阻尼调节系统(1)的阻尼特性和刚度调节系统(2)的刚度在上隔振板(3)和下隔振板(4)之间进行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调节系统(1)、刚度调节系统(2)、上隔振板(3)和下隔振板(4);所述阻尼调节系统(1)的一端与上隔振板(3)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隔振板(4)的端部连接;所述刚度调节系统(2)的一端嵌入上隔振板(3)中部,另一端固定在下隔振板(4)中部;所述阻尼调节系统(1)的阻尼特性和刚度调节系统(2)的刚度在上隔振板(3)和下隔振板(4)之间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系统(1)包括粘性阻尼片(101)、调节滑块(102)和弹性金属片(103);通过所述调节滑块(102)调节粘性阻尼片(101)与弹性金属片(103)的接触面积大小,用以改变隔振器的阻尼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阻尼片(101)卷曲成螺旋状并粘接在弹性金属片(103)内侧;所述调节滑块(102)穿过粘性阻尼片(101)的卷曲部分连接在弹性金属片(1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滑块(102)包括刮板和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穿设于粘性阻尼片(101)的卷曲部分;所述刮板固定在粘性阻尼片(101)与弹性金属片(103)的衔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和刚度可调节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为楔形刮板(104);所述调节柱为长圆柱(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桂林曾嵘卿启湘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