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59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包括总配水渠和若干水体均布单元,各所述水体均布单元分别与所述总配水渠相连通,水体均布单元分别用于将使废水均匀分布,并将废水分别输入对应的反应池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一方面,能够均匀分配废水,有利于生物滤池装置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调节废水处理量,且便于进行反冲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关于黑臭河治理的要求,于2020年底之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区要求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目前各地区黑臭河水体应急治理项目政府已明确提出总体上出水水质需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或一级A标执行。曝气生物滤池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独特的填料式设计,借鉴了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废水处理工艺,使其具有水力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污泥产量少、无污泥膨胀等优点,且能有效起到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处理市政生活污水及治理黑臭河。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生物滤池装置,通常不便于均匀分配待处理的废水,一方面,会导致废水不能均匀的分配到各处理单元(如反应池)中,不仅使得废水的处理效果差,而且严重影响生物滤池装置的处理量和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不利于生物滤池装置的稳定运行;此外,现有的生物滤池装置还存在结构复杂、处理量不便于调节、反冲洗不方便等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均匀分配废水,并能使废水均匀布置的配水系统及设置有该配水系统的生物滤池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水系统,包括总配水渠和若干水体均布单元,各所述水体均布单元分别与所述总配水渠相连通,水体均布单元分别用于使废水均匀分配,并分别将废水输入反应池中。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总配水渠,以便容纳需要处理的废水并尽量消除废水的波动,而后,废水可以分别进入水体均布单元中,然后经由水体均布单元进入反应池中,通过水体均布单元实现均匀分配废水的功能,使得需要处理的废水可以分别通过水体均布单元进入反应池内,从而达到均布水体的目的。一种方案中,所述水体均布单元包括过水槽及设置于过水槽两侧的水体均布槽,过水槽与水体均布槽之间设置有进水堰板,过水槽的一端与所述总配水渠相连通,同一水体均布单元中的两个水体均布槽分别用于连通同一个反应池。优选的,所述水体均布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的开口。另一种方案中,所述总配水渠与所述水体均布单元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总配水渠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第一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所述第二进水槽内设置有若干挡板,用于将第二进水槽分隔成若干水体均布单元,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洞,所述各进水孔洞分别与所述水体均布单元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各水体均布单元内、进水孔洞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堰板,所述两个进水堰板将水体均布单元分隔为过水槽及分别位于过水槽两侧的水体均布槽,且所述水体均布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的开口。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包括所述配水系统及反应池,所述配水系统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反应池内设置有若干反应腔,所述各反应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水槽,所述水体均布单元的数目与所述反应腔的数目相同,且各水体均布单元分别通过进水管与对应反应腔内的配水槽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反应池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反应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反应池分隔出若干所述反应腔。优选的,所述配水系统焊接或铆接或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反应池一侧的上部。进一步的,还包括出水槽及分别设置于各反应腔内的溢流槽,所述出水槽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一端,各反应腔分别设置有过流孔,所述各溢流槽分别通过对应的过流孔与所述出水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槽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出水孔洞,所述出水孔洞的周围设置有溢流堰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出水槽分隔为两个区域,靠近反应池一侧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反冲洗废水管,另一个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出水管,用于排放处理后的废水。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配水系统,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均匀分配废水,并能使废水均匀布置,而且有利于生物滤池装置稳定运行。2、本生物滤池装置,包括所述配水系统,不仅可以有效调节废水处理量,而且便于进行反冲洗。3、本生物滤池装置,采用钢结构制成,结构更加简单,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施工,不仅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更小等特点,而且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有利于转移和移动,尤其适用于黑臭河治理及市政污水应急截污治理。4、本生物滤池装置,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以分别为反应池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使得本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配水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另一种配水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生物滤池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俯视图。图5为图3的局部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生物滤池装置底部的局部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生物滤池装置中,单个反应腔内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生物滤池装置中,滤砖层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可见,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交错布置。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生物滤池装置中,溢流槽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生物滤池装置中,槽板与出水堰板相连接处的侧视图。图中标记说明反应池100、反应池的侧壁101、分隔板102、反应腔103、总配水渠201、水体均布单元202、过水槽202、水体均布槽203、进水堰板204、开口205、第一隔板206、进水管208、配水槽209、配水盖板210、支撑部件211、第一进水槽212、第二进水槽213、挡板214、进水孔洞215、滤砖层301、滤砖302、溢流槽401、槽板402、出水堰板403、条孔404、溢流口405、螺栓406、出水槽501、第二隔板502、出水孔洞503、溢流堰板504、出水管505、反冲洗废水管506、阀门507、填料601、工艺气主管701、第一主管702、第一支管703、第一接头704、第二接头705、反冲洗气主管801、第二主管802、第二支管80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配水渠和若干水体均布单元,各所述水体均布单元分别与所述总配水渠相连通,/n所述水体均布单元包括过水槽及设置于过水槽两侧的水体均布槽,过水槽与水体均布槽之间设置有进水堰板,过水槽的一端与所述总配水渠相连通,同一水体均布单元中的两个水体均布槽分别用于连通同一个反应池,/n水体均布单元分别用于使废水均匀分配,并分别将废水输入反应池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配水渠和若干水体均布单元,各所述水体均布单元分别与所述总配水渠相连通,
所述水体均布单元包括过水槽及设置于过水槽两侧的水体均布槽,过水槽与水体均布槽之间设置有进水堰板,过水槽的一端与所述总配水渠相连通,同一水体均布单元中的两个水体均布槽分别用于连通同一个反应池,
水体均布单元分别用于使废水均匀分配,并分别将废水输入反应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均布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配水渠与所述水体均布单元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配水渠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第一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所述第二进水槽内设置有若干挡板,用于将第二进水槽分隔成若干水体均布单元,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洞,所述各进水孔洞分别与所述水体均布单元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水体均布单元内、进水孔洞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堰板,所述两个进水堰板将水体均布单元分隔为过水槽及分别位于过水槽两侧的水体均布槽,且所述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竟王哲晓肖波杨小林易洋柴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