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72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内的滤料层、设置于池体顶部的出水管、设置于池体底部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滤料层下方的曝气机构,曝气机构包括:固定于池体内的固定架、旋转设置于固定架上的曝气支架、与曝气支架底部连通的进气管以及旋转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曝气机构设有内部设有进气腔的曝气支架,其中曝气支架顶部绕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多个出气棒,每一出气棒上交错分布有多个出气孔,通过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曝气支架旋转,使得多个出气棒形成的上浮气泡持续改变上浮路径,提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iAeratedFilter,简称BAF)是一种新型高负荷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具有体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等优点,它集过滤截留和生物吸附于一体,由于具有优良的过滤吸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级和三级处理,而且还可用于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等,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中,一般通过一横设于滤料层下方的曝气管提供氧气,该曝气管设计简单,由一主管上设置多个出气口,通过多个出气口出气。上述的曝气管设计简单,成本低,但是由于多个出气口固定于同一主管上,出气口固定不变,使得氧气泡上升路径保持不变,进而导致氧气与滤料层接触位置固定不变,接触不够充分,使得滤料层内的微生物膜氧化分解效果差,导致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氧气与滤料层接触不充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内的滤料层、设置于池体顶部的出水管、设置于池体底部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滤料层下方的曝气机构,曝气机构包括:固定于池体内的固定架、旋转设置于固定架上的曝气支架、与曝气支架底部连通的进气管以及旋转驱动电机,曝气支架开设有与进气管连通的进气腔,曝气支架顶部绕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多个出气棒,每一出气棒上交错分布有多个出气孔,曝气支架外壁绕设有旋转齿条,旋转驱动电机一端与旋转齿条啮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出气棒相对于曝气支架倾斜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气腔内设置有涡流挡板,涡流挡板与进气腔腔壁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多个出气棒与循环风道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气腔内还设置有与涡流挡板末端连接的导流板,导流板朝向涡流挡板倾斜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设置于曝气支架一侧的清洁毛刷以及驱动清洁毛刷朝向曝气支架移动的清洁气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设置于出水管与滤料层之间的滤网。本技术的曝气机构设有内部设有进气腔的曝气支架,其中曝气支架顶部绕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多个出气棒,每一出气棒上交错分布有多个出气孔,通过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曝气支架旋转,使得多个出气棒形成的上浮气泡持续改变上浮路径,扩大氧气与滤料层的接触范围,使得滤料层与氧气气泡接触更加充分,提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曝气支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包括池体1、设置于池体1内的滤料层2、设置于池体1顶部的出水管3、设置于池体1底部的进水管4以及设置于滤料层2下方的曝气机构5。其中经过预处理的污水从进水管4进入池体1内,然后污水右下至上经过滤料层2氧化分解后,再由出水管3排出池体1外,其中曝气机构5于滤料层2下方提供氧气。具体的,曝气机构5包括固定于池体1内的固定架501、旋转设置于固定架501上的曝气支架502、与曝气支架502底部连通的进气管503以及旋转驱动电机504。其中曝气支架502开设有与进气管503连通的进气腔5021,曝气支架502顶部绕设有与进气腔5021连通的多个出气棒5022,每一出气棒5022上交错分布有多个出气孔50221,曝气支架5022外壁绕设有旋转齿条5023,旋转驱动电机504一端与旋转齿条5023啮合,旋转驱动电机504通过旋转齿条5023驱动曝气支架502旋转,从而带动多个出气棒5022绕曝气支架502中心旋转。本技术的曝气机构5工作时,外部气源通过进气管503进入进气腔5021,然后,经由进气腔5021进入多个出气棒5022,最后由出气棒5022上的多个出气孔50221上排出,形成交错分布的多个气泡,其中旋转驱动电机504通过旋转齿条5023驱动曝气支架502旋转,使得多个出气棒5022形成的上浮气泡持续改变上浮路径,扩大氧气与滤料层2的接触范围,使得滤料层2与曝气机构5提供的氧气气泡接触更加充分,提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进一步的,出气棒5022相对于曝气支架502倾斜设置,如此一来,使得多个出气孔50221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交错效果更佳,提升曝气机构5提供的氧气气泡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提升滤料层2与氧气气泡的接触效果。进一步的,进气腔5021内设置有涡流挡板5024,涡流挡板5024对由进气管503进入的气源起导向作用,并且涡流挡板5024与进气腔5021腔壁之间形成循环风道5025,多个出气棒5022与循环风道5025连通,具体的,气源通过涡流挡板5024导向并最终于循环风道5025内循环,并由循环风道5025进入各个出气棒5022,最后通过出气孔50221排出,如此一来,使得气源输送至各个出气棒5022的气源以及流速的一致性,使得各个出气棒5022形成汽包保持一致性,有效提高曝气机构5曝气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保持滤料层2氧化处理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进气腔5021内还设置有与涡流挡板5024末端连接的导流板5026,导流板5026朝向涡流挡板5025倾斜设置,如此一来,使得经由涡流挡板5024导流后的气源输入至循环风道5025过程更加顺畅,减少对循环风道5025内循环的气流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设置于曝气支架502一侧的清洁毛刷6以及驱动清洁毛刷6朝向曝气支架502移动的清洁气缸7,其中清洁气缸7通过驱动清洁毛刷6朝向曝气支架502移动,使得清洁毛刷6的刷毛与出气棒5022接触,配合曝气支架502在旋转驱动电机504驱动作用下旋转,实现对出气棒5022上的多个出气孔50221进行清扫,有效避免出气孔50221由于有机物积累而发生堵塞,保证曝气机构5出气的稳定性。又进一步的,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设置于出水管3与滤料层2之间的滤网8,其中通过滤网8对分解彻底的有机悬浮物进行隔离,从而进一步提高由出水管3排出的废水的净化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曝气机构设有内部设有进气腔的曝气支架,其中曝气支架顶部绕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多个出气棒,每一出气棒上交错分布有多个出气孔,通过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曝气支架旋转,使得多个出气棒形成的上浮气泡持续改变上浮路径,扩大氧气与滤料层的接触范围,使得滤料层与氧气气泡接触更加充分,提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置于所述池体内的滤料层、设置于所述池体顶部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池体底部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滤料层下方的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池体内的固定架、旋转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曝气支架、与所述曝气支架底部连通的进气管以及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曝气支架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进气腔,所述曝气支架顶部绕设有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的多个出气棒,每一所述出气棒上交错分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曝气支架外壁绕设有旋转齿条,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一端与所述旋转齿条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置于所述池体内的滤料层、设置于所述池体顶部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池体底部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滤料层下方的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池体内的固定架、旋转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曝气支架、与所述曝气支架底部连通的进气管以及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曝气支架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进气腔,所述曝气支架顶部绕设有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的多个出气棒,每一所述出气棒上交错分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曝气支架外壁绕设有旋转齿条,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一端与所述旋转齿条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棒相对于所述曝气支架倾斜设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文钟惠娟李勇波李煜鹏王海艳温伟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