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254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3
本公开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单元、布水单元与导流分散单元,所述布水单元包括上布水孔以及下布水孔,曝气单元的布气孔与布水单元的下布水孔对齐,导流分散单元与布水单元的上布水孔连通;进入至所述布水单元的空气,以及处于布水单元内的污水共同从布水单元的上布水孔流出,进入至导流分散单元的导流通道内,直至从导流单元的导流通道进行流出;对空气的不断切割分散以及能量差带动周围水体不断混掺搅动液体,增加了空气中氧的转移率,从而提高了氧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
本公开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在对污水中杂质进行处理过程中,常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作为处理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SS、COD、B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现已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饮用水深度处理。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池内通过装填高比表面积的颗粒填料为微生物膜生长提供载体,从而通过生物作用实现脱氮除磷。在现有的曝气方式中,由于空气经曝气装置进入设备箱体后,无法受到水流或物理装置的切割,无法充分搅动液体。该方式存在气水混合不完全,空气中的氧气无法有效的向液体中转移,废水无法得到充分的曝气,生化反应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单元、布水单元与导流分散单元,所述布水单元包括上布水孔以及下布水孔,曝气单元的布气孔与布水单元的下布水孔对齐,导流分散单元与布水单元的上布水孔连通;进入至所述布水单元的空气,以及处于布水单元内的污水共同从布水单元的上布水孔流出,进入至导流分散单元的导流通道内,直至从导流单元的导流通道进行流出。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单元包括布气支管,布气支管与曝气风机相连,布气孔设置在布气支管上。所述布水单元包括布水支管,布水支管与布水器进行相连,上布水孔与下布水孔为布水支管上一对对齐的穿孔。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分散单元包括设置有导流通道的支撑体,导流通道的部分一与上布水孔连通,导流通道的部分二与外界连通,导流通道的部分二的高度相对高于导流通道的部分一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通道的部分二开孔数为3-5个,导流通道的部分二截面面积为布水支管截面面积的1.5-3倍。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分散单元包括呈倒伞状的散流罩,散流罩安装在支撑体上,支撑体与散流罩之间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散流罩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齿。进一步地,所述分流齿边缘为齿状。进一步地,所述分流齿的边缘齿状夹角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分散单元设置为多个,导流分散单元与布水单元进行连通,曝气单元与导流分散单元一一对应;所述曝气单元的布气支管均与布气干管连通,布气干管连接有曝气风机;所述布水单元的布水支管均与布水干管连通,布水干管连接有布水器。进一步地,所述布气干管内的空气流速为10m/s-15m/s,布气支管内的空气流速为4m/s-6m/s。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干管内的污水流速控制在1m/s-1.5m/s之间,布水支管的污水流速为1.5m/s-2m/s。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本公开对空气的不断切割分散以及能量差带动周围水体不断混掺搅动液体,增加了空气中氧的转移率,从而提高了氧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的单孔膜曝气器的曝气效果模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单元1、布水单元2与导流分散单元3,布水单元2包括上布水孔200以及下布水孔201,曝气单元1的布气孔10与布水单元2的下布水孔201对齐,导流分散单元3与布水单元2的上布水孔200连通。空气经过曝气单元1的布气孔10通过布水单元2的下布水孔201进入布水单元2内,进入至布水单元2的空气,以及处于布水单元2内的污水共同从布水单元2的上布水孔200流出,进入至导流分散单元3的导流通道内,直至从导流单元3的导流通道进行流出;在此过程中,当空气经过曝气单元1的布气孔10进入至布水单元2内时,污水对空气进行了第一次切割;通过布水单元2的的上布水孔200进入导流分散单元3的导流通道内上升水流对上升气流不断进行二次切割,在此过程中,气流对水流也不断进行混掺搅动,最终同时通过导流分散单元3的导流通道流出。在一些公开中,曝气单元1包括布气支管11,布气支管11与曝气风机相连,布气孔10设置在布气支管11上;鼓动的空气从布气支管11的的布气孔10流出,通过布水单元2的下布水孔201进入布水单元2内。在一些公开中,布水单元2包括布水支管21,布水支管21与布水器进行相连,上布水孔200与下布水孔201为布水支管21上一对对齐的穿孔;进入至布水支管21内的污水从上布水孔200流出,进入至导流分散单元3的导流通道内。在一些公开中,导流分散单元3包括设置有导流通道的支撑体,导流通道的部分一301与上布水孔200连通,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与外界连通,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的高度相对高于导流通道的部分一301的高度;通过上布水孔200进入导流通道的部分一301内,上升水流对上升气流不断进行二次切割,在此过程中,气流对水流也不断进行混掺搅动,最终从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进行流出。在一些公开中,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为3-5个,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截面面积为布水支管21截面面积的1.5-3倍;气流对水流最终从部分二302进行流出,设置多个导流通道的部分二,用于对混合的气流和水流进行再次切割。导流分散单元3还包括呈倒伞状的散流罩32,散流罩32安装在支撑体上,散流罩32用于对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流出的气流以及水流进行切割。在一些公开中,支撑体与散流罩32之间拆卸式连接,如螺栓、螺丝连接等,使散流罩32与支撑体之间便于组装或者拆卸。在一些公开中,散流罩32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齿321,使用时,分流齿321用于再次对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流出的气流以及水流进行切割,使得气流以及水流分成多股,增加气流和水流之间的接触,提高空气氧气的利用率;一些公开中,分流齿321边缘为齿状,分流齿321的边缘齿状夹角为30°-60°。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导流分散单元3设置为多个,导流分散单元3与布水单元2进行连通,曝气单元1与导流分散单元3一一对应;曝气单元1的布气支管11均与布气干管连通,布气干管连接有曝气风机;布水单元2的布水支管21均与布水干管连通,布水干管连接有布水器。实施时,曝气风机用于对布气干管进行鼓气,鼓动的空气从布气支管的的布气孔10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单元(1)、布水单元(2)与导流分散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单元(2)包括上布水孔(200)以及下布水孔(201),曝气单元(1)的布气孔(10)与布水单元(2)的下布水孔(201)对齐,导流分散单元(3)与布水单元(2)的上布水孔(200)连通;/n空气经过所述曝气单元(1)的布气孔(10)通过布水单元(2)的下布水孔(201)进入布水单元(2)内;/n进入至所述布水单元(2)的空气,以及处于布水单元(2)内的污水共同从布水单元(2)的上布水孔(200)流出,进入至导流分散单元(3)的导流通道内,直至从导流单元(3)的导流通道进行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单元(1)、布水单元(2)与导流分散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单元(2)包括上布水孔(200)以及下布水孔(201),曝气单元(1)的布气孔(10)与布水单元(2)的下布水孔(201)对齐,导流分散单元(3)与布水单元(2)的上布水孔(200)连通;
空气经过所述曝气单元(1)的布气孔(10)通过布水单元(2)的下布水孔(201)进入布水单元(2)内;
进入至所述布水单元(2)的空气,以及处于布水单元(2)内的污水共同从布水单元(2)的上布水孔(200)流出,进入至导流分散单元(3)的导流通道内,直至从导流单元(3)的导流通道进行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单元(1)包括布气支管(11),布气支管(11)与曝气风机相连,布气孔(10)设置在布气支管(11)上;
所述布水单元(2)包括布水支管(21),布水支管(21)与布水器进行相连,上布水孔(200)与下布水孔(201)为布水支管(21)上一对对齐的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分散单元(3)包括设置有导流通道的支撑体,导流通道的部分一(301)与上布水孔(200)连通,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与外界连通,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的高度相对高于导流通道的部分一(30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的部分二(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震郝杰张博涵王余张宁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