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72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体修复装置,包括设置于水体中的箱体、填充于箱体内的滤料,以及与箱体连通的水循环机构,箱体顶部开设有与水体连通的进水孔,水循环机构用于将从进水孔进入箱体内并经滤料过滤后的水体排出于箱体。上述水体修复装置由于滤料填充于箱体中,且箱体与水循环机构连通,在使用时可将箱体直接放置于待修复的水体中,即可对实体进行净化修复;需要对水体修复装置进行维护或者完成对水体的修复时,直接从水体中取出箱体即可,由于该水体修复装置无需排出原水体区域内的水体,降低了制作成本,相应也解决了直接建设于水体中带来的维护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修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环境治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体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用量及废水产生量日益增加,导致大部分城市及乡村的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及生态破坏情况,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微小水体(诸如城市内相对封闭的河道、景观湖泊以及池塘等)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对水体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尤其是针对一些微小水体,会通过在水体中设置一些水体修复装置(如固定式生物床)来对水体进行修复处理,从而通过其中的滤料对水体进行净化过滤,达到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的目的,但上述水体修复装置在建设时,需要将建设区域的水体排出后再于相应位置建设水体修复装置,导致成本较高,且维护(如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滤料)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修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固定式生物床直接在水体中建设形成,建设成本较高,且维护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体修复装置,包括设置于水体中的箱体、填充于箱体内的滤料,以及与箱体连通的水循环机构,箱体顶部开设有与水体连通的进水孔,水循环机构用于将从进水孔进入箱体内并经滤料过滤后的水体排出于箱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循环机构包括集水管、回流管以及循环水泵,集水管设置于箱体内底部并与箱体内腔连通,回流管贯穿箱体与集水管连通,循环水泵安装于集水管上用于将集水管内的水泵入回流管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循环机构包括集水管、引流井、回流管以及循环水泵,集水管设置于箱体内底部并与箱体内腔连通,回流管设置于箱体内顶部并伸出于箱体外,引流井设置于箱体内并分别连通集水管及回流管,循环水泵安装于引流井上用于将集水管内的水经引流井泵入回流管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水管上开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集水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包括底板、顶板及侧壁,底板与顶板间隔相对设置,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底板的边缘及顶板的边缘,进水孔开设于顶板及侧壁的上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壁上端的外周设置有多个连接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壁下端的外周设置有浮体外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体修复装置还包括供气管道及微孔曝气机,微孔曝气机设置于浮体外壳上,供气管道一端与微孔曝气机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伸出于水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滤料为生物陶粒。本技术提供的水体修复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水体修复装置由于滤料填充于箱体中,且箱体与水循环机构连通,在使用时可将箱体直接放置于待修复的水体中,即可对实体进行净化修复;需要对水体修复装置进行维护或者完成对水体的修复时,直接从水体中取出箱体即可,由于该水体修复装置无需排出原水体区域内的水体,降低了制作成本,相应也解决了直接建设于水体中带来的维护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体修复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体修复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水体修复装置;100、箱体;110、底板;120、顶板;130、侧壁;200、滤料;300、水循环机构;310、集水管;320、回流管;330、循环水泵;340、引流井;400、连接件;500、浮体外壳;600、供气管道;700、微孔曝气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体修复装置10进行说明。上述水体修复装置10用于设置于待修复的水体中,从而对水体进行净化过滤处理,以实现对水体的修复功能。该水体修复装置10包括箱体100、滤料200以及水循环机构300,其中,箱体100可直接放置于水体中,且箱体100的顶部开设有与水体连通的进水孔(图未示意),滤料200填充于箱体100内,水循环机构300与箱体100连通,用于将箱体100内经滤料200过滤之后的水体排出于箱体100。本技术提供的水体修复装置10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该水体修复装置10中的滤料200填充于箱体100内,且箱体100与水循环机构300连通,在使用时可直接将箱体100放置于带修复的水体中,水体经进水孔进入箱体100内与滤料接触,从而完成对水体的过滤净化,水循环机构300再将过滤净化后的水体排出于箱体100,逐渐完成对水体的修复作业;需要对水体修复装置10进行维护,或者完成对水体的修复时,直接从水体中取出箱体100即可,再对箱体100进行清洗或更换滤料等工序,由于该水体修复装置10无需排出原水体区域的水体再进行建设,降低了水体修复装置10的制作成本,相应也解决了直接建设于水体中带来的维护困难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箱体100为矩形结构体,具体包括底板110、顶板120以及侧壁130,其中,底板110与顶板120间隔相对设置,侧壁13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底板110边缘以及顶板120边缘,从而与底板110及顶板120配合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滤料200的封闭空间,进水孔设于顶板120以及侧壁130的上端(即侧壁相邻于顶板120的一端)上。更进一步地,上述侧壁130的外周还设有多个连接件400,通过一些起吊设备与连接件400连接,即可放置或取出箱体10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底板110设置于水体底部,且顶板120亦没于水体水位以下,箱体100外水体主要经顶板120上的进水孔初步过滤后进入箱体100内;而当水体水位变化时(如水位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中的箱体、填充于所述箱体内的滤料,以及与所述箱体连通的水循环机构,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与水体连通的进水孔,所述水循环机构用于将从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箱体内并经所述滤料过滤后的水体排出于所述箱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中的箱体、填充于所述箱体内的滤料,以及与所述箱体连通的水循环机构,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与水体连通的进水孔,所述水循环机构用于将从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箱体内并经所述滤料过滤后的水体排出于所述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集水管、回流管以及循环水泵,所述集水管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底部并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所述回流管贯穿所述箱体与所述集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安装于所述集水管上用于将所述集水管内的水泵入所述回流管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集水管、引流井、回流管以及循环水泵,所述集水管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底部并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所述回流管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顶部并伸出于所述箱体外,所述引流井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分别连通所述集水管及所述回流管,所述循环水泵安装于所述引流井上用于将所述集水管内的水经所述引流井泵入所述回流管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玲商放泽薛信恺辜晓原余艳鸽李慧徐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