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24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接供墨装置,涉及印刷设备领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吸墨套筒、过渡辊、印刷辊和墨槽;所述吸墨套筒的内圆周长比所述过渡辊的外圆周长长1‑5cm,所述吸墨套筒外套于所述过渡辊上,所述印刷辊并列设置于所述过渡辊的上方,该印刷辊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印刷辊和所述过渡辊对所述吸墨套筒挤压配合;所述墨槽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槽位于所述过渡辊的下方,所述吸墨套筒的下侧下垂至所述墨槽内,并与所述油墨接触。可以将更多的油墨传递到印刷辊上,保证印刷充足的油墨供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接供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接供墨装置,主要涉及印刷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在公告号为CN204414756U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凹印间接供墨装置,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墨辊轴向凹印版辊传递油墨,该方案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一些弊病,因为该方案油墨是传墨辊轴向凹印版辊传递,因此油墨全是通过传墨辊轴的外壁粘附传递过去的,这种方式油墨粘附量会很少,经常会出现印刷清晰度不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间接供墨装置,可以将更多的油墨传递到印刷辊上,保证印刷充足的油墨供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吸墨套筒、过渡辊、印刷辊和墨槽;所述吸墨套筒的内圆周长比所述过渡辊的外圆周长长1-5cm,所述吸墨套筒外套于所述过渡辊上,所述印刷辊并列设置于所述过渡辊的上方,该印刷辊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印刷辊和所述过渡辊对所述吸墨套筒挤压配合;所述墨槽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槽位于所述过渡辊的下方,所述吸墨套筒的下侧下垂至所述墨槽内,并与所述油墨接触。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过渡辊和印刷辊对吸墨套筒挤压配合,因此转动印刷辊的娥时候,吸墨套筒和过渡辊也将一同转动,过渡辊上套有吸墨套筒,吸墨套筒的下侧与墨槽内端的油墨接触,因此随着印刷辊带动吸墨套筒转动,吸墨套筒内外都会粘附上油墨,由于吸墨套筒内部会粘附上油墨,因此油墨将更缓慢的向下流动,因此可以将更多的油墨传递到印刷辊上,保证印刷充足的油墨供给,并且印刷辊和过渡辊并非硬性接触的,因此,能够很好的避免二者之间挤压出现损伤。<br>优选地,所述吸墨套筒的两端设有向过渡辊两端延伸的限位圈,以保持吸墨套筒与过渡辊之间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过渡辊的外壁社会有外齿,所述吸墨套筒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通过外齿和内齿可以更好的驱动吸墨套筒的转动,同时内齿可以提高表面积,更好的将油墨向上传递。优选地,所述吸墨套筒为橡胶材质,所述吸墨套筒的侧壁设有若干吸墨细孔,采用橡胶材质,可以始终保持与过渡辊和印刷辊之间挤压的配合状态,同时吸墨细孔可以在挤压过程中将吸墨套筒内壁的油墨传递到外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过渡辊1、吸墨套筒2、印刷辊3墨槽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吸墨套筒2、过渡辊1、印刷辊和墨槽。所述吸墨套筒2为橡胶材质,所述吸墨套筒2的侧壁设有若干吸墨细孔,采用橡胶材质,可以始终保持与过渡辊1和印刷辊之间挤压的配合状态,同时吸墨细孔可以在挤压过程中将吸墨套筒2内壁的油墨传递到外壁。所述吸墨套筒2的内圆周长比所述过渡辊1的外圆周长长4cm,所述吸墨套外套于所述过渡辊1上,所述印刷辊并列设置于所述过渡辊1的上方,该印刷辊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印刷辊和所述过渡辊1对所述吸墨套筒2挤压配合。所述墨槽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槽位于所述过渡辊1的下方,所述吸墨套筒2的下侧下垂至所述墨槽内,并与所述油墨接触。过渡辊1和印刷辊对吸墨套筒2挤压配合,因此转动印刷辊的娥时候,吸墨套筒2和过渡辊1也将一同转动,过渡辊1上套有吸墨套筒2,吸墨套筒2的下侧与墨槽内端的油墨接触,因此随着印刷辊带动吸墨套筒2转动,吸墨套筒2内外都会粘附上油墨,由于吸墨套筒2内部会粘附上油墨,因此油墨将更缓慢的向下流动,因此可以将更多的油墨传递到印刷辊上,并且印刷辊和过渡辊1并非硬性接触的,因此,能够很好的避免二者之间挤压出现损伤。所述吸墨套筒2的两端设有向过渡辊1两端延伸的限位圈,以保持吸墨套筒2与过渡辊1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过渡辊1的外壁社会有外齿,所述吸墨套筒2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通过外齿和内齿可以更好的驱动吸墨套筒2的转动,同时内齿可以提高表面积,更好的将油墨向上传递。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接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墨套筒(2)、过渡辊(1)、印刷辊和墨槽;/n所述吸墨套筒(2)的内圆周长比所述过渡辊(1)的外圆周长长1-5cm,所述吸墨套筒(2)外套于所述过渡辊(1)上,所述印刷辊并列设置于所述过渡辊(1)的上方,该印刷辊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印刷辊和所述过渡辊(1)对所述吸墨套筒(2)挤压配合;/n所述墨槽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槽位于所述过渡辊(1)的下方,所述吸墨套筒(2)的下侧下垂至所述墨槽内,并与所述油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接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墨套筒(2)、过渡辊(1)、印刷辊和墨槽;
所述吸墨套筒(2)的内圆周长比所述过渡辊(1)的外圆周长长1-5cm,所述吸墨套筒(2)外套于所述过渡辊(1)上,所述印刷辊并列设置于所述过渡辊(1)的上方,该印刷辊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印刷辊和所述过渡辊(1)对所述吸墨套筒(2)挤压配合;
所述墨槽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槽位于所述过渡辊(1)的下方,所述吸墨套筒(2)的下侧下垂至所述墨槽内,并与所述油墨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夏潘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奇达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