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版印刷机上墨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上墨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是一种印版着墨部分下凹的印刷方式,通过对印版下凹的图文部分涂敷油墨,利用刮墨刀或其他方式去除多余的油墨,然后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油墨被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过程。凹版印刷层次清晰、墨层厚实鲜艳、墨色均匀、能够真实再现原稿效果,而且印刷速度快,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印刷方式之一。凹版印刷机的主要结构由给纸、给墨、印刷、烘干、收纸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印刷部分为主要工序,在印刷部分中通过着墨辊在墨池中转动来进行油墨的供给和传输,墨池中的油墨由于重力作用,自身的均匀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常是下部油墨较上部油墨更显得浓稠,如此造成了墨池中的油墨整体分布不是很均匀,会影响印刷质量;同时,现有的刮墨装置在对墨辊上多余的油墨进行刮除时,无法有效调节刮墨装置与墨辊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上墨装置的使用方法,能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版印刷机上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启动电机(30),电机(30)带动搅拌轴(14)在下池体(3)内转动,利用第二伸缩管对下池体内的油墨进行搅拌;/n2)启动气泵(1),向第四气管(12)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第四气管(12)进入至第二波纹管(18)内,迫使第二波纹管(18)沿下池体(11)内壁上移动,第二波纹管(18)朝着下池体(3)内壁方向移动时,搅拌板(16)将附着在下池体内底上的油墨刮松,并且与其他油墨进行混合;/n3)待搅拌板(16)移动至与下池体(3)内壁贴合时,利用气泵(1)向第三气管(11)内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迫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印刷机上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电机(30),电机(30)带动搅拌轴(14)在下池体(3)内转动,利用第二伸缩管对下池体内的油墨进行搅拌;
2)启动气泵(1),向第四气管(12)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第四气管(12)进入至第二波纹管(18)内,迫使第二波纹管(18)沿下池体(11)内壁上移动,第二波纹管(18)朝着下池体(3)内壁方向移动时,搅拌板(16)将附着在下池体内底上的油墨刮松,并且与其他油墨进行混合;
3)待搅拌板(16)移动至与下池体(3)内壁贴合时,利用气泵(1)向第三气管(11)内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迫使第一伸缩管(13)沿竖直方向发生拉伸,推动活动块(21)朝上移动,将旋转状态的第二伸缩管(18)整体朝上移动,第二伸缩管(18)朝上移动的过程中,将下层浓稠油墨朝上推动,同时搅拌板(16)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附着在下池体(3)内壁上的油墨刮松;
4)待完成对下池体内油墨的搅拌后,利用气泵(1)向第一气管(2)内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进入至固定板(32)的第一方形孔内,推动第一刮板(34)朝着印版滚筒(8)方向移动,调节印版滚筒(8)与第一刮板(34)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印版滚筒(8)的上墨量;
5)当需要调节印版滚筒(8)水平方向上不同的上墨量时,利用气泵(1)向各个第二气管(5)内通入不同气压的气体,高压气体通过第二气管(5)进入至第二方形孔(39)内,推动各个第二刮板(33)从第一刮板(32)内伸出,调节各个第二刮板(33)与印版滚筒(8)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了印版滚筒(8)水平方向上不同位置的上墨量;
包括压印滚筒(7)和印版滚筒(8),所述压印滚筒(7)位于印版滚筒(8)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1)、电机(30)、储墨池,所述储墨池包括圆形结构的下池体(3)和矩形结构的上池体(11),所述上池体(3)位于下池体(3)的上方,下池体(3)的内底上设有搅拌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轴(14)、第一伸缩管(13)、若干第二伸缩管(18)、活动块(21)以及若干搅拌板(16),所述搅拌轴(14)与下池体(3)的内底转动连接,电机(30)能够驱动搅拌轴(14)在下池体(3)内转动,第一伸缩管(13)套在搅拌轴(14)上,第一伸缩管(13)的一端与下池体(3)密封连接,所述活动块(21)上设有连接孔(25),连接孔(25)内壁两侧设有滑块(26),搅拌轴(14)的外壁上设有与滑块(26)匹配的滑槽(27),滑块(26)位于滑槽(27)内,所述第一伸缩管(13)的另一端与活动块(21)密封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管(18)均匀地分布在活动块(21)的外侧,第二伸缩管(18)一端与活动块(2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板(16)密封连接;所述上池体(10)的一侧设有刮墨组件(6),所述刮墨组件(6)包括固定板(32)、第一刮板(34)和若干第二刮板(33),所述固定板(32)水平贯穿至上池体(10)内,并且固定板(32)的端面与上池体(10)内壁齐平,固定板(32)位于上池体(10)方向的端面还设有与第一刮板(34)匹配的第一方形孔,第一刮板(34)位于第一方形孔内,所述第一刮板(34)内还设有数量与第二刮板(33)数量相同的第二方形孔(39),第二刮板(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明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