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及其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40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反射电极,其中反射电极设置在反射区域中;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多个滤色器,其中多个滤色器具有在反射区域中的光孔;以及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其中光孔的面积大于约20%的反射区域中的滤色器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以及具有该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的面板,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增大的反射率的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装置包括设置有电场产生电极的一对显示面板、偏振器以及置于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液晶层。响应于施加到液晶层的电场的变化,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改变以控制光的透射率。偏振器能够阻挡或透过通过液晶层透射的光以显示图像。由于LCD装置并非自发光的,所以向液晶提供光以显示图像。光能够从外部提供给液晶,或者可以在LCD装置中安装发光装置以向液晶提供内部光。根据包括例如内部光源、外部光源或者其组合,LCID装置可以是透射型LCD装置、反射型LCD装置和透射反射型LCD装置。外部光的实例可以是例如日光的自然光。内部光的实例可以是例如从背光单元的灯发出的光的人工光。透射型LCD装置利用从设置在LCD面板之后的背光单元发出的内部光来显示图像。反射型LCD装置利用从LCD面板的前侧进入LCD面板的外部光来显示图像。透射反射型LCD装置可以在没有充足外部光的地点以透射显示模式工作,也可以在具有充足外部光的地点以反射显示模式工作。在透射显示模式下,透射反射型LCD装置利用内部光来实现图像。在反射显示模式下,透射反射型LCD装置利用外部光来显示图像。透射反射型LCD装置在每个像素中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从背光单元发出的光在透射区域中通过滤色器一次。进入LCD面板的外部光在反射区域中通过滤色器两次。在光分别通过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中的滤色器时,光通过滤色器的次数的差异能够影响颜色色调。因此,可以使用双色调技术(two-tonetechnology)或光孔(light hole)技术来减小颜色色调的差异。双色调技术包括比反射区域中的滤色器更厚的透射区域中的滤色器。光孔技术在对应于反射区域的滤色器中形成光孔。在光孔技术中,可以根据滤色器改变光孔的尺寸从而得到高的颜色再现性。例如,当滤色器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时,绿色滤色器可以具有最大的光孔,而红色滤色器可以具有最小的光孔。透射反射型LCD装置中的反射率与光孔的尺寸呈线性比例。因此,可以控制滤色器的光孔的尺寸以得到高的反射率并减小淡黄色的颜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大反射率的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以及具有该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的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具有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反射电极,其中反射电极设置在反射区域中;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多个滤色器,其中多个滤色器具有在反射区域中的光孔;以及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其中光孔的面积大于约20%的反射区域中的滤色器的面积。多个滤色器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并且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中的每个光孔的面积可以基本相同。光孔的面积可以是反射区域中的滤色器面积的约20%至约80%。反射区域的白色Y的值可以大于约45。显示装置包括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与栅极线和数据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像素电极包括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光阻挡部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之间的上部钝化层和下部钝化层。上部钝化层可以包括通孔以暴露下部钝化层。上部钝化层可以包括多个压纹图案。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能够更详细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线II-II得到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1所示的线III-III得到的剖面图;图4是曲线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与光孔的尺寸相关的光谱的特性曲线;图5是曲线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根据光孔的尺寸的彩色座标;以及图6是曲线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根据光孔的尺寸的白色Y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更充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解释为仅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线II-II得到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1所示的线III-III得到的剖面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薄膜晶体管(TFT)显示基板100、公共电极显示基板200以及置于TFT显示基板100和公共电极显示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参照图1至图3,在基板110上形成有多条栅极线121和多条存储电极线131。基板110可以包括例如透明玻璃或塑料。多条栅极线121传输栅极信号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每条栅极线121包括例如向上突出的栅电极124,以及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用于与另一层或外部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连接的栅电极衬垫129。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产生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膜上,所述柔性印刷电路膜附着在基板1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可以直接安装在基板110上或者可以集成在基板110中。当在基板110上形成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时,每条栅极线121可以延伸至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并与其连接。多条存储电极线131接收预定电压并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存储电极线131包括扩大区域137。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来改变存储电极线131的形状或配置。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可以包括例如铝(Al)、铝合金、银(Ag)、银合金、铜(Cu)、铜合金、钼(Mo)、钼合金、铬(Cr)、铬合金、钽(Ta)、钽合金、钨(W)、钨合金、钛(Ti)和/或钛合金。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可以具有多层,所述多层包括例如下部导电层(未示出)和上部导电层(未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部导电层(未示出)可以包括具有较低电阻率以减小信号延迟和电压降的金属层。下部导电层(未示出)可以具有例如铝(Al)、银(Ag)、铜(Cu)、以及其合金。上部导电层(未示出)可以包括具有与例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的像素电极良好接触特性的金属层。上部导电层(未示出)可以具有例如钼(Mo)、铬(Cr)、钽(Ta)、钽合金、钛(Ti)或其合金。可用于多层的组合的实例可以包括作为下部导电层的铬(Cr)以及作为上部导电层的铝(Al)或铝合金,或者作为下部导电层的铝(Al)或铝合金以及作为上部导电层的钼(Mo)或钼合金。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的侧部可以朝向基板110倾斜。在一个实施例中,倾角可以在约30度至约80度的范围内。可以在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上形成栅极绝缘层140。栅极绝缘层140可以包括例如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可以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形成多个半导体层151。半导体层151可以具有例如氢化非晶层或多晶硅层。半导体层151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具有朝向栅电极124延伸的突出区域154。半导体层151可以覆盖栅极线121和存储电极线131。可以在半导体层151上形成欧姆接触层163、165。欧姆接触层163、165可以包括例如通过注入N+杂质形成的N+非晶硅层或硅化物层。例如,可以将磷(P)注入到半导体层151的上部中以形成欧姆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反射电极,其中所述反射电极设置在所述反射区域中;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多个滤色器,其中所述多 个滤色器具有在所述反射区域中的光孔;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其中所述光孔的面积大于约20%的所述反射区域中的滤色器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性澔赵晟焕金宰贤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