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及应用其的背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18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优越的亮度、均匀度及可视度。所述导光板包括光入射于其上的侧表面、光从其发出的前表面及光于其上反射的后表面;其中,所述前表面形成有前棱镜,所述前棱镜每个具有预定截面,而所述后表面形成有条状棱镜,所述条状棱镜的每个的宽度随着该条状棱镜与光入射其上的所述侧表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其包括条状图案(stripe pattern),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及包括所述导光板的背光单元,其中导光板的后表面上形成有条状棱镜,大大地改善视觉效果与亮度。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指的是一种通过将电场施加于两个玻璃基板间的液晶来显示数字或图像的装置。其中液晶由具有介于固体及液体之间的中间相(intermediate phase)的材料所制成。由于液晶显示器并非具有发射能力的装置,因此需提供背光单元作为光源来产生光,并且通过调整背光单元所产生的光透射量,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图1示出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根据光源发射光的位置,背光单元可归类为直接型背光单元(directtype backlight unit)及边缘型背光单元(edge type backlight unit)。直接型背光单元的光源直接位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00的后侧。边缘型背光单元的光源位于面板100的一侧。边缘型背光单元10如图1所示。请参阅图1,传统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单元包括光源105、导光板110、反射板115、扩散片120、棱镜片(prism sheet)125及保护片130。光源105用来在液晶显示器内初始地发光。虽然可使用各种类型的光源,但液晶显示器一般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celamp,CCFL)作为光源。冷阴极荧光灯具有非常低的功耗及发射非常亮的白光的特性。导光板110位于LCD面板100的后侧及光源105的一侧。导光板110用来将光源105所产生的点光(spot light)转换成面光(plane light),并接着该面光投射到导光板110前方。反射板115位于导光板110的后面,且用来将光源105所发射的光反射向反射板前方的LCD面板100。扩散片120位于导光板110的前侧,且系来使通过导光板110的光一致。当光通过扩散片120时,光会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扩散,使亮度快速地劣化。在此情况下,使用棱镜片125来反射且聚焦光,从而提供增强的亮度。保护片130位于棱镜片125的上方,且用来防止棱镜片125上产生刮痕,并用来在使用棱镜片125时避免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发生莫尔效应(Moire effect)。虽然图1中并未示出,但背光单元10还包括模框(mold frame)及灯罩。模框用来保护各个组件。灯罩用来保护背光单元10,并用来维持背光单元10的强度及支撑背光单元10。图2及图3示出光源105产生的光在导光板110中的路径的放大截面图。请参阅图2,光源105一般位于背光单元10的一个边缘处(LCD电视的光源通常直接位于面板的后侧)。因此,光无法均匀透射通过单元的整个表面,以致于背光单元10的边缘比背光单元10的其它部分亮。导光板110则是为了避免此现象而使用的。导光板一般用透明的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所制成。丙烯酸树脂因具高强度而不易破损,且具有不易变形、重量轻及可见光的透射率高的特性。换言之,导光板110用来使光源105发射的光均匀地投射至导光板110的整个表面。然而,光实际上并非均匀地投射至导光板110的整个表面,而是集中于导光板110的两端上。这是由于导光板110将来自光源105的光导引至导光板110的两端。因此,如图3所示,导光板110的后表面经过特别的处理,以使光在导光板110中产生散射,这样光可均匀透射通过导光板110的整个表面。具体而言,导光板110的后表面具有粗糙图案(roughnesspattern)113,该粗糙图案113具有在考虑与光源105的距离等的情况下来设计的预定形状。当粗糙图案113形成于导光板110的后表面上时,具有较高亮度及均匀度的面光被发射至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的整个表面。然而,如上述所构成的传统液晶显示器中,面板的下方具有粗糙图案113的部分看起来亮,而其它面板的下方不具粗糙图案113的部分则看起来暗,这样,面板上产生斑点现象(spot phenomenon),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可视度降低。特别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增加时,距离光源105较远的区域会因到达其的光量少而显得较暗。此外,扩散片120及棱镜片125用来改善光均匀度,但却使背光单元10的制造成本增加。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正研究提供这样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可提供具有高亮度及均匀度的面光,且在不使用扩散片120或棱镜片125的情况下,可保证优越的可视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条状棱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目的,且根据下文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特性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上述及其它目的可通过提供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来实现。所述导光板包括光入射其上的多个侧表面、光从其发射的前表面及光于其上反射的后表面。其中,前表面形成有前棱镜,前棱镜每个具有预定的截面。后表面形成有条状棱镜,每个条状棱镜的宽度随着条状棱镜及光入射其上的侧表面的距离增加而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及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其他方面的细节包括于详细描述和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2及图3示出光源产生光之后所述光在导光板中的路径的放大截面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透视图;图5至图7示出多个实施例的前棱镜截面的透视图;图8示出导光板的后表面上的条状棱镜的放大截面图;图9及图10示出导光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条状棱镜的简易平面图;图11示出其上附加地设置有多个点棱镜的导光板的后表面的平面图;图12及图13示出其上设置有多个修正的条状棱镜以避免因后表面的边缘的亮度接地而产生暗部的导光板的后表面的平面图;及图1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条状棱镜类型的导光板与传统的点棱镜类型导光板的亮度的比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接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应该注意,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提供实施例是为了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由所述权利要求来限定。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组成组件的尺寸于附图中为夸大的尺寸。下列的描述中,假设一组表示为“位另一组件内”或“与另一组件连接”,则表示该组件可以与其他组件接触或与其他组件具有预定的距离。当组件系与其他组件相距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可省略随用于将该组件固定或耦合至其他组件的第三组件的描述。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透视图。请参阅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30一般以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成。丙烯酸树脂具有高强度、不易变形、重量轻及可见光的透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光入射于其上的侧表面、光从其发出的前表面及光于其上反射的后表面;其中,所述前表面形成有前棱镜,所述前棱镜每个具有预定截面,而所述后表面形成有条状棱镜,所述条状棱镜的每个包括形成于其上的后棱 镜,且每个所述条状棱镜的宽度随着该条状棱镜与光入射其上的所述侧表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载翰池哲求金万硕郑伍溶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