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59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包括上下依次相连的上部板、中间连接部件和下部板,上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上部柱筋通孔,下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下部柱筋通孔与上部柱筋通孔轴向相对,上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上部受力筋通孔,下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下部受力筋通孔与上部受力筋通孔轴向相对,柱筋同时穿过上部柱筋通孔和下部柱筋通孔,受力筋穿过上部受力筋通孔并与下部受力筋通孔搭接相连。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设计简易、施工方便、安装精度高等优点,可有效提高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和钢构预埋件安装相连的便捷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相连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柱
,特别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形式不断更新和发展,与此同时,建筑结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建筑层高的不断增大,传统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也不断增大,使得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技术也不能满足现有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建筑、甚至特殊结构建筑的要求,相应地,型钢混凝土结构柱也随着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和要求而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而在现有技术的型钢混凝土柱施工过程中,型钢柱和钢筋层在施工过程是相对独立进行,在筏板的钢构预埋件预埋和安装时,需要提前安装好钢构预埋件,再进行绑扎柱钢筋以及设置于外层的受力钢筋,虽然上述的施工方法在前期施工过程具有方便施工且简单可行等优点,但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则会容易出现预埋的钢筋无法对上节点板表面预留孔洞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设计简易、施工方便、安装精度高的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旨在提高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和钢构预埋件安装相连的便捷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相连结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包括上下依次相连的上部板、中间连接部件和下部板,上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上部柱筋通孔,下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下部柱筋通孔与上部柱筋通孔轴向相对,上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上部受力筋通孔,下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下部受力筋通孔与上部受力筋通孔轴向相对,柱筋同时穿过上部柱筋通孔和下部柱筋通孔,受力筋穿过上部受力筋通孔并与下部受力筋通孔搭接相连。优选地,所述上部柱筋通孔、所述下部柱筋通孔以及所述上部受力筋通孔为圆孔,所述下部受力筋通孔为向外开放的半圆形孔。优选地,所述上部板相连于上部钢筋层底面,所述下部板相连于下部钢筋层顶面,所述受力筋底部设有弯锚结构同时与下部板边沿以及下部钢筋层固定相连。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上部板和所述下部板焊接相连;上部板和所述上部钢筋层、下部板与所述下部钢筋层、所述柱筋与上部板和下部板、所述受力筋与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通过点焊相连。优选地,所述上部板和所述下部板的外形结构以及内设通孔以工厂加工生产。优选地,所述上部柱筋通孔和所述下部柱筋通孔内径与柱筋外径之差为5-10mm,所述上部受力筋通孔和所述下部受力筋通孔内径与受力筋外径之差为5-10mm。优选地,所述上部板厚度大于5mm且大于所述受力筋直径,所述下部板厚度大于5mm且大于受力筋半径,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的作用长度为筏板厚度减去混凝土厚度和上部钢筋层厚度和下部钢筋层厚度以及受力钢筋的弯锚结构半径。优选地,轴向相邻的两根所述柱筋端部之间通过套筒固定相连,轴向相邻的两根所述受力筋端部之间通过套筒固定相连。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件为角钢、方钢、工字钢、钢筋段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技术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钢构预埋件进行优化设置,在上部板和下部板表面设置相应的柱筋通孔和受力筋通孔,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将钢构预埋件预先设置在上部钢筋层和下部钢筋层之间,使柱筋和受力筋能够顺利地通过相应柱筋孔和受力筋孔,这样使钢构预埋件的预埋和钢筋的预埋能够有机地结合,钢筋只需简单地通过钢结构表面以工厂化生产的通孔,相应地提高钢筋通过钢结构节点板的通过率且避免安装过程需要扩孔。与此同时,钢构预埋件通过钢结构加工厂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相对现有技术在现场加工,使钢构预埋件的上部板、下部板以及将两者相连的中间连接部件在尺寸以及表面的通孔设置在精度上都得到有效保证。操作人员在现场安装中,只需要将柱筋同时穿过上部柱筋通孔和下部柱筋通孔即可方便地完成柱筋安装,受力筋只需同时穿过上部受力筋通孔以及下部受力筋通孔即可方便地安装受力筋,既保证了钢筋的安装间距以及与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的垂直度,还能保证纵向设置的钢筋通过套筒连接,避免间距偏移过大而造成纵向相邻钢筋无法可靠相邻。此外受力筋底部的弯锚结构与半圆形结构的下部受力筋通孔配合相连,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弯锚结构无法同时穿入下部板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柱筋和受力筋安装后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钢构预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钢构预埋件与钢筋层和柱筋相连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钢构预埋件与钢筋层和钢筋相连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钢构受力筋与下部钢筋层相连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上部板32下部受力筋通孔11上部柱筋通孔4柱筋12上部受力筋通孔5上部钢筋层2中间连接部件6下部钢筋层3下部板7受力筋31下部柱筋通孔71弯锚结构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请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包括上下依次相连的上部板1、中间连接部件2和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依次相连的上部板、中间连接部件和下部板,上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上部柱筋通孔,下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下部柱筋通孔与上部柱筋通孔轴向相对,上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上部受力筋通孔,下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下部受力筋通孔与上部受力筋通孔轴向相对,柱筋同时穿过上部柱筋通孔和下部柱筋通孔,受力筋穿过上部受力筋通孔并与下部受力筋通孔搭接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依次相连的上部板、中间连接部件和下部板,上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上部柱筋通孔,下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下部柱筋通孔与上部柱筋通孔轴向相对,上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上部受力筋通孔,下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下部受力筋通孔与上部受力筋通孔轴向相对,柱筋同时穿过上部柱筋通孔和下部柱筋通孔,受力筋穿过上部受力筋通孔并与下部受力筋通孔搭接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柱筋通孔、所述下部柱筋通孔以及所述上部受力筋通孔为圆孔,所述下部受力筋通孔为向外开放的半圆形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板相连于上部钢筋层底面,所述下部板相连于下部钢筋层顶面,所述受力筋底部设有弯锚结构同时与下部板边沿以及下部钢筋层固定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上部板和所述下部板焊接相连;上部板和所述上部钢筋层、下部板与所述下部钢筋层、所述柱筋与上部板和下部板、所述受力筋与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文李书健潘家祺何育勋葛恩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