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83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镫,涉及钢筋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位于最底层的钢筋层由于垫块容易位移而不能稳定支撑的技术问题。马镫包括支撑本体,具有高度;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本体;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的顶端用于支撑顶层的钢筋层;至少1个中间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上,且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底层模板接触,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支撑件中的一个支撑最底层的钢筋层,使支撑最底层钢筋层的结构与支撑钢筋层之间的结构一体化,能够避免位于最底层的钢筋层由于垫块容易位移而不能稳定支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镫
本技术涉及钢筋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镫。
技术介绍
目前房屋建筑中,业主对于房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钢筋工程亦是在业主三方检查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个点,其中钢筋工程是指将钢筋设置在混凝土中,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需要将钢筋在模板内沿高度方向上分层放置,然后在模板内灌入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干燥即可。而要实现钢筋的分层设置,需要用到马镫支撑在不同的钢筋层之间,但是,位于最低层的钢筋层是用垫块进行垫起来一定高度,从而实现最底层钢筋层的支撑,而垫块易于偏移,导致底部钢筋偏移而不能稳定支撑,影响房屋质量;同时,在正常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现场验收过程中,容易踩踏上层钢筋层,由于现有的马镫固定不牢靠,容易导致上下层钢筋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剧对房屋质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位于最底层的钢筋层由于垫块容易位移而不能稳定支撑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镫,成组使用,用于支撑沿高度分布的至少两层的钢筋层,包括:支撑本体,具有高度;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本体;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的顶端用于支撑顶层的钢筋层;以及至少1个中间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上,且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底层模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顶层的钢筋层,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支撑件支撑相对应的钢筋层。<br>可选地,所述支撑本体、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体式设置。可选地,所述所述支撑本体、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呈Z形设置。可选地,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为柱形,所述中间支撑件水平设置。可选地,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与所述支撑本体焊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至少包括2条支腿,每两条所述支腿之间交叉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2条支腿。可选地,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和与其相对应的钢筋层分别紧固。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中间支撑件上具有紧固槽,所述紧固件为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通过所述紧固槽将所述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和与其相对应的钢筋层绑扎固定。可选地,所述支撑本体、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中间支撑件均为钢筋。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镫,包括支撑本体,具有高度;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本体;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的顶端用于支撑顶层的钢筋层;至少1个中间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上,且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布;本技术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底层模板接触,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支撑件中的一个支撑最底层的钢筋层,使支撑最底层钢筋层的结构与支撑钢筋层之间的结构一体化,能够避免位于最底层的钢筋层由于垫块容易位移而不能稳定支撑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马镫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支撑本体;2、第一支撑件;3、第二支撑件;4、中间支撑件;5、模板;6、钢筋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镫,如图1所示,成组使用,用于支撑沿高度分布的至少两层的钢筋层6,包括:支撑本体1,支撑本体1具有高度,能够将钢筋层6之间以及钢筋层6与底层模板5之间撑起一定高度,保证各层的钢筋层6能够按预定的高度位置被支撑。第一支撑件2,第一支撑件2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1的底端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本体1,第一支撑件2起到基准的作用,便于以第一支撑件2所在模板5的位置确定每层钢筋层6被支撑的位置。第二支撑件3,第二支撑件3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1的顶端用于支撑顶层的钢筋层6。以及至少1个中间支撑件4,所有中间支撑件4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1上,且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4沿所述支撑本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其位置与待支撑的钢筋层6相适配,便于对位于中部的钢筋层6起到支撑作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与底层模板5接触,所述第二支撑件3支撑顶层的钢筋层6,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支撑件4支撑相对应的钢筋层6,本技术能够实现将所有的钢筋层6一同支撑,避免了位于最底层的钢筋层6用垫块支撑的情形,能够实现对所有的钢筋层6均能稳定支撑的效果。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本体1、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一体式设置,具体的,所述支撑本体1、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是由整根材料弯折形成的。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所述支撑本体1、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呈Z形设置。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4为柱形,所述中间支撑件4水平设置,能够实现对钢筋层6的可靠支撑。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4与所述支撑本体1焊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2至少包括2条支腿,每两条所述支腿之间交叉设置。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2包括2条支腿,具体的,两条支腿在其相交叉的点相焊接连接,并在其焊点位置与支撑本体1底端一同焊接至一起。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第二支撑件3、所述中间支撑件4和与其相对应的钢筋层6分别紧固。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件3和所述中间支撑件4上具有紧固槽,所述紧固件为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通过所述紧固槽将所述所述第二支撑件3、所述中间支撑件4和与其相对应的钢筋层6绑扎固定,金属丝嵌入紧固槽内能够可靠固定金属丝,进而能够可靠通过金属丝将钢筋层6固定于相对应的第二支撑件3和中间支撑件4上,即使对上层钢筋层6进行踩踏,也能够保证钢筋层6之间的距离,不会使钢筋层6脱离马镫相对应的位置而相互重叠。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本体1、所述第一支撑件2、所述第二支撑件3和所述中间支撑件4均为钢筋,便于就地取材制作本技术的马镫,制造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镫,成组使用,用于支撑沿高度分布的至少两层的钢筋层,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本体,具有高度;/n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本体;/n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的顶端用于支撑顶层的钢筋层;以及/n至少1个中间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上,且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布;其中,/n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底层模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顶层的钢筋层,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支撑件支撑相对应的钢筋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镫,成组使用,用于支撑沿高度分布的至少两层的钢筋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本体,具有高度;
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本体;
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的顶端用于支撑顶层的钢筋层;以及
至少1个中间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上,且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布;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底层模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顶层的钢筋层,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支撑件支撑相对应的钢筋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体式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呈Z形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镫,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中间支撑件为柱形,所述中间支撑件水平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宁陈鹏何继峰刘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