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432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7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梁结构,包括箍筋笼、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及多个连接组件,箍筋笼围合于缓粘接预应力筋束的外周,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呈波浪状且沿梁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连接组件沿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同一侧,连接组件包括喉箍及勾筋,喉箍抱接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勾筋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弯钩及第二弯钩,第一弯钩钩接喉箍,第二弯钩钩接箍筋笼。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梁结构能够简单稳固地固定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结构简单且应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梁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缓粘结预应力筋技术使用在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越来越多,一般缓粘结预应力筋在梁中设置形式通常为正反抛物线形式布设,对预应力筋的波峰、波谷、反弯点的安装位置要求高。

2、现有技术中,常规施工工艺均在梁内穿好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后使用铁线成束绑扎固定在梁箍筋上,绑扎过程麻烦,且进行混凝土倒注振捣时铁线易被捣散,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容易散开或者跑偏导致位置不准确,混凝土凝固后梁的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结构能够简单稳固地固定缓粘结预应力筋束,且结构简单、应用灵活。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梁结构,包括:箍筋笼、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及多个连接组件,所述箍筋笼围合于所述缓粘接预应力筋束的外周,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呈波浪状且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同一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喉箍及勾筋,所述喉箍抱接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所述勾筋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弯钩及第二弯钩,所述第一弯钩钩接所述喉箍,所述第二弯钩钩接所述箍筋笼。

3、进一步地,所述箍筋笼包括多条箍筋、多条贯通筋及多条横担,多条所述箍筋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环设于所述预应力筋束的外周,多个所述箍筋围合形成浇注空间,所述浇注空间的上、下侧面分别设有多个沿所述梁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贯通筋,所述贯通筋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贯通筋依次连接各所述箍筋,多条所述横担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连接于位于上侧的多个所述贯通筋的上侧,所述横担沿所述梁结构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横担钩接相连。

4、更进一步地,所述横担与所述贯通筋之间通过焊接相连。

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横担之间通过焊接相连。

6、更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横担之间的间隔为1.5~2.5m。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钩及所述第二弯钩处于同一平面上。

8、进一步地,沿所述梁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

9、进一步地,所述梁结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m。

1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沿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波浪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束配合相连,确保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布筋曲线顺滑;2、设置喉箍及勾筋对缓粘结预应力筋束进行固定,构件简单,方便在箍筋笼上组装施工,应用形式灵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箍筋笼、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及多个连接组件,所述箍筋笼围合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呈波浪状且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同一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喉箍及勾筋,所述喉箍抱接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所述勾筋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弯钩及第二弯钩,所述第一弯钩钩接所述喉箍,所述第二弯钩钩接所述箍筋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笼包括多条箍筋、多条贯通筋及多条横担,多条所述箍筋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环设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多个所述箍筋围合形成浇注空间,所述浇注空间的上、下侧面分别设有多个沿所述梁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贯通筋,所述贯通筋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贯通筋依次连接各所述箍筋,多条所述横担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连接于位于上侧的多个所述贯通筋的上侧,所述横担沿所述梁结构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横担钩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与所述贯通筋之间焊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横担之间通过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横担之间的间隔为1.5~2.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及所述第二弯钩处于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梁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结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箍筋笼、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及多个连接组件,所述箍筋笼围合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呈波浪状且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同一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喉箍及勾筋,所述喉箍抱接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所述勾筋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弯钩及第二弯钩,所述第一弯钩钩接所述喉箍,所述第二弯钩钩接所述箍筋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笼包括多条箍筋、多条贯通筋及多条横担,多条所述箍筋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环设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外周,多个所述箍筋围合形成浇注空间,所述浇注空间的上、下侧面分别设有多个沿所述梁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贯通筋,所述贯通筋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晋江强谢华良孙年宇陈黎明颜立权邓琰魏泽彬郭华坤陈广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